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题型专题点拨(广州市培优).ppt
76页实验与探究题型专题 ★考纲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 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 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 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 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 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 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 价和修订 ★生物高考实验试题的特点 (一)回归教材 (二)实验考查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三)重在考查实验的设计、分析、评价和 探究能力 •(四)实验试题的分值逐年增大 地区年份实验试题题实验试题题 号分值值权权重 广东20083、5、20、24、27、 35、37、38(选) 34 22.7% 20072、5、32、34、382214.7% 江苏20084、8、17、18、19、 25、29、31、33、 34(选) 30 25% 200719、21、26、39、412013.4% 山东20081、26、34(选)22 24.7% 20071、26、271718.9% 宁夏20082、28、29、37(选 ) 20 22.2% 2007281819.3% 07、08年新课标实施区生物实验考查情况的统计表 【例1】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 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 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 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生长情况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该实验的假设是( ) A.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对蝌蚪的生长有影响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C.乙组变态发育将加快 D.甲组变态发育将滞后 (3)该实验的“预期”是 ( ) 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 C.甲状腺激素能抑制新陈代谢 D.甲组变态发育加快,乙组变态发育滞后 B D 一 、生物学实验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 ★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七个基本步骤: 1、实验名称、目的: 指出是什么实验,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 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 解释 3、预期: 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 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4、实施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 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案进行操作。
5、观察和收集数据: 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 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6、分析、推论: 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7、交流: 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性原则 2、单一变量原则 3、等量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平行重复原则 (1)种类 ★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 ★ 自身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 进行,不再另设对照组 ★ 相互对照: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 对照 ★条件对照:对对照组组施以部分实验实验 因素,但不是所 研究的实验处实验处 理因素,而这这种处处理是作为对为对 照意义义 的 不论实验组还论实验组还 是对对照组组的对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 处处理,目的是通过过得出两种相对对立的结论结论 ,以验证验证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的正确性 2.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确定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 象组 1、对照性原则 【例2】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 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 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 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 药剂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属于 ;乙组属于 ;丙组属于 A.实验组 B.条件对照 C.自身对照 D.空白对照 A B D 【例3】下图的甲是在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释放氧气的装置;若要证明植物放氧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 进行和有光条件下放氧必须有植物参与,则作为甲的对照 实验装置分别是: 乙和丙 2、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变,只改变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 ,观观察其对实验结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 遵循单单一变变量原则则,对实验结对实验结 果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增强实实 验结验结 果的可信度与说说服力 自变量(亦称实验变量) 是指实验中要研究和控制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 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 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 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例4】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 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 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 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 况 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同种蝌蚪和相同饲养条件属于 (2)甲组加入的甲状腺激素是 (3)甲组的变化和结果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4)本实验的关键步骤是 A.定时喂食 B.定时换水 C.定时观察 D.用药量合理 (5)实验中选同种、同时孵化的大小相同的蝌蚪来做实验,其 目的是 D A B D 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归纳:一些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吹气;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彩色玻璃(薄膜)滤光 (8)获得单一的细胞器——细胞匀浆超速离心 (9)动物细胞破裂――蒸馏水渗透胀破;搅拌;离心 (10)杀灭细菌―――煮沸;烘烤;酒精;高浓度NaCl;含青 霉素培养基 (11)控制容器的温度——用保温瓶或绒棉来隔热,避免生物 所产生的热会散失至四周。
或用水浴加热、恒温箱保温 (12)避免种子上的微生物影响——实验前利用福尔马林等对 萌发的种子进行消毒 3、等量性原则 (1)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 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2)实验器具要相同: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洁净度 等要完全一样 (3)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 的问题 (4)处理方法要相同: 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 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还是要 作同样的处理 4、科学性原则 (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2)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定实验 思路科学性 (3)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4)设计实验步骤要合理 (5)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例6】某校一个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 来证明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老师给他们提供了 下列材料用具: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试管, 离心器,三脚架,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 火柴,清水等 (1)在实验过程还需要一种试剂是 ,实验的的原理是 。
斐林试剂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60℃水浴加热条 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对策: 熟记考纲要求的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 (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P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分 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含有游离的醛基或游离酮基) ,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利用该反应, 可证明组织样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 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因此能与双缩脲试 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若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 缩脲试剂后,有紫色反应,则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被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丹Ⅲ染液或苏 丹Ⅳ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内含有呈橘 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4、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 质内,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 色,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 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与染色剂结合 5、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 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 ,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活体染色剂,细胞中 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 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 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 (2)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科学性 【例7】用最简易的方法鉴定高杆小麦是纯种还是杂种 基本思路: 用 自交方法进行鉴定 【例8】设计一个在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在不用任何药剂、装 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如图示形态的实验方 案,并说明其原理 基本思路: 用 将花盆横放,利用茎的负向地性 方法进行实验 对策:实验思路很多时候隐藏在 题目中,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3)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3)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P13) 【例10】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 原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有多对相对性状 (2)质壁分离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原因:有中央大液泡,且有颜色,容易观察 (3)新鲜的黑藻嫩叶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 原因:新陈代谢旺盛,叶片较薄 (4)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伴性遗传的实验材料 原因:染色体少,便于分析;繁殖快;果蝇有差异显著的相对性状;取材方便 ;果蝇个体小,在较小的空间可以大量繁殖。
(5)赫尔希选用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通过侵染细菌的实验来证明DNA是遗传 物质 原因:成分简单,增殖较快 (6)验证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还原糖、脂肪选用的材料要求 含量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易于观察 对策:注意考纲要求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材料,力求每个实验的选材 原因清晰; 注意课本中的科学史所涉及到的经典实验,理解每个实验中的选材原因 【例11】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实验 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 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 -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 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 边加边振荡),用50~60℃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 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