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分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总结.docx
2页《药物分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总结《药物分析技术》课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课程,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拥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环境,在课程框架、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根据工作项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1、重构课程内容、行动导向、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选择药物分析技术应用领域的3个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任务,即药物的鉴定、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含量测定根据学生情况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针对教学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工作方案,根据最佳工作方案实施并记录工作过程,对实施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得失,完成作业或实训报告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用理论,保持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2、采用小组教学,实现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按照“学校就是工厂,指导教师就是生产主管,行动结果就是学习效果的思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到社会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从而实现校企的有效对接3、工作业绩就是课程成绩的全新考核模式将药物一般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2个工作过程定为基本考核任务占总分60%,将药物的鉴别、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2个工作过程定为选做工作任务,占总分的30%,对于思考力强、兴趣浓的学生允许独立设计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案,占总分的10%。
学生付出的努力不同,获得的技能水平也就不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知识、练技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4、彻底抛弃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每个工作任务在总成绩中占的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工作过程的不同生产环节都有考核,方案制定、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参与的积极性、团结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等都有具体的考核点,学生成绩公开、公平、透明5、课程建设的成效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1)课程理念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符合职业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2)教学设计合理: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探索出“项目引领”的课程教学模式3)教学资源丰富:长期建设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同行专家实用技术交流,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践条件、数字化资源(网络课程)等方面经过几年的课程开发和探索,学生们适应并欢迎这种模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学生们的实用技术和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并深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