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docx
5页2015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读图回答1、2题 图中各地区昼夜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冰洋是黑夜 B.南极洲在白天 C.印度洋是白天 D.太平洋在白天【答案】 D 【解析】 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故AB错误; 亚洲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图中所示印度洋处于黑夜,太平洋处于白天,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昼夜现象,读图解答即可. 2.图中各城市所处季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京是秋季 B.济南是夏季 C.悉尼是夏季 D.无法判断【答案】 B 【解析】 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季,东京和济南都位于北半球是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处于冬季.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3.胡河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1是他们考察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3、4题. 同学们测得A地12时的气温是19℃,则B地此时的气温约为( ) A.19℃ B.16℃ C.13℃ D.10℃【答案】 B 【解析】 解: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下,B点的海拔高度是6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500-6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AB两点的气温差是3-3.6℃,所以B地的气温是16-15.4℃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图中所示等高距是100米,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下,B点的海拔高度是600米.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气温的计算,读图解答即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地海拔小于C地 B.E地位于山脊 C.若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400千米 D.站在D地不可能看到C地【答案】 D 【解析】 解:读图可得,D和C地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其海拔高度相等,故A错误; 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故B错误; 若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400米,故C错误; 站在D地不可能看到C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故D正确. 故选: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读图,回答5~6题. 有关图中黑河-腾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我国人口分界线 D.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答案】 C 【解析】 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该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 故选: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6.图中序号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 ) A.①地是湘菜的发源地 B.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C.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D.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节【答案】 A 【解析】 解: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①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为蒙古族,湘菜的发源地是湖南;②为黄土高原地区,窑洞是本地的传统民居;③地为四川盆地,本地居民喜欢吃麻辣类的食物;④为云南地区,主要民族是傣族,泼水节是其传统民族活动. 故选:A.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地区名称,根据我国各民族独特风情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各民族独特风情,属于基础题. 7.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答案】 A 【解析】 解: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A符合题意. 故选:A.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本题考查亚洲的河流流向,读图解答即可. 8.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以海洋性气候为主 B.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D.南部和东部季风气候分布广泛【答案】 D 【解析】 解:(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显著,故A不正确;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故B不正确; (3)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故C不正确; (4)亚洲南部和东部季风气候分布广泛;季风气候复杂多样;故D正确; 故选:D.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当夏季风势力强的年份,它从南向北推进的速度很快,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相反则出现北旱南涝的局面. 本题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后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9.读“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回答. (1) ______ 图为北半球, ______ 图为南半球. (2) ______ 半球的极地地区为海洋; ______ 半球的极地地区为陆地. (3)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大洲或大洋名称: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 (4)D大洲和E大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 .【答案】 甲;乙;北;南;亚洲;大西洋;印度洋;南美洲;徳雷克海峡 【解析】 解:(1)甲图所示的是北半球,乙图所示的是南半球; (2)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 (3)读图可得,A是亚洲,B是大西洋,C是印度洋,D是南美洲;E是南极洲; (4)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徳雷克海峡,该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故答案为:(1)甲;乙; (2)北;南; (3)亚洲;大西洋;印度洋;南美洲; (4)德雷克海峡. 读图可得,甲是北半球,乙是南半球,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10.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回答: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______ .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田类型为: ______ 、 ______ . (2)北方特产“东北三宝”是 ______ 、鹿茸、 ______ .“天府之国”是指 ______ . (3)青藏地区特有的牲畜是 ______ ,被称为“ ______ ”.该区有“聚宝盆”之称的地形区是 ______ . (4)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______ .新疆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 ______ ”.塔里木河沿岸生长着许多耐旱的 ______ .西北闻名全国的水果是 ______ .【答案】 秦岭-淮河;旱地;水田;人参;貂皮;成都平原;牦牛;高原之舟;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三山夹两盆”;胡杨林;哈密瓜、葡萄 【解析】 解:(1)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的耕地类型为旱地,南方为水田;(2)各地自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特产也不一样,现在,人们把人参、貂皮、鹿 茸角称作东北三宝;成都平原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被称为“天府之国”;(3)青藏地区的牦牛,是藏民的主要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4)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较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较少,制约着本地农业的发展,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沿岸生长着许多耐旱的 胡杨林,西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省区-新疆,其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哈密瓜、葡萄闻名全国. 故答案为: (1)秦岭-淮河; 旱田; 水田; (2)人参; 貂皮; 成都平原; (3)牦牛; 高原之舟; 柴达木盆地; (4)水资源;“三山夹两盆”;胡杨林; 哈密瓜、葡萄.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和人文差异. 阅读地图,熟悉四大地区的概况,根据题干的要求,解答该题. 初中地理试卷第5页,共5页。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