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卷摘选版带答案.docx
8页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卷摘选版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综合能力测验(共15题)1.单选题 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 ()A.泰勒B.弗雷泽C.卡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2.问答题 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3.单选题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4.单选题 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A.审美理想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5.问答题 名词解释:趣味教育6.单选题 被马克思称为 “自由人的联合体 ”的是()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7.单选题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的是()A.歌德B.席勒C.康德D.黑格尔8.单选题 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范畴的观点()。
A.是美的范畴说B.是审美范畴说C.很全面D.犯了主客二分和 现成论的错误9.单选题 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10.单选题 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11.多选题 悲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人能够()A.以悲为美B.化悲为美C.不以己悲D.以喜为美E.以丑为美12.单选题 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13.单选题 审美经验是一种()A.感性体验B.感官体验C.认识D.感官快感14.单选题 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 普适性或广泛性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15.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A.惊异B.领悟C.体验D.澄明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能力测验1.正确答案:B2.正确答案: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首先,艺术品不能是自然物,而必须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一个区别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艺术品是人的高级活动——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工制品中的高级部分这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非艺术的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依凭抽象思维来认识世界,作出理论形态的概括,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并以此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3.正确答案:B4.正确答案:D5.正确答案: 趣味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 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6.正确答案:C7.正确答案:D8.正确答案:D9.正确答案:B10.正确答案:B11.正确答案:AB12.正确答案:A13.正确答案:A14.正确答案:B15.正确答案:B第2卷一.综合能力测验(共15题)1.问答题 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2.多选题 “以道制欲”()A.有助于主体情感的任意发泄B.反映了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和净化C.容易造成对情欲的过分压抑D.有助于美育的正常实施E.体现了美育的强制性3.单选题 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C.人类具有 思维能力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4.单选题 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A.人的精神追求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5.单选题 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 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A.婚姻恋爱B.狩猎生活C.巫术仪式D.耕种6.多选题 审美的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表现在()A.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B.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C.审美活动指向人的自由存在D.审美活动具有绝对的超功利性E.审美活动超越一切目的性7.多选题 把审美经验视为游戏活动的美学家有()A.康德B.席勒C.斯宾塞D.伽达默尔E.尧斯8.问答题 简论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9.单选题 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10.单选题 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A.审美活动B.审美理想C.审美意象D.审美心理11.单选题 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A.学习B.觉解C.实践D.艺术12.单选题 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A.低级的感性认识B.人的意志C.理性D.意念13.问答题 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14.单选题 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 ()才能自动展现出来A.审美距离B.静观体验C.陌生化D.热情投入15.单选题 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构成的()A.信仰关系B.认识关系C.审美关系D.本己性精神交流第2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能力测验1.正确答案: (1)美育是主体通过不断的审美体验,水滴石穿般地浸润了人的心,慢慢地塑造着人的个性,仿佛如清风拂过人的心田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2)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所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正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们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时,常宣之于咏歌等艺术形式 (4)美育以形象为基础,是审美对象在形式上与情感相契合,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体验,是最终实现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协调活动。
(5)美育的过程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感性形态乃是艺术家与欣赏者沟通的中介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则通过感性意象与作者产生了 情感上的共鸣欣赏者所受到的感化,正是在这共鸣中产生的2.正确答案:BD3.正确答案:D4.正确答案:C5.正确答案:B6.正确答案:AB7.正确答案:AB8.正确答案: 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即由意象的产生为标志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这个过程又可分为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 一、意象的孕育意象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艺术意象的产生也并非无缘无故的突现,物物相感而生发的原则体现于艺术意象的产生:主体意识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1、意象的孕育,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首先是艺术家实践的产物,是艺术家主体同客观世界的存在发生交互关系、交互作用而生成的 2、意象孕育中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功利认识、判断的形式它是主体意识的自身协调或主、客体契合达到共振的一种自由状态。
3、意象无论有无原型,从根本上说,都是主、客体的交融、契合,主体心理进入了审美自由状态时意象才能得到最好的孕育 二、意象的生成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这里,生产具有双重涵义:它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即事物的从无到有,存在的由隐到显,同时又有工艺制作、生产之义,这两种意义都与艺术品的产生有关 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 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9.正确答案:A10.正确答案:A11.正确答案:B12.正确答案:A13.正确答案: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14.正确答案:B15.正确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