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论文(DOCX 36页).docx

38页
  • 卖家[上传人]:876****10
  • 文档编号:150363688
  • 上传时间:2020-1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3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论文(DOCX 36页)封 面Fashion creative company name 作者:日期: 邮箱: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论文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3届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 姓名:张君 213020204205 张安霞 213020204207 穆义军 212020204167指导老师:陈屹力摘要当前,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为“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要业务形式、以分业监管为主要监管模式”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以余额宝、活期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加快推进了金融脱媒化进程,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调整业务发展战略 金融环境的变化启示我们,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信贷业务主导的盈利模式必须转型本文通过叙述国外一些商业银行转型的成功例子,给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启示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叙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第三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转型的必要性;第四、五部分描写了国外三家典型的商业银行转型的成功经验,以给出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启示,第六部分以民生银行为例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现状,第七部分是我们通过全文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互联网金融 利率市场化 金融脱媒目录一、文献综述 - 1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 2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现状 - 2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定位 - 3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 4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动因 - 8 -(一)金融脱媒化的影响 - 8 -(二)金融脱媒的新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影响 - 9 -(三)利率市场化的推动 - 10 -四、国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 11 -(一)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分析 - 11 -(二)德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分析 - 16 -(三)瑞士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分析 - 21 -五、西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23 -六、民生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 26 -(一)民生银行简介 - 26 -(二)我国当前银行经营模式的分析 - 26 -(三)民生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 - 27 -1,合理定位,寻求突破 - 27 -2,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 28 -3,积极创新业务 打造财富管理特色 - 28 -4,拓展中间业务 - 29 -5,国际化战略,布局综合化经营 - 30 -七、结论 - 31 -参考文献: - 33 -一、文献综述陈国喜(2006)即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高额利润获取与批发业务的主体地位息息相关,因而,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创新批发业务的服务形式,加大批发业务的产品研发投入。

      李鲁新(2007)则从主要从盈利模式转型的驱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单一的盈利模式已无法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外资银行放开等现实的挑战,应及时调整优化盈利模式,实现战略转型郭娜(2011)也通过描述性统计得出了我国当前仍是以利差主导的单一盈利模式,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必须实现盈利模式向多元化均衡化集约化的发展杨继荣(2011)也提出,当前我国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盈利水平的不稳定性在加剧,要提高盈利的稳定性,推动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而鲁政委(2011)则主要从金融文化、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障碍因素,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对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意义李江(2006)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路径分析得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形成了“批发与零售兼顾、信贷与中间业务并重”的格局,以瑞士、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其商业银行还开拓出了特色业务这一领域,并在全球形成了品牌效应,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借鉴张儒翔(2009)比较了中美两国不同监管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提出中国应当走美国模式开展混业经营,并探索有助于形成混业经营模式的监管模式,强化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

      张银仓(2009)则通过国别比较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政策法律体系构建、金融监管及市场环境等领域学习他国经验,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张志刚(2011)则分别对我国的 13 家上市银行与国外知名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制度因素分析了不同盈利模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思路对策 Kwast(1989)Eisemann(1976),Rose(1989)等学者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能有效的分散经营风险,且非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对银行利润的稳定贡献率更大Rogers&Sinkey(1999)也通过对美国银行业开展的数据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并使其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而另外一些学者却通过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不仅没有提高经营绩效,反而增加了风险,Stiron(2006)等学者通过调查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发现,多元化的业务拓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提升,Clalmes&Liu(2009)则通过对加拿大银行业开展的实证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虽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总营业收入,但却加大了收入波动的幅度,说明在产生收益的同时,多元化经营也带来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Hidayat et al(2012)则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的银行业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即认为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水平的关系还与银行的规模和性质有关,对小银行来讲,业务多元化可降低其经营风险,但对大银行而言,却加大了其经营风险我国学者张羽(2010)在这个问题上的探索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认为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分散经营风险,但占比过大反而会恶化深入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因而如何把握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程度是商业银行需要探讨的问题另外一些学者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例如张雪兰(2011)则通过数理模型验证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与风险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而当前阶段发展非利息收入可不受限制张超(2012)则发现多元化业务模式可有效降低我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现状 2013 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利率市场化进入高速推进时代,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余额宝”的问世也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抢滩金融市场时代在这个跨界经营风行、高技术变迁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德勤中国发布的《2013 年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13 年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承受的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净息差持续回落,利润增速业已回归常态。

      同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 2013 年 12 月末,中国银行业本外币总资产达到 151 万亿元,同比上涨 12.69%总资产规模仍然呈现持续扩张的状态(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情况2003-2013 年变动趋势图见图 2-1)图 2-1 2003-2013 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情况变动趋势图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 2013 年全年实现净利润 1.42 万亿,比 2012 年的 1.21 万亿增长 14.88%,但较之 2011 年 36.3%和 2012 年 18.9%的增速来看,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据德勤中国预测:中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已回归常态,且增速将持续下降,考虑到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中间业务的回落、网络金融的兴起、银行各项成本投入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或将回归个位数时代在资产规模稳步扩张、利润增速却持续回落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反思当前盈利模式出现的问题,探索更适应时代发展、更符合技术进步和适应客户需求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定位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还是利差主导的单一盈利模式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其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在收支结构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决定其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前提。

      从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变迁及盈利模式的分类形式来看,主要经历两种模式:一种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另外一种则是非利差主导型,或称多元化业务模式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以净利息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服务群体以公司为主,主要发挥信息中介及信用创造的社会功能,多以信贷形式开展业务:即通过吸收社会存款、发放贷款来获取利润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思潮期间,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个体客户,提供的服务以个性化的零售业务为主,业务形式多为中间业务:即不直接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以低端的代收代付、担保服务、理财产品及高端的金融咨询、理财规划乃至投行业务等模式呈现,典型的表现是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工具及金融衍生产品,此种业务模式以美国银行业“金融超级市场”为主要代表 根据上述两种盈利模式的分类及特点,我国银行业当前的盈利模式即可定位为利差主导型模式,特点为过度依赖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主要的业务形式为吸存放贷的信贷扩张,主要运营及监管模式为分业经营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们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转变当前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有其必然性,要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也就是说: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发展非利息收入对应的中间业务有其必要性。

      那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中间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哪些特点,需要如何改进才能帮助我国商业银行逐步摆脱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 1,中间业务的界定和分类 目前,关于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金融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明确中间业务的含义,是我们接下来开展研究的基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间业务即为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所定义的中间业务“在分业经营的原则下,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这里特别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代理股票买卖业务,要严格控制开办代理证券业务而广义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向外借入资金,不需要动用自己资产,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替广大客户办理各项收付、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中间业务换句话说,广义的中间业务既包括狭义的中间业务,又包括真正意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混业和分业经营的所有中间业务,又包括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表外业务;既包括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中间业务,又包括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各项表外业务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中间业务有不同的分类形式。

      按照风险不同,中间业务可分为金融服务类和或有债权、或有债务类;按照功能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结算类、担保类、融资类、管理类、衍生类、其他类六种;按照开展业务时的不同身份,可分为代理类、委托类、自营类三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将我国中间业务分为以下九类,见表 2-1表 2-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在我国,尽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所定义的中间业务比较狭义,但在实务操作中,商业银行办理国内外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和代理类中间业务的代收代付时,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