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ppt
46页经济学说史教程1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想法经济学•本章重点•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第三节 凯里的经济学说•第四节 巴师夏的经济学说•阅读书目•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2本章评述继萨伊、马尔萨斯之后的经济学 家,他们抛弃了古典经济学,另寻说辞适应新 形势西尼尔以“节制”说明利润的来源,证明 资本主义不存在无偿占有约翰·穆勒认为生产 规律是永恒的,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应改变分 配以满足无产阶级的诉求凯里主张保护关税 以抵制英国凯里与巴师夏惧怕空想社会主义 的传播,编造了阶级利益和谐论麻痹大众本章重点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想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教程3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一、西尼尔生平与著作 1.生平:纳骚·威廉·西尼尔(1790—1864)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曾就读于伊顿学院、马格达连学院和牛津 大学等院校1819年,在伦敦担任律师1825年, 担任牛津大学教授还担任过政治经济学考试委员会 、调查集会结社、罢工运动委员会、 济 贫法修改委员会委员,高等法院院 长 等职。
2.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 经济学绪论》、《论工厂法对棉纺织 业的影响的书信》等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 的缺陷,就是出于人们按照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 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 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 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 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在西尼尔看来,上述四个基本命题中,第一个命 题是意识的问题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 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解 •西尼尔对政治经济学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和论述 只不过是旧的功利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萨 伊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其中关于生产 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适销对路,降低成本增加收 益;增加财富生产,集中劳动和其他生产手段的 力量,促进生产的发展等观点,还是值得参考的 。
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三、价值理论 •西尼尔反对古典派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任何一 种事物要使它成为财富,也就是使之具有价值, 应该包括三种特质:效用、供给有定限和可转移 性•效用是用来表示作为防止痛苦,或者是间接产生愉快的一种手段的特征,是价值的一个必要成分•可转移性是任何事物能够成为财富,使它具有价值所必备的第二个因素它表明产生愉快和避免痛苦的能力,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地被转移•供给有定限是价值的第三个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指的是限制某种商品供给阻力的比较强度它对价值的影响,主要是根源于人们的天性是喜好经常变换,以及喜好体面两个要素经济学说史教程7•西尼尔认为,确定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和另一种商 品相交换,应取决于两个因素:1.决定这种商品的 需求与供给;2.决定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供 给则是受劳动、自然要素和节制这三种生产手段 制约的经济学说史教程8经济学说史教程9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认为,如果生产中得到了自然要素的协助,它 的商品价值必然高于没有自然要素协助、用同样劳动 和节制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叫做独占商 品独占的形式分成以下四类: 1.独占者没有生产方面的独占权,只是作为一个生产者有 某些独占设备,增加产量。
2.独占者是惟一的生产者,他的商品不怕竞争,而且商品 总量也没有办法增加 3.独占者是惟一生产者,通过增益劳动和增益节制的运用 ,使生产可以无定限地增加 4.借助于数量有限和效能高低不同的自然要素所提供的相 对助力,会随着投下的劳动和节制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说史教程10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在分析生产成本时指出,在自由竞争下, 生产成本是价格的调节者 •西尼尔的价值论,实际上和萨伊的一样,都是生 产成本论他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效 用作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它是19世纪70年代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来源之一•西尼尔在对价值作进一步的说明时,则又用价格 代替了价值,而转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决定 价值上去 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四、利益协调的分配论 •西尼尔对资本及利润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新解释他接受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但认为应当把其中的“资本”改称为“节欲”•西尼尔说,资本是协助继续生产的那部分财富,是节欲的结果,而“节欲是一个人的行为;他或者节省他所控制的财富的不生产,使用或者有意识地选择将来的产品而放弃目前的享用”他认为,劳动是工人放弃安乐和休息,是一种牺牲,而资本则是资本家放弃目前享用,也是一种牺牲。
为了强调资本家的牺牲,他主张用“节欲”一词来代替资本经济学说史教程12•在产品分配问题上,西尼尔把交换分为两类,一 类普遍适用于一切的交换,也即是研究支配交换 的总规律;一类适用于各不同生产手段所有者之 间进行的交换他认为,社会上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级,即劳动者、资本家和自然要素的所有者 工资和利润都是人类创造的,工资是劳动者牺牲 安逸的报酬,利润是资本家牺牲眼前享乐的报酬 地租是自然要素所有者所取得报酬 经济学说史教程13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认为,工资与利润和地租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两者都是出于一种牺牲的结果,所以都有一 个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西尼尔用主观唯心主义说明劳动和资本,证明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各自的收入也是正当的合理 的 •五、“最后一小时时”理论论:•西尼尔“最后一小时”论是针对当时的10小时工作日运动提出来的,西尼尔企图证明,工厂主的利润是当时工厂法所规定的11.5小时(即周一至周五为每日12小时,周六为9小时)的劳动日的最后一个小时创造出来的所以,如果把劳动日缩短为10小时,工厂主的利润就会消失,工厂就要倒闭,工人就会失业。
经济学说史教程15•西尼尔论证说,依现行工厂法,凡雇佣未满18岁的人的工厂,劳动日不得超过每日11.5小时前面的10小时生产的价值只够补偿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余下1.5小时所生产的价值,构成了资本家的“总利润”,其中最后1小时所产生的价值才构成“纯利润”因此,如果劳动日缩减1小时,纯利润就要消灭;缩减1.5小时,总利润也会消灭经济学说史教程16•西尼尔“最后一小时” 论是他的“节欲”学说的补充,“节欲”学说只论证利润是对于资本家的合理报酬,而“最后一小时”论则论证劳动日必须足够长,利润才有保证•但西尼尔也许没想到,他的这两个学说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根据“节欲”论,利润是对“节欲”的报酬,与工人的劳动无关,这显然同“最后一小时”论不能相符经济学说史教程17经济学说史教程18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五、西尼尔的经济政策主张•西尼尔作为济贫法修改委员会的委员,亲身参与 了济贫法的改革、工厂法的制定和手工织布业工 人的调查等活动•他提出的“最后一小时”理论,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 级制定反对工会主义,反对工人争取10小时劳动 斗争的政策依据他纯利润来自最后1小时如果 劳动时间减少1小时,纯利润就会消失;如果劳动 时间缩减1.5小时,总利润也就消失了。
经济学说史教程19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对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作了详尽的分析和 深刻的批判事实上,西尼尔并不懂生产商品的 劳动具有二重性,工人用具体劳动把不变资本的 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同时,又用抽象劳动创 造了新的价值工人每个小时的劳动中都包括旧 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西尼尔虽然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但是在一些具体 经济政策上,则是根据经验灵活处理的例如, 他为了解决爱尔兰的贫困落后状况,主张政府采 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 经济学说史教程20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1.生平: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经济 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世家,是 詹姆斯·穆勒的长子13岁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 先读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后又学习了斯密的《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20年, 约翰·穆勒到法国访问结识了萨伊和圣 西门1823—1858年在东印度公司任 职 ,1865—186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
经济学说史教程21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2.著作:《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 题》,这本著作基本上包括了他对经济科学作 出的新见解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总结了19世纪初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形成了一个新的折衷主义的理论体系,受 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的欢迎 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3.经济经济 思想:•青年时代,受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自由主义和边沁 的功利主义的影响,成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信徒但 英国宪章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之 后,约翰·穆勒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对功利主义产生 了怀疑,逐渐成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 •和英法其他经济学家不同,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 的弊端,对雇佣劳动者的处境深表同情他设法寻 找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和改善这种社会制度的方法 但由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限制,他不可能和传统的 经济理论决裂他的经济理论体系是毫无生气的混 合主义、折衷主义 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二、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他反对斯密和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都具有普遍性 和永恒性的观点,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 不同的性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不懂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属于一定的生产关 系的,它们的性质是一致的他把生产规律和分 配规律割裂开来,幻想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 资本主义的矛盾,为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纲领 提供理论依据经济学说史教程24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三、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 1.价值学说: •约翰·穆勒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 他商品的一般力量,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 联系的价值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围绕着 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的他认为,生产费用 是由劳动和资本构成的劳动是其主要的因素, 它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转移的过去的劳动另一个因素是资本,它是资 本家节制的结果 经济学说史教程25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他把商品划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 加的商品2.不增加生产费用,而供给数量又可以无 限增加的商品3.供给数量能够无限制地增加,但是 每个单位生产费用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的商品•约翰·穆勒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他认为,有效需 求就是有意购买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所能购买的 数量,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和供给的比率。
需求的 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价值的大小变动 •约翰·穆勒的价值学说,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论和 生产费用论的混合物,彻底地背离了古典学派的劳动 价值论经济学说史教程26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2.国际价值理论:•约翰·穆勒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国的商品同另一国的 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 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 口总额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