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逻辑第2章.ppt
150页1,第二章 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2,概念在法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1、承载和储存立法者的意旨和价值观; 2、认识和评价法律事实; 3、提高法律效率 因此:为实现法律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法律概念应尽量清楚准确3,教学要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种类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一、概念 1、概念 通过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特有属性)来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指称的思维对象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意识的;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可以是现存的,也可以是已逝或将来出现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性质、关系等属性 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其它事物间的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 (1)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属性 (2)非本质属性: 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2.概念的特征,抽象性 概括性,3概念的作用,(1)巩固人们的认识成果 (2)用来指称思维对象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联系: 概念和语词是不可分割的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物质载体或外壳9,区别:,(1)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内容,是认识的结果(具有抽象性)。
语词是表达事物或概念的声音、笔画和符号,能直接感知(具有形象性)2)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实 词:表达概念 虚 词:基本不表达概念,,(3)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的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情况下,可以用 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例如:“拘留” 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拘留,从形式上看都是对公民的羁押,实际上,这三种拘留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为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保证侦查起诉审判顺利进行的一种临时剥夺人犯人身自由的措施,这种措施不具有任何处罚的性质 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 司法拘留: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对妨害诉讼进行的人采取的一种排除妨害的措施,这种措施既是诉讼强制措施,又兼有一定的处罚性质 决定拘留的机关不同: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的权利由公安机关行使,而司法拘留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法院 拘留的期限也不同:刑事拘留一般为7日,最长为11日,而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5日以下4)概念是思维现象,带有世界性,全人类性,属于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语词是语言现象,带有民族性、地区性,属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2、把握概念与语词关系的意义,(1)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区分事物,准确使用概念 (2)了解概念与语词的非对应关系,可以在不损害概念本意的前提下,使概念的表达形式多样,克服文章枯燥乏味的毛病14,1、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是指法律规范中出现的、用以指称那些属于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的权威性概念 例如:犯罪、法人、罚金等三、法律概念及特点,,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指出:“法律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就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没有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问题的思考转变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把这些思考传达给别人 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将化为灰烬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p465,2、法律概念的特点,(1)客观性 法律概念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中存在的法律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形成的,是人们对需要通过法律予以规范的行为的认识成果的总结 (2)规定性 它是立法者根据立法旨意,对需要通过规范形式予以保护或禁止的行为的反映例如:“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理解或陈诉法律条文中语词表达的概念时,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在法律概念的表达中应避免“多词同义”现象17,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内涵 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特有)属性它指得是“什么是”,是概念质的方面一、内涵,表达式:“A” 具有性质T的B类,,“性质T”指的就是概念的内涵,2、法律概念内涵的特性,(1)认识性,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内涵是被人们认识了的本质属性例如:鸟是具有角质的喙、无牙齿,体外被覆羽毛,前肢为两翼,能飞翔的脊椎动物2)规定性,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规定的方式确定的内涵例如: 1、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通过商标注册而获取的在某一特定市场、某一商品类型或服务上使用的标识权 2、发明奖励条例中规定,发明是一种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它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前人所没有的;(2)先进的;(3)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21,例如:,(1) 1979年刑法关于犯罪人的条件,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
(2)关于“成年人”的规定大陆的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年满20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法国民法典则规定年满23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二、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它指的是“哪些是”,是概念量的方面23,三、概念内涵、外延的特点,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多有少 2、概念的内涵、外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确定性25,四、法律概念内涵、外延的特殊性,26,即概念不但明确了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而且明确鉴定了它所指称的对象范围 例如: “法官”: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官法第2条,1、内涵清晰,外延封闭,27,2、内涵清晰,外延开放,即只揭示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而没有列出或者没有穷尽地列出其外延指称的对象 例如: 2000年12月9日国家版权局颁布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第1条:“本规定所称数字化制品,是指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以数字代码形式固定的有形载体,包括激光唱盘(CD)、激光视盘(LD)、数码激光视盘(VCD)、高密度光盘(DVD)、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照片光盘(Photo-CD )、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集成电路卡(IC-Card)等。
28,例如: 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9,3、内涵不清晰、外延封闭,指在法律实践中,有些概念很难给出其确切内涵,或者虽然可以揭示出其内涵,但在实践中又不特别需要,只需列出其所指称的全部对象即可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30,4、内涵不清晰、外延开放,这类概念在法学上被称为类型式或者规范式概念这类概念抽象性高,可操作性差 例如: “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社会公德”、“重大事由”等,五、研究概念内涵、外延的意义,1、准确地使用概念 2、准确地把握量刑或评定的尺度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为什么研究?,张某某的手被刘某一刀砍断了 余某某是多次作案的一个抢劫团伙。
一、普遍概念、单独概念,逻辑上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把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1普遍概念,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由一个单独的分子构成的,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许许多多的分子组成的类 从语言学角度看,普遍名词表达普遍概念反映某一个事物的概念,其外延指一个单独或特定的对象从语言学的角度讲,一般专有名词表达的是单独概念.,2、单独概念,例如:张某的“手”被刘某一刀砍断了 (不正确,“手”是一个普遍概念,应改为单独概念,如“左手”或“右手”),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一类事物的群体,可以把概念分成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反映对象群体属性的概念例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祝福是鲁迅的作品, 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前一个“鲁迅的作品”是集合概念,后一个“鲁迅的作品”是非集合概念,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上述推理是错误的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是否具有某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1、正概念 反映对象(或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叫正概念。
2、负概念 反映对象(或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叫负概念注意: 负概念一般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但含有否定词的概念 并不一定都是负概念主要看是否把“无”、“不”、“非”等词当作否定词来用 正负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是个“类”,称做为它们的“论域”四、简单概念和复合概念,1、简单概念 概念本身由一个词组成(不能对其加以分解的概念) 2、复合概念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意义:(1)有助于我们理解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2)使人们认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可以形成一个外延更小的概念44,五、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划分的依据 反映对象不同,45,1、实体概念 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 如:人、教徒,2、属性概念 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属性 如:聪明、大于,五、学习概念分类的法律意义 准确地使用概念,第四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种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瑞士人,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欧拉的成就分散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里,几乎在数学每个领域都可以看见欧拉的名字,以欧拉命名的定理、公式、函数等不计其数,其中有:欧拉公式、欧拉常数、欧拉函数、欧拉定理、欧拉图论.,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相容关系的分类:,,,(一)全同关系,(1)全同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例如: (a) 死刑 淹死 等角三角形 北京 合同,(b) 极刑 溺死 等边三角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契约,,上图在逻辑上被称为:“欧拉图”,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其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一般情况下略有不同2)全同关系概念的应用,交替式 并列式 主谓式,(3)使用全同关系概念常犯的逻辑错误,滥用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会造成语义重复 把非全同概念当作全同概念使用 把全同概念当成非全同概念使用二)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全部,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在包含关系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所以,包含关系也叫属种关系(种属关系)2、包含关系的种类,,()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例如 : ( a) (b) 法律 婚姻法 罪犯 贪污犯 证据 刑事证据 违法行为 侵权行为 学生 大学生,用图表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