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知识积累大纲人教版第三册.pdf
2页用心爱心专心- 1 -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知识积累大纲人教版第三册1. 识记字音潭柘寺(zh ) 一椽(chu n) 落蕊(ru ) 细腻(n ) 梧桐 (w ) 椭圆 (tu ) 颓废(tu ) 驯鸽(x n) 廿四桥 (ni n) 平仄(z ) 鲈鱼(l ) 普陀山(tu ) 萧索 (xi o) 散文钞(ch o) 荔枝(l ) 厦门(xi ) 著衣(zhu ) 混沌(h n) 夹袄(ji ) 残荷(h ) 大厦(sh ) 著名(zh ) 混水(h n) 夹带(ji ) 电荷(h ) 2. 识别字形椽:一椽缀:点缀蕊:落蕊歧:歧韵缘:缘分辍:辍学沁:沁人心脾岐:岐山掾:掾吏啜:啜泣芯:灯芯跂:跂望喇:喇叭陪:陪衬槐:槐树凋:凋落嗽:咳嗽赔:赔款魁:魁梧稠:稠密漱:漱口倍:加倍愧:愧疚啁:啁啾嫩:嫩绿蓓:蓓蕾瑰:玫瑰绸:绸缪3. 分辨词义特别特殊特别:跟“普通”相对,比“特殊”语意重指与众大不相同的、异乎寻常的,甚至于是个别的特殊:跟“一般”相对,着重指跟一般不同的,但不定是很个别的常说“特殊性” 、 “特殊教育”等财政部于29 日发行了第一期特别国债6000 亿元就发行本期特别国债的有关问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日本与中国有特殊关系,故日本应与各国不同,要完成它在东亚的特殊责任时常常常经常时常:不象“常常”那样强调次数多,指有一些时候常发生常常:同为副词屡次发生地,反复进行地常常,多半是强调次数多经常:有时指“常常”、 “时常”,因此用“常常” 、 “时常”的地方,多可以换用“经常”;有时还指接连地、有规律地,强调一贯性,常说“经常不断” ;还可作形容词:日常地、非临时性的,如“经常的工作”、 “经常费用”等年轻的马克吐温特别喜欢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狄更斯等人的作品,并时常针对美国现实,在报刊的“幽默专栏”上发表小品文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时代再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应当经常讲实足十足二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实足”是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的意思,指足数又形容数量,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有时形容行为,指确实可以,完全可以十足”指达到顶点,十分充分今天参加义务劳动的实足五十人今年他实足六十岁鲁迅实足是青年的楷模他手握重权,威风十足萧索萧条用心爱心专心- 2 -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萧条:可用以形容经济衰微,经济不景气;也可形容景象的寂寞冷落,毫无生气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条萧索的荒村据统计,大多数人造景观已风光不再,处于萧条状态,或拆、或改、或倒闭渐渐逐渐渐渐:说明事物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渐渐:着重指一步步地,有较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窄,多半用于人们的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只常用于动词之前,不常用于形容词之前逐渐:着重指渐渐地、一点一点地,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人们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也可用于各种自然事物的变化可用于动词之前和形容词之前一些地方一哄而上搞了“动漫园区” 、 “数码园区” 、 “游戏园区” 随着开张热潮的消退,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一些当初支持伊战的美国人看到今天美军身陷泥潭、伊拉克老百姓生活在无所不在的暴力阴影之中,也逐渐加入了反战的阵营深厚浓厚丰厚深厚:常用于形容友谊、基础功底等抽象的东西;浓厚:常形容思想、兴趣、气氛等;丰厚:常指生活中具体有形的东西一口气读完这部诗词集,感受最深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上,各新闻单位要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报道方案,分解落实报道任务,把第三阶段的宣传报道工作切实抓好,为营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做出新的贡献。
王学泰认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古老的文化遗存和浓厚的历史积淀是需要认真保护和研究的,而不能像某些人那样,为了“圈钱”轻率打出“传统”的牌子,一味地炒作概念4理解词义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例句:他敏感地去发现,或者一叶知秋,即小见大;或者运筹帷幄,纵观全貌二、文学常识郁达夫 (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浙江富阳人 “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 主编创造月刊 1921 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沉沦1923 年写了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 这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1937 年以后 , 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5 年 9 月被日本宪兵队杀害1952 年 , 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