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感悟长征精神增强党性修养.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2110595
  • 上传时间:2022-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3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感悟长征精神增强党性修养                    何小红(中共于都县委党校,江西赣州342300)摘要: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核心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集中体现了红军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红色精神,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加强红色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对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于都长征集结出发地红色精神D261 :A :1003-9082 (2016) 08-0362-01于都,曾经的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曾经的“六县之母”,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核心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走进于都,就如同走进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镌刻着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这里书写着一篇篇心志弥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一、走进红色岁月长征是一部雄浑的史诗,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重新审视这段红色历史,重温这段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实践,带给我们的是奋进的力量与生命的启迪。

      我们不能忘记,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于都桥头根据地,诞生了赣南第一支工农武装———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和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1929 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和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从井冈山来到赣南后,曾得到桥头根据地军民的大力支持、帮助陈毅后来称赞于都是“赣南当时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我们永远铭记,于都是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1934年10 月17 日至20 日,中央红军各主力军团86859 人从瑞金、兴国、石城、长汀等地出发,来到于都集结休整,分8 个渡口南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前夕,6 万儿女参加红军,10 万余人支前参战,有史可查的烈士多达16300 余人,还有大量的无名烈士无法进行统计,新中国成立后,有16 位经历过长征的于都儿女获得少将军衔于都人民还为红军筹粮79390 石,这相当于当时于都人三年的口粮,筹款50 余万元,均占全苏区的四分之一多长征出发时,于都人民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余名红军伤病员,谱写了一曲曲支援红军的悲壮之歌我们不会忘记,当年于都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船工驾着船只到各个渡口汇集,800 多条船只有的用做架设浮桥,有的用做摆渡。

      由于木材稀缺,于都百姓把家里的木板、床板甚至是寿木等木材全捐了出[来自wwW.lw5u.CoM]来;红军在于都结集的十多天里,蒋介石没有得到一点音讯,一个月后才发现红军转移了,三十万于都人民保守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二、汲取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多少年过去了,尽管于都河畔支援红军捆绑浮桥的呐喊声、欢送好儿郎当红军的铿锵锣鼓声、运输队的匆匆脚步声早已远去,但一代代于都人却依然忘不了那叱咤风云的艰难岁月在今天的于都,长征依然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一份怀念,它实实在在地与许多人的生命连在一起1.利用红色资源,缅怀红色历史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早在50 年代初,于都刚刚散去战争的硝烟,便筹建了长征第一渡的纪念塔和纪念亭,80 年代中期,并不富裕的于都人,拨出专款建起1.1 万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1996 年再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碑园,1998 年全县党员民兵捐款建成“长征第一渡”纪念碑群于都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现在中央红军长征八大渡口、毛泽东旧居、中革军委旧址、竹篙寨中央后方保管处、铜锣湾红一军团军团部驻地等旧址、旧居和革命纪念设施97 处,其中1 处14 个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被列为全国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如今,于都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大课堂,是赣南乃至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并以独特的红色文化向世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2.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在于都县城的街[来自wwW.lw5u.Com]道上,每走一步都能看到“长征”这两个字:于都河上有近年建成的“长征大桥”;县城中心有“长征广场”;最宽最长的街道叫“长征大道”而以“长征”命名的经营场所极多:长征加油站、长征超市、长征村、长征小学……长征与于都紧紧相连相依长征对于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随处可见的“长征”二字,还表现在每年都要举办的节庆和纪念活动,一是利用红色基地进行宣传教育依托长征第一渡口、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利用每年清明、“七一”等节庆,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开展清明祭扫、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颂党恩等形式的纪念活动,体验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使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洗礼;二是以专栏展板、专题讲座、现场体验、编印教材等形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三是把“红色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内容,观演《长征组歌》、听取于都长征革命史讲座,聆听党史专家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对照革命先辈这面镜子,思考要学什么,使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守规矩,讲纪律;四是注重树好教育典型,深入挖掘老红军、红色传人的感人事例,宣传、推介践行干群关系楷模、尽本职讲奉献为民服务的楷模,让于都的干部群众成为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3.挖掘红色内涵,打造“长征”品牌为突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这一鲜明的红色旅游主题,深刻挖掘长征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县里聘请了军事博物馆的党史专家进行指导提升,启动了占地650 亩、投资近10 亿元的长征体验园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精心打造具有极强感召力和震憾力的“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旅游景区,全景式反映中央红军长征历史,彰显革命先辈丰功伟绩,使其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党史、国史、军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三、传承红色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历史,是为传承精神、展望未来于都百姓勤劳淳朴,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于都县弘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成绩显著走在于都县街头,只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平整干净,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一座现代新城跃然眼前如今,于都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9%,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用长征精神培育起来的90 多万于都人,接过红军的火炬,传承着红色精神,在精心绘制的宏伟蓝图下,正和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进行着新一轮的“长征”。

      参考文献[1]《中国近代史纲要》[2]《长征,从这里集结出发》[3]《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保护规划研究》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