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doc
31页第1章 新生儿外科疾病第三节 新生儿胃穿孔胃穿孔修补术 【适应证】 新生儿胃穿孔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纠正酸中毒和中毒性休克,尽早手术 【禁忌证】 严重休克和DIC者 【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可按20ml/(kg.h),术前总液量可达75ml/kg],纠正脱水及酸中毒,应用抗生素,给氧,有明显发绀和呼吸困难者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应腹腔穿刺减轻腹胀置暖箱保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 2.上腹正中横切口 3.先清除腹腔内积液,探查并寻找穿孔 4.切除穿孔周围坏死组织因胃壁肌层缺损的范围较广泛,应将坏死、薄弱和不正常的胃壁全部切除,切除边缘应有新鲜血液流出继发性胃穿孔时一般不需切除胃壁 5.间断全层缝合胃壁后,浆肌层间断缝合,必要时将大网膜覆盖于修补处,以利穿孔的愈合 6.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腹腔,置腹腔引流7.继发性胃穿孔同法间断缝合胃壁,注意止血术后处理】 继续保温、给氧、胃肠减压、防治休克、输液、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等逐渐恢复饮食注意事项】 1.胃穿孔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发病24h以上,pH<7. 25,尿量 2.广泛切除者应注意防治远期并发症,如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脂肪泻、维生素D缺乏病和病理性骨折等第四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适应证】 本病确诊后即应积极准备,适量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注意营养支持,争取早日手术 【禁忌证】 慢性、重度脱水和营养不良者 【术前准备】 一般需24~48h每日除静脉补充生理需要量外,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应根据脱水的性质和程度计算补液量和成分低渗性脱水可用等量10%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补充注意补充钾盐严重营养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术前禁食4~6h,插胃管,排空胃内容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幽门肌切开术(1)静脉麻醉 (2)右上腹横行或脐部弧形切口 (3)用卵圆钳轻轻将胃大弯和肥大的幽门提至腹腔外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轻握并固定幽门在幽门的前上部无血管区沿幽门管方向切开浆膜及浅层肌肉,用蚊式钳或特制的幽门肌分离钳缓慢、钝性分离深层肌肉直至黏膜及黏膜下层膨出至近浆膜水平注意局部压迫止血切忌损伤十二指肠黏膜,术毕轻轻挤压胃体,检查排除黏膜穿孔 (4)回置胃及幽门后逐层关腹 (5)术后6h可试喂糖水,由少到多,24h内进奶,2~3d加至足量。 术后应用抗生素3~5d2.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 (1)硬膜外麻醉加气管内插管 (2)脐上部弧形切口置Veress针,注入C02,使腹腔压力为1.33~1. 86 kPa(10~4mmHg)左、右上腹各另做一操作口 (3)脐上切口处置直径3~5mm的300角腹腔镜右上腹切口置抓钳,左上腹切口置幽门切开刀、幽门肌分离钳 (4)在助手持镜协助下,术者左手持抓钳固定肥大的幽门,右手持刀沿其纵轴无血管区自十二指肠侧向胃的方向小心切开浆膜及大部分肌层后,再更换幽门肌分离钳缓缓分离肌肉全层,并使局部黏膜及黏膜下层膨出检查无明显出血,麻醉师自胃管注空气后未见十二指肠侧黏膜损伤,排出C02气体后拔出器械,缝合伤口 【注意事项】 1.切忌术前突击补液以纠正慢性脱水 2.严防损伤十二指肠黏膜 3.缝合腹膜时勿带人大网膜,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4.腹腔镜操作者需有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第五节 环状胰腺和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 【适应证】 生后早期出现十二指肠完全性或部分梗阻症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后应开腹探查 ; 【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术前准备】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应用抗生素,注意营养支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麻醉,阻滞麻醉,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2.右上腹横切口 3.充分游离十二指肠梗阻部的远端肠管,使吻合口无张力 4.在十二指肠前壁、环状胰腺上方做横切口,在环状胰腺下方做纵切口各1~1.5cm长 5.用可吸收缝线行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全层间断缝合 6.逐层缝合腹壁 【注意事项】 1.术中注意腹部其他伴发畸形,尤其要排除十二指肠闭锁、狭窄和肠旋转不良 2.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 3.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吻合口呈线状,不利于食物通过结肠后胃一空肠吻合术或十二指肠一空肠吻合术,虽然手术较简便,但易产生盲袢综合征,均已很少应用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 【适应证】 生后早期出现十二指肠完全性梗阻或部分梗阻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有肠扭转征象者(出现呕血、便血及腹膜刺激征)须急诊手术临床梗阻症状明显虽然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亦应开腹探查 【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术前准备】 先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应用抗生素,注意营养支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麻醉,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2.上腹或右上腹横切口 3.探查腹腔,明确肠梗阻部位见肠系膜根部扭转,应立即予以复位,复位后注意肠管血运 4.单纯肠旋转不良或肠扭转复位后肠管无血运障碍者,可见盲、升结肠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应松解压迫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腹膜带,并彻底松觯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使十二指肠垂直向下将盲、升结肠置于左侧腹腔 5.肠扭转复位后,肠管有血运障碍和坏死者,应做肠切除吻合术 6.如中肠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十二指肠及肠系膜上动脉在前面压迫横结肠引起肠梗阻时,则应将升结肠在十二指肠前与梗阻远端的横结肠行侧侧吻合术 7.必要时用抗生素冲洗腹腔或置腹腔引流管 【注意事项】术中注意有无其他伴发畸形,如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等,并酌情处理 2.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和补液静脉用抗生素、营养支持,逐渐恢复饮食 3.宜同期行阑尾切除术,以免日后发生阑尾炎时误诊第六节 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 【适应证】 诊断明确后积极准备,尽早手术。 【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术前准备】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注意营养支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麻醉,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2.右上腹横切口 3.手术方式 (1)隔膜切除术 ①明确隔膜位置后,在十二指肠前壁隔膜附着点做纵行切口,长1. 5~2cm ②小心压迫胆囊并仔细观察乏特壶腹开口处有无胆汁流出 ③避开胆总管开口,沿隔膜根部环行边剪边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黏膜缝线需间断1或2次,以防引起狭窄 ④肠壁切口横行缝合 (2)肠管纵切横缝术:适用于部分十二指肠狭窄者于肠壁狭窄处做纵向全层切开,再横向全层间断缝合 (3)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 ①充分游离十二指肠梗阻部的远端肠管(必要时包括屈氏韧带),使吻舍口无张力 ②在十二指肠前壁梗阻近端做横切口,梗阻远端做纵切口 ③继用可吸收缝线行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全层间断缝合术 ④逐层缝合腹壁 【注意事项】1.术中注意腹部其他伴发畸形,尤其要排除环状胰腺和肠旋转不良 2.术中应仔细辨认胆总管开口,它有时位于十二指肠隔膜根部、隔膜上或呈分支状畸形。 手术切勿损伤 3.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 4.也可在术中放置导管达吻合远端,以便术后早期喂养 5.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吻合口呈线状,不利于食物通过结肠后胃一空肠吻合术或十二指肠一空肠吻合术,虽然手术较简便,但易产生盲袢综合征均已很少应用第七节 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肠切除吻合术 【适应证】 1.诊断明确后积极准备,尽早手术 2.生后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禁食观察无效,影像学检查虽未能确诊亦应开腹探查 3.有腹膜刺激征者,应急诊手术 【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麻醉,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2.腹部横切口 3.开腹探查后根据病变部位和类型选择术式 (1)十二指肠隔膜型(含风向袋型)闭锁及狭窄:隔膜切除及肠管纵切横缝术 (2)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 (3)Ⅱ、Ⅲa型肠闭锁:近端扩张的闭锁肠管切除(10~15cm)或剪裁后行肠管端端吻合术若系距屈氏韧带(Treitz韧带)l0cm以内空肠闭锁,则首选扩张肠段剪裁后行肠端端吻合术。 (4)Ⅲb型肠闭锁:将闭锁远端呈螺旋型改变的肠段全部切除后行肠端端吻合术 (5)Ⅳ型多发性肠闭锁:一般将肠管中闭锁段全部切除,以免残留形成肠囊肿如多发闭锁中有长段者,可争取保留较长的一段肠管,做2个肠吻合,以防止发生短肠综合征 4.逐层缝合腹壁 【注意事项】 1.全面仔细探查腹腔,注意其他伴发畸形 2.近端肠管应切除足够长度,尽量用可吸收缝线缝合,针距不应过密,尽量使远近端肠腔直径对称或相近,以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肠切除吻合前必须除外多发闭锁,应常规用生理盐水注入远端小肠直达回盲瓣 3.围手术期均应注意保温、呼吸管理、供氧、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 4.术后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逐渐经口进奶亦可于术后1周起每日用温生理盐水10~15 ml灌肠,每日2或3次,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5.警惕术后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九节 脐膨出和腹裂脐膨出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囊膜未破的巨型脐膨出,医疗单位不具备手术修补条件者 【禁忌证】 囊膜破损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使用具有杀菌、凝固蛋白及收敛作用的药液(如70%乙醇或0.5%硝酸银),每日涂覆囊膜1或2次。 2.1周后,囊膜表层结有厚的干痂,痂下逐渐生长肉芽组织,周边皮肤上皮细胞缓慢地向中央生长突出于体腔外的小肠、肝脏等也缓慢地进入腹腔 3.一般在2~3个月时间,表皮可覆盖整个囊膜日后择期进行腹壁缝合手术 脐膨出修补术 【适应证】 1.诊断明确、无明显禁忌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2.囊膜破损者应急诊手术 【禁忌证】 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术前准备】 生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纱布和凡士林纱布覆盖囊膜或外露肠管,注意无菌操作应用广谱抗生素、禁食、胃肠减压,争取尽早手术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 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 2.一期修补术 适用于小型及部分巨型脐膨出沿脐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