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例.docx
9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例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例 高三语文组:祝碧萱 【缘起与背景】 ?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开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考虑〞这两段话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开展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的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于“品味语言〞这个抓手,通过语言这个凭借,引领学生去理解诗歌,感受形象,观赏其艺术特点,从而形成审美才能从这一角度说,古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的着力点,就是诗歌的语言,就是诗歌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在历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大纲)?和试卷中,对学生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的才能有非常直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把古代诗歌鉴贳这一教学要求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做法 出于以上的两点考虑,笔者于近期面向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开设了一节古代诗歌鉴赏课,从实际操作看,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过程】 备课时,笔者发觉,涉及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的知识较多,这其中有关于诗歌内容的语言,如意象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等;也有涉及诗歌表达技巧的语言,如炼字、炼句、诗眼等;还有涉及诗歌的语言风格及诗歌中词语的构造特点等。
这就需要查找重点,以点带面,不囿成规,力求打破,而不能面面俱到、烦琐分析经过反复考虑,并与同组教师讨论,笔者最终确定以“品味古代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和精炼性〞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中,以学生品味感悟为主,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与点拨理论证明,这样的指导思想使教学目的更为明确,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教学内容也更为精当 一、预习布置: 四个小组分组完成以下题目: 找出以下诗句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要求各小组采取合作的方式,推选发言人参加课堂交流 二、交流预习情况,研讨学习内容 生l:我认为第一句中写得好的字词是“喧〞和“动〞,它们分别写出了竹林中和荷塘里的人们的活动情景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仁慈的人们 生2:明明是“浣女〞“喧〞,而作者却说是“竹喧〞,这是因为“浣女〞们在竹林中,被竹林所隐没;诗人采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作者不直接写“渔舟〞,而先写莲叶分披的情景,这是因为渔舟为莲叶所遮蔽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师:诗人如此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妙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生3: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宫场的厌恶 师:后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读了全诗,诗的最后两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正是他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表现,所以他着力描写了这样一幅漂亮的图画 师: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通过品味诗中的语言,我们不但知道诗人描写了什么,也知道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更知道了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种品味,其实是抓住诗歌语言形象性描写的特点,对所描写的内容开展详细展开,这正是我们鉴赏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请看这样的一个例子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绉_波浪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_彀绉: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浪 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朗读、考虑、体悟、讨论。
生4:“闹〞字写得好它写出了春天降临后,杏花盛开的情景,这些花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所描写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挨挨挤挤,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生5:诗人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春意〞详细、形象化了不仅让我读到了杏花绽放的热烈,还让我联想到了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合鸣的景象 师:你的体会很细致大家看,这个“闹〞字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6:我还想到了与杏花同时绽放的桃花、梨花、李花……小草在生长,绿叶在发芽,树枝在伸展,而春天的人们呢,正在繁忙,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象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刚刚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借助联想与想象,把诗人在诗中没有明说的内容都详细地领会到了,既体会到了诗人所刻画的形象特征,也知道了诗人是怎样艺术地刻画的下面继续交流 生7:我认为第二句甲的“远〞字和“孤〞字用得好一个“远〞把这样一座孤城所处的方位——偏僻、遥远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一个“孤〞字说明了此城独特的地理位置 生8:“孤〞字还交代了这座城的非同一般,它只能是一座边塞孤城,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其孤悬的地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怍用,其孤危的处境也说明了戍守的困难。
生9:我认为“孤〞字还有戍守将士的内心孤独、寂寞的意思他们常年戍守在边关,生活艰辛精神苦闷,内心的孤独是很深的这为下文刻画征夫的心理做了充分的预备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化孤城〞是古代诗歌意象语言,具有特定含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从此例我们可看出,品味诗歌语言时还需要我们去抓感情的基调,认真揣摩,准确体会诗歌语言抒情性的特点下面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难过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生朗读、考虑、体悟、讨论 生10:“空〞字是“白白〞的意思,它说明了游子长时间白白地等待 生11:我认为“空〞字是“没有〞的意思它说明的不是游子而是家中的亲人对他的思念,亲人思念游子,长时间没有结果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家中亲人思念在外的游子的? 生12:词中前一句说“有人楼上愁〞,而这一句是“玉阶空伫立〞,可见在“楼上〞和在“玉阶〞上的不是同一个人 生13:我也认为这是描写家中亲人思念游子。
但“空〞字应理解为“苦苦等待〞,它写出了亲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与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生14:我认为还是游子思念家人较好词作的第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外表上是游子在思归,但他所设想的却是家人对自己的牵挂,由此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 师:这位同学把“空〞字放在全词中来考虑与体会,这种方法很好 生15:我认为这里的“空伫立〞,既可理解为游子长时间地站立思念家乡而自己却在浪迹天涯的无奈,也可表现家中亲人由鸟归而思念游子的急盼与焦虑之情两者兼而有之,互相渲染,可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学生鼓掌 师:太好了同学们很会动脑筋这已经由对某一字词的品味而扩展到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全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了品味诗歌语言,就需要从表情达意的某一个字词动身,对它开展充分的玩味、咀嚼,从而正确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这是诗歌语言的抒情性所决定的我们继续听第三组同学的交流 生16:我们小组认为第三句中的“自〞和“空〞字用得好自〞字写出了碧草在春天降临后自然而然地生长的情形空〞字那么写出了黄鹂孤芳自赏的情景,它的歌喉再美妙,但没有人去听。
生17:我也认为这两个字用得好,但我认为这样理解下全面自〞是说春天来了,草儿在生长,但碧草萋萋却很少有人注意,非常地寂寞;黄鹂的鸣声呖呖,但这美妙的声音同样无人观赏,所以“自〞、“空〞写出了一种悲凉与寂寞 生18:诗人正是通过写碧草与黄鹂的寂奠,写出了“蜀相〞诸葛亮身后的冷漠与萧条 生19:我想补充一点杜甫的这种笔法,与他在?春望?中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姜夔在?扬州慢?中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用的是同一种手法,它们都是借自然景物的荒凉与孤寂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 生20:其实,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只益伤情诗人只下过借助这些景物,表达自己的寂寞之心,荒凉之境罢了所以使人用的是怀古伤今,借古人而自嘲的手法 师:大家刚刚的讨论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语言的字面定义,也有语言所创造的气氛与意境;既有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更有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既有对诗作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有对诗人思想脉搏的把握与评价这正是我们在品味诗歌语言的含蓄性时所应注意的对含蓄的语言,我们要抓丰富的意蕴,形象地把握下面请看这样的例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古代优秀诗歌语言,常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本诗第三联中的“露〞、“苔〞二字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试从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方面作详细讲解 (学生朗读、考虑、品味、讨论 生2l:这里的“滴〞写出了时间之晚,因为只有到黄昏才会有“露〞水,正说明诗人对友人思念时间之长,也与第一句中的“暮〞相照顾 生22:这两句其实写的都是“微风〞,正因为有了“微风〞才会有“动竹〞,也才会有竹枝上的露珠不时地下滴,而这下滴的露珠沾湿了台阶下的青苔 生23:“露〞与“苔〞是两个典型事物,这就是教师经常说的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在微风中,露珠从枝头跌落,打湿了阶下之苔,这给人以闲静、冷清的感觉 师:诗人选取的是“苔〞这一事物,假如换成“阶下砖〞或“阶下泥〞、“阶下沙〞等似乎也说得过去,大家体会一下 生24:不行假如是“砖〞、“泥〞、“沙〞等词,就破坏了诗人所要展现的气氛,它不能传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师:为什么? 生25:因为“苔〞一艇长在潮湿而少有人走的地方,诗人居住之地有“苔〞,正说明来的人少,也正说明诗人的故友不常来,这正写出了诗人居住地环境的幽静,从而表现了主人的落寞与孤独。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诗歌语言“贵在含蓄〞,这“含蓄〞的语言给我们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领会诗作的感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一旦深化其中,便会发觉这含蓄的语言并不艰深,它所含所蓄的是不尽的味道,是无穷的意趣,正有待我们在鉴赏时去品味去把握下面继续交流对第四个例句的理解 生26:我们认为第四句中用得好的字是“晚〞、“急〞和“野〞晚〞字写出了雨来的时间,“急〞说明春潮在雨中迅速上涨,而“野〞那么写出了渡口地处荒野的特点,还与后面的“无人〞相应 生27:我找的是“急〞和“横〞晚〞字用得较为一般,更何况与它相对的一个字是“舟〞,所以它不是我们要体会的而“急〞字令人想到了春潮上涨的速度、力度、强度横〞字那么写出了渡口因无人来摆渡,艄公也去避雨了,所以船无人问,便自在地在涧流中“从流漂荡〞起来 生28:“横〞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来有缆绳系住的渡船,因为潮水上涨了,吞没了泊船的码头,所以水面很开阔了,在风雨的浪涛中它只好悠闲地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