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评分标准(试行).doc
24页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评分标准(试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评分标准(试行)一、 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 195分,〃中医医疗技术队伍〃占165分,〃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占38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110分,〃科研与教学〃占150分二、 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 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二) 该专科整体实力强,中医诊疗水平高三) 专科医疗质量好,工作绩效高四) 专科人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 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科人才队伍五) 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医药T生体制改革任务,推动公立医院 改革,并认真完成政府交办任务六) 认真完成国家各项工作任务,在诊疗方案的梳理、验证、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工作中发挥重耍作用七) 科室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在疾病的诊治过程和理法方药的 应用中体现中医的思维理念,中医临床疗效明确,优势病种治疗有明 显特色八) 科室评估前3年内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三、 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佔时上一年 度的数据四、 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也不得负分五、 专科带头人是指具有中医正高级职称、中医临床水平高、教 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专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负责 人。
六、 专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中医学术 和技术水平、作为专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中医高级职称人员七、 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 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 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评分标准备注基础条件1951发展环境(45)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151・未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扣5分;未实施,扣5分;专科建设发 展规划体现不出中医特色,内容不完整或实施不到位,酌情扣分2. 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少1年扣1分,未实施,每少1年扣1分; 工作计划不符合专科建设要求,内容不完整或实施不到位,酌情扣分 年度工作计划2008-2010年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151•政策、措施齐全,得10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不落实不得分; 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扣5分2•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得5分;未实施,扣 5分;具体措施实施不到位,酌情扣分医院或科室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15参与卫生部十年百项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综 合医院中医药T作示范单位等国家评选活动并入选的,每项活动得5 分,最高不超过15分。
2专科规模(30)床位数10病床总数〈40张扣5分,每张病床净使用而积〈6平方米扣5分门诊量10评估前3年,门诊量未逐年增加,扣10分出院人数10评估前3年,出院人数未逐年增加,扣10分3支撑条件(60)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需要15各科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15分,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专科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和适宜 性15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专科建设经费投入情况301 •地方与医院投入专科建设匹配经费总额低于国家专科建设经费的 50%以上扣15分,50%以下扣7分2.专科建设经费的50%以上未做到专款专用扣15分,50%以下未做到专款专用扌I」7分国家〃 ^一五〃重点专科建设经费50万元4科室管理(60)科室命名10科室命名不符合规定不得分本专科中医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参与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名称、制 定情况)101. 未参与中医临床路径制定扣5分2. 未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扣5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包括中医辨证施护、护理工作模式、整体护理能 力、主要做法、患者满意度情况)401 •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扣8分1 未建立责任制整体护理:I:作模式扣3分1 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高于1:0・4扣3分。
1 未执行分级护理标准,患者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不相符 扣2分2•未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扣10分3. 未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扣10分4•未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扣2分5•患者满意度未达到90%以上,每降低1%扣1分,最多扣10分中医医疗技术队伍165技术团队(20)整体实力20中医医护人员配备满足工作和发展需要,形成技术团队,处理中医疑 难重症能力强得10分;各级医师能够掌握相应治疗方法和技术得10 分6专科带头人(55)学术地位10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得1分;博士生导师得3分,硕士生导师得1分; 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副主委以上得3分;国家级期刊任职得2分临床能力中医医疗工作51 •能把握本专科建设要求、发展方向,指导本专科制定建设规划未 发挥指导作用,扣2分2•专业水平得到同行认可(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任职)专业水平未达 到要求,扣1分3.指导专科建设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专科中医特色不 突出,扣2分主持开展〃十一五〃重点专科工作情况20 1・未组织实施专科建设规划,扣6分2•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专科工作会议未定期召开专科工作会议,扣4 分3. 未组织落实学术带头人的继承工作,扣10分。
教学科研水平20评估前3年,指导毕业博士生3名以上得6分,少1名扣2分;主持 在研国家级临床课题3项以上得6分,少1项扣2分;SCI收录论著 3篇得2分;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得6分7专科骨干(40)数量5有3个以上明确的专科骨干得5分,少1名扣2分学术地位10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得3分;博士生导师得3分,研究生导师得1分; 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得2分;国家级期刊任职得1分临床能力中医医疗工作5能够掌握代表其专业方向先进水平的技术得2分;具有应用中医药解 决疑难重症的能力,疗效好得2分;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 上得1分参与开展〃十一五〃重点专科工作情况10未参与实施专科建设规划,扣10分教学科研水平10评估前3年,指导研究生工作6名以上得3分;主持在研国家级课题 1项以上得3分;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得1分;主编 专业教材1本以上得3分8医师队伍(20)年龄结构5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得5分学历结构10临床医师队伍博士学位人员比例大于50%,每下降10%扣5分职称结构5高级医师总数比例为30%,中级医师约占40%,各级人员比例可上下 浮动20%范围,符合要求得5分。
9护士队伍(20)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10人员数量满足要求得3分;结构合理得3分;学历结构合理得2分; 职称结构合理得2分护士长能力5护士长业务水平高得2分;管理能力强得2分;符合科室工作要求得 1分护理专科业务培训及能力5经常开展专科业务培训得5分10人才培养(10)人员培养情况5培养方向明确得2分;规划合理得2分;落实到位得1分进修学习情况5评估前3年,每年派出对口专业进修人员不少于1人,进修吋间不少 于半年,每少1人次扣1分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38011总体水平(80)整体实力强,特色突出30本专科诊疗技术满足临床需要得20分,有3个以上稳定的优势病种 得10分,达不到要求,酌情扣分平均年出院人数5评估前3年,优势病种平均年出院人数未逐年增加,扣5分平均年门诊人次5评估前3年,优势病种的门诊量未逐年增加,扣5分平均住院H10评估前3年,平均住院日未逐年降低,扣5分;优势病种的平均住院 H未逐年降低,扣5分疑难重症病例比例30评估前3年,住院患者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40%;每下降3%扣1分; 低于15%,不得分12诊治能力(100)优势病种诊治能力401.诊疗方案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且规范可行。
1 中、西医诊断标准不明确,每个病种扣1分1 理法方药不完整,每个病种扣1分1 治疗方法中医特色不突出,每个病种扣1分2•诊疗方案中未纳入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设备、适宜技术、中成 药、现代技术、收费项目等内容,每个病种扣5分;内容不全面,酌 情扣分3.对诊疗方案的掌握运用情况%1 在疾病诊治的整个过程中未体现中医理念每个病种2分1 在治疗过程中未首选中医药解决问题,每个病种扣2分1 未应用中医技术、方法,每个病种扣2分,应用不充分,酌情扣分 4•优势病种临床疗效不明显(包括:主要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的改 善等),每个病种酌情扣分查看诊疗方案总结和答辩情况疑难病种诊治能力40根据医院收治疑难病种总体情况以及诊疗方案合理性,核心技术和中 医特色技术应用合理性,诊疗效果(综合好转率、死亡率、并发症或 合并症发生率判断)等打分疑难病种由医院确定,提供病历危重症诊治能力20根据医院收治危重病例总体情况,以及病例诊疗方案合理性,核心技 术和中医特色技术应用合理性,诊疗效果(综合好转率、死亡率、并 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判断)等打分危重症病例由医院确定,提供病历13特色技术(60)开展中医专科特色技术601.本专科的治疗方法被诊疗方案或指南采纳得10分。
2•取得新技术、新疗法、新设备(提供专利证书)得20分3.有本专科中医特色疗法或创新点,并有明显临床效果(中医特色疗 法是指有别于常用的、一般的中医治疗方法且有确切疗效)得20分, 有特色疗法治疗室得10分14医院中药制剂(10)品种数量,重点专科不少于4种,重点专病不少于2种10品种数量,重点专科每少1种,扣5分;重点专病每少1种,扣10 分最多扣10分15创新能力(40)创新项目的数量20评估前3年,创新项目少于2项,扣10分,无创新项目,不得分 创新项目包括本院在疾病诊疗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水平10综合2项创新项目的先进性和临床应用情况,评价打分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10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强,每项得5分未转化为临床能力不得分16辐射能力(90)区域外(省、市)患者比例30区域外患者比例不低于30%,每降低5%扣5分进修医师、护士来源情况10每年接受来自地市级以上单位进修医生每1名得1分,最高不超过10分对口支援情况10年度帮扶医院数量超过3家得10分技术推广情况20中医特色疗法、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每年超过2次得20分,不达标不 得分受邀在国(境)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情况20评估前3年,参加国际会议交流每人次5分,壁报交流每人次5分, 大会发言10分,最高不超过20分。
四医疗质量状况11017质量概况(20)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不一致,每份病历扣2分 提供病历中药及非药物疗法使用情况5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低于30%或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低于60%,非药 物疗法占门诊人次比例低于10%,酌情扣分患者满意度调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