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讲企业制度制度经济学西南交大严冰.ppt
28页6企业制度(1)买卖契约与雇用契约有何区别?企业基本的性质是什么?什么影响企业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与企业规模有何关系?6.1两种生两种生产形式形式科斯认为商品生产的职能并非企业所独有,市场也能进行商品的生产市场、企业两种商品生产形式有何区别呢?a.市市场组织的生的生产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逻辑上就能组织商品生产所以,通过商品、服务的交易,市场就能够完成商品的生产通过买卖合同、承包合同、分包合同、计件工资等市场契约,商品将被生产出来例如,现在普遍采用的“外包”(工程对外承包)就是市场化的商品生产市场契约特征交易双方完全平等交易对象是商品、服务没有生产要素雇用契约,没有老板、雇员的区分b.企企业组织借助雇用契约,支配要素流动完成的生产雇用契约特征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被雇用——购买生产在雇主的指挥下进行非对称权力安排:科层组织(hierarchy)上下级关系6.2企企业的的产生生科斯问道:“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问:组织为什么存在?”《企业的性质》a.两两类合同合同买卖合同与雇用合同都是交易的产物,但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康芒斯:买卖交易,管理交易马克思:购买劳动,购买劳动力科斯:价格机制,行政命令格罗斯曼和哈特:雇主掌握“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即合同未作规定的内容,控制权在雇主一方总结:交易商品、服务的产权,交易生产要素的使用权b.什么是企什么是企业科斯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市场怎么了?科斯回答:交易费用——“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一般商品要经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如果每一工序都采取市场讨价还价,交易费用将极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有什么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吗?c.企企业组织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企业的性质》企业用“一个契约”替代了“一系列契约”,交易成本也大为节约了企业通过雇用合同赋予了雇主剩余控制权,上收了雇员在生产中讨价还价的权利全部生产在雇主的指挥下进行,交易费用因此节约替代边界企业替代市场有效率,这正是马克思的逻辑然而,科斯并没有得出“社会主义”的结论科斯:企业替代市场的边界在哪里?管理成本:替代的代价科斯认为,企业替代市场也有代价,伴随企业扩大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协调(即指挥生产)的难度也在增大,即管理成本在上升。
企业边界在降低的C E交易费用与上升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成之间trade- c* eoff见图,6.1纵轴C代表成本,交易交易费用用横轴M代表企业规O m* M模随着企业规模图6.2企企业边界的界的确定确定的扩大,市场被替代越多,交易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成本却因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步上升管理成本曲线与交易成本曲线的焦点(相等之处)e点,对应企业总成本最低点E焦点e对应横轴的m*点,是企业效率最佳的规模企业的规模(边界)应该定在m处结论:“计划”对“市场”的替代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复习买卖契约:出售商品、服务产权雇用契约:出售生产因素使用权企业: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性质:一个雇用合同替代一系列的买卖合同替代边界:管理成本等于交易费用之处6企业制度(2)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如何产生?什么是团队生产?组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发号施令的领导?为什么是资本雇用劳动?间接定价的成本与收益是什么?6.3企企业的解的解释借助交易成本和产生的管理成本的权衡(trade-off),科斯讨论了企业的产生与企业边界的确定。
管理成本如何构成?这些成本与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关系?这些重要的问题,科斯并没有深入探讨讨论企业管理成本的重要研究,有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提出的“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理论和张五常、杨小凯提出的“间接定价”(indirect pricing)理论a.团队生生产一个雇用合同替代一系列买卖合同,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但雇用合同节约交易成本的代价是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上升那么,内部管理成本是如何产生的呢?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在论文《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中提出,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是集体劳动协作,所以,企业生产是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团队生产特征集体劳动产品无法考核成员个人的劳动绩效偷懒(卸责)问题(shirking problem)管理成本因此产生解决方案之一引入监督者(管理者)监督成员的行动,即企业内部用行为监督替代考核绩效收益:(1)偷懒减少我不知道你干得怎样,但我知道你怎样在干2)规模经济一个监督者监督多个成员的行动成本:(1)偷懒不能完全消除2)监督者的薪酬新问题:监督者谁监督?解决方案之二引入剩余索取权“监督”监督者的剩余控制权,让监督者承担监督的后果。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要尽可能对应(matching)收益:监督者有积极性成本:监督者能力——承担风险、管理水平“对应”:监督者必须是出资人即所谓“资本雇用劳动”逻辑线索:交易费用、团队生产、偷懒、监督者(剩余控制权)、利润(剩余索取权)、“资本雇用劳动”古典意义的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雇主——出资人、购买劳动、管理企业、获得利润雇员——出卖劳动力、接受管理、获得规定工资总结:雇用合同引入的管理成本:员工偷懒、管理者薪酬、管理者风险承担能力、管理水平其中偷懒问题:借助监督被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管理者薪酬、风险承担能力问题:借助出资人得到了克服管理者能力问题:没有讨论b.间接定价接定价团队生产理论对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成本来源和制度安排都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存在两点不足:第一,管理成本与交易费用相互关系不明确第二,管理者能力成本没有讨论第三,不能解释现代企业制度结构间接定价理论讨论了上述问题间接定价替代直接定价企业替代市场不完全正确应该是购买要素合约替代购买中间产合约《企业的合约性质》(张五常,1983)理论上:企业的性质是利用要素市场替代中间产品市场的装置中间产品的定价在企业中被省去,通过最终产品的销售进行“间接定价”。
关系:管理成本——间接定价成本 交易费用——直接定价成本不宜固守“中间产品”企业经营除中间产品生产外,还包括对外协调、营销等大量非生产性活动市场对最终产品的定价实际上是对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间接定价”举例电视机、汽车、照相机台式电脑dell笔记本电脑销售模式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问题:裁缝、管理者谁应该做老板?交易效率:交易成本低的商品宜用市场直接定价,交易成本高的商品宜用企业间接定价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裁缝与管理者,谁的劳动定价难(交易效率低),谁应该做老板分工格局:交易效率低的劳动进行间接定价,该劳动者做老板,获得剩余收入交易效率高的劳动直接定价,该劳动者做雇员,获得合同收入问题:有能力没财富怎么承担风险?企业家与资本家不统一现代企业制度第一,通过期权、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家转化资本家——间接定价第二,通过股票市场、企业家的流动结合,辅助企业家定价——直接定价收益:分工经济成本:代理成本其他要素间接定价:技术入股智力入股土地入股复习企业:管理成本替代交易成本装置团队生产:考核困难、偷懒出现对应: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间接定价:对应(matching)企业:间接定价替代直接定价装置。
间接定价:分工经济、代理成本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