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坝上农田土壤风蚀与防治模式探讨.ppt
30页河北坝上农田土壤风蚀与防治模式探讨,常春平 河北师范大学 2014年7月,●提要,●研究背景,1、京津沙尘暴,2、退耕还林草,研究背景,1、京津沙尘暴,研究背景,1、京津沙尘暴,河北省坝上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研究背景,2.退耕还林还草,研究背景,河北坝上农田是京津地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沙尘源,研究背景,,,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典型区,,,,农田风蚀物的研究和防护具有重要价值,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实验基础 研究区——河北省康保县北端的照洋河镇和满德堂乡 农田类型: 留茬地、 翻耕地和翻耕磨耙地,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实验设备,集沙仪,梯度风速仪,●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发生强度,粒度特征,养分特征,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1、发生强度,,在不同高度处风蚀物变化规律,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2、粒度特征,不同集沙点风蚀物各粒级含量及特征参数,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垄向垂直主风向翻耕地60cm高度内土壤有机质变化,1、在50m、80m、100m、120m和170m集沙点有机质含量在上下层之间变动幅度最大在1%以上 2、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89、0.90、0.91和0.91,相关性较显著,3、养分特征-有机质,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小麦留茬地60cm高度内土壤有机质变化,留茬地在0m、20m、35m和50m集沙点有机质和高度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0.92、0.96和0.97 2、相关性较显著,3、养分特征-有机质,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翻耕地60cm高度内土壤总磷含量随高度变化,1、各集沙点总磷含量上下层之间的变动幅度在0.01%左右 2、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89、0.24、0.55和0.76,相关性较差,3、养分特征-总磷含量,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留茬地60cm高度内土壤总磷含量随高度变化,1、总磷含量垂直高度上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m、20m、35m和50m集沙点分别为0.75、0.79、0.94和0.85 2、相关性较显著。
3、养分特征-总磷含量,农田土壤风蚀物产生规律,3、养分特征,5cm春小麦留茬地60cm高度内平均粒径与土壤有机质拟合曲线,,,●影响范围与程度,京津沙尘暴输送物质,土壤贫瘠化,其他方面,影响范围与程度,1、影响京津沙尘暴 河北坝上耕地是影响京津地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沙尘源 区(中科院地学部专题报告,2002;刘鸿雁,2003 ) 沙尘输送路径,环京津年平均(51—2002年)沙尘暴日数(天)分布,影响范围与程度,2、土壤贫瘠化,农田地表砾质化,农田土壤流失,影响范围与程度,3、其他方面 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人类健康 危害交通、通讯、水利等设施,Company name,,防护模式,,1、耕作方式,2、退耕还林还草布局,3、防护林布局,防治土壤风蚀,,,防护模式,,,,,,,,,风蚀量对比,残茬的作用,在同类地区风蚀试验观测,春小麦残茬覆盖率达到30%以上时,比无覆盖翻耕地降低风蚀量达到58.8% (常旭虹等),作物残茬一方面可以吸收一部分风力,减少对土壤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把作物的残茬留在土壤表面,根茬留在土壤内部,能有效保护作物土壤颗粒不被风力移动,防护模式,1、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作风蚀物变化特征(周建忠,2004),防护模式,2退还林草布局 合理布局: 实行在同一大块农田上进行林草地与耕地的间隔布局,杜绝过去大片农田集中退耕的现象,防护对策,3、防护林 植物种类:以林灌草为主,尽量少种植乔木,防护模式,布局方位:与主害风向垂直,,主害风向,,防护模式,,防治土壤风蚀模式,因地制宜,,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