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等量代换.docx
4页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 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 10 钢筋,间距 180mm 配筋,因圆 10 钢筋无货,拟用 圆 8 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 面积代换原则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即不同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 代换前的钢筋强度;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 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 4、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 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 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 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 (2)、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 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 的拉力不应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 的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 等级低的钢筋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 宽度验算;【质量验收要求】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相关规范要求】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1.2.2 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 HRB400、HRB335 级 钢筋;箍筋宜选用 HRB335、HRB400、HPB235 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 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 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 求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 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施工工艺与技术】(一)钢筋代换原则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 钢筋代换:(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 代换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二)钢筋代换方法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 3 种:(三)代换注意事项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 意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 HPB235 级光圆钢筋代替 HRB335 和 HRB400 级带肋钢筋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 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 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 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4)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 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 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质量通病与防治】(一)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1.现象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钢筋代换 【质量验收要求】 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相关规范要求】 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2.2 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 HRB400、HRB335 级钢筋; 箍筋宜选用 HRB335、HRB400、HPB235 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 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 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施工工艺与技术】 (一)钢筋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 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二)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 3 种: 1、当结构构件是按强度控制时,采用等强度代换原则;A2×f2≥A1×f1 其中,A、f 分别代表钢筋的面积和设计强度 角标 1、2 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 2、当结构构件采用最小配筋率控制时,采用等面积代换原则;A2=A1 其中,A 代表钢筋的面积 角标 1、2 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 3、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采需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 验算三)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 HPB235 级光圆 钢筋代替 HRB335 和 HRB400 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 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 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 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 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 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 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 10 钢筋,间距 180mm 配筋,因圆 10 钢筋无货,拟用 圆 8 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 10 根圆 10,拟用圆 8 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 16 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 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 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 10 间距 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 8 代换(Ⅱ级钢),代 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 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 4 根圆 25(Ⅰ级钢),若用圆 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 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 4 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