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三.docx
45页2022-2023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精选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选题(共60题)1、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2、道德是从( )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A.精神B.实践C.信念D.实践一精神【答案】 D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 D4、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A.给学生权利B.教给学生知识C.尊重和信任学生D.尊重学生家长【答案】 C5、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6、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 A7、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答案】 D8、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9、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A.埋头苦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 B10、( )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11、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12、( )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B.培养四有新人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 D13、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14、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A.求真崇善B.开拓创新C.独立自治D.理性批判【答案】 A15、习近平对全国教师提出好老师的“四有”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知识;要有( )。
A.良好心理素质B.较强的科研能力C.仁爱之心D.家国情怀【答案】 C16、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 )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是非B.善恶C.荣辱D.美丑【答案】 B17、教师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由衷喜悦和自我安慰的道德情感是( )A.荣誉感B.成就感C.幸福感D.自豪感【答案】 A18、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答案】 C19、《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答案】 D20、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答案】 C21、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答案】 D22、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23、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24、( )是影响教师成长的深层心理活动,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它在教师选择教学目标和认知策略以完成工作任务中起导向作用A.教学目的B.教学要求C.教学理念D.教学方针【答案】 C25、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A26、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D.以上都是【答案】 D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答案】 C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出自( )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苏轼【答案】 B29、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答案】 A30、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A.团结协作B.言传身教C.依法从教D.课堂教学【答案】 B31、关于虚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荣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B.虚荣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C.虚荣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正常反映之一D.虚荣往往伴随着嫉妒【答案】 C32、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33、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A.专业性B.多重性C.探索性D.实践性【答案】 D34、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
A.给学生权利B.教给学生知识C.尊重和信任学生D.尊重学生家长【答案】 C3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答案】 C36、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37、一切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是( )A.求真B.创新C.美德D.严谨【答案】 B38、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B39、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D40、道德是人们从( )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A.“善”的规则B.“善”和“恶”的标准C.思想精神D.实践一精神【答案】 D4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责权利统一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按劳分配【答案】 C42、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B43、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从职业道德的高度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是( )A.德谟克里特B.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