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瀑布》(教学设计).doc
8页瀑布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3个生字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3. 感受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 认识生字3个2. 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3. 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出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片)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景色吗?2.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瀑” 瀑:开火车读准音,并书空右半部分学生读题后,由教师介绍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的景色的诗歌二、初读课文1. 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开火车读课文,注意听清读的同学是否读准字音3. 学生字:喻、屏注意两个字都是形声字4. 再读课文,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明:由于是初读课文,只要求学生抓住一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三、细读课文1. 默读这首诗,想想作者分别从什么位置观察瀑布远处、瀑布脚下)说明:让学生初步有方位意识,知道作者观察的角度,有助于今后写景作文的练习。
2. 选择你喜欢的描写瀑布的一小节来读一读,告诉大家读了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什么?3. 随机反馈第一节(1)这一节是写瀑布的什么?(写瀑布的声音)2)作者听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引读还未看到瀑布,先听到它的声音,那声音既像……又像……(3)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瀑布的声音,再次感受课文中所写的语句4)同桌互读课文说明:创设自然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节(1) 你对这小节中的哪个词语最感兴趣?(白银)(2) 看看录象,想想“白银”有什么特点?诗中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白银?(3) 在绿色的山峦中间,一道银白色的瀑布流下,瀑布就更突出更显眼了,所以诗句在“青山”和“白银”之间用了一个什么词?(衬着)(4) 看图,吟诗句: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5) 这样的景象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诗中是怎样写的?(这般景象没法比喻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第三节(1)读第1句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瀑布比作什么?①“屏”是什么?(“屏”是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一般用木头或竹子作框,蒙上绸子或布,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② 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使人感到真了不起。
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③ 作者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呢?(指导学生看录像,并进行想象因为瀑布从上面冲下来,飞溅起无数小水珠,所以看上去像珍珠做的屏风2) 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象情景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4) 这两句诗写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景象,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作者是在瀑布跟前观察到的从“脚下”、“仰望”可以看出来5) 仰望是什么意思?(做做动作)从其他不同角度看有什么词语吗?说明: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不断地加深记忆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四、完成课后练习,交流收集诗歌1. 完成改写句子,了解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2. 交流读过的写瀑布的诗歌 [说课要点]:《瀑布》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前四册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基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到了三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
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篇课文中一共只有3个生字,生字“瀑”随着课题的出示就来学习尤其是这个字的右下部分,通过书空来巩固字形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学习“喻”和“屏”,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所以学习的时候并不困难《瀑布》这首诗歌是由叶圣陶先生写的,作者由远及近地写了瀑布的声音,以及呈现在眼前的景色整首诗共三小节,通过朗读课文后,让学生围绕读了诗歌你仿佛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在理清观察线索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状态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重点学习在教学这三小节的过程中,各有侧重第一节主要抓住瀑布的声音,借助录音,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提到的“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由于这两种声音,学生平时听到的很少,因此,借助录音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瀑布直泻下来的声响第二、三小节都有一个比喻——白银和珍珠的屏,这时候录象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感官刺激,真真切切地了解千丈青山中一道窄窄的瀑布飞泻下来的情景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以及教师的适时点评、范读,让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古到今,描写瀑布的诗歌不胜枚举。
在读了叶圣陶的《瀑布》之后,再去找找其他的作品,拓宽知识面基础好的学生还可把两首诗进行比较,说不定能发现瀑布的别样风情[教学实录片段]:……师:刚才只是远远地听到瀑布的声音,现在瀑布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谁来读读第二节?(一生站起来朗读)师: 瀑布是怎样出现在作者眼前的,你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生:是突然出现在作者眼前的生:因为作者的视线被山挡住了,当山路一转时,便突然看见了瀑布的全身师:如果你是游客,当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我会感到出乎意料生:我会一下子出声来师:是啊,请大家自己再来读读这小节,找找书上的语句,是不是也写出了这种兴奋之情生:我从”这个字中,看出作者突然看到瀑布的全身时,是惊喜万分的师:对啊,就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小节 ……[案例]: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较难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手段单调、呆板,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厌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和现代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即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服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成效。
《瀑布》这首诗尽管短小,但通过对瀑布的声音以及形态的描写,把这一景色勾勒了出来诗本身的语言运用了好几个比喻,是整首变得生动起来但对于那些从未看到过瀑布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陌生的在教学时,我引入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又让学生看有关于瀑布的画面,把瀑布这一景象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思,由此在背诵的时候也简单了许多而这样的效果如果只是靠单纯的讲解和朗读是做不到的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益而比较阅读往往信息量大,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显身手了在课中,还可插入世界各地瀑布的图片,如: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尼加拉瓜瀑布等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不出家门,走遍世界可见,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的确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有关训练材料] 1. 比一比,组词仰( ) 屏( ) 浪( ) 瀑( )柳( ) 拼( ) 朗( ) 暴( )2. 填空。
我听见瀑布的声音,既像( ),又像( );远望瀑布,千丈青山衬着(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它就像( )3. 收集一首其他写瀑布的诗歌,说说诗中描写的瀑布是怎样的愿意的话,还可以来画一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