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将法制教育UI进语文课垡.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89167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1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将法制教育UI进语文课垡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中“早恋”、“网瘾”、“抽烟”、“交友不良”、“意气用事”等现象在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事故令人触目惊心,青春的年华本应该在健康的生活和愉快的学习中度过,但一些青少年却浪费了时光,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这不禁促使笔者思考,这种种现象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不得不说,社会因素是这其中的主体因素今日的中国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变化太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影视和网络由原先的教化功能趋向娱乐化,使得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纷纷涌现,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让人茫然无措不少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尚且都开始出现了混乱,道德底线也在不断被冲破,更何况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父母和亲朋的同化,不少人出现了违法乱纪行为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核心是孩子,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教育责无旁贷但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面对当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现状,担负着人文教育功能的语文学科,如何让他们真正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怎样将法制教育引进语文课堂?笔者在探索中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借助教材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在教学中笔者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法律知识引进课堂,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一文就是很好的一个渗透法律知识平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包身工这种丑恶的用工现象,在今天的社会是否已经完全消失?”这一问,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和同桌讨论笔者用多媒体演示了网上披露的“黑煤窑”事件,要求他们讨论“如果你准备在假期打工,怎样避免被用工方欺骗?”“发现被骗,怎样向法律机关求救?”“怎样通过法律途径讨要自己的工资”等一些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话题,他们的兴趣更浓了课下大家借助网络,查找维权知识,开始有了一些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学习《氓》一文时,笔者问学生,文中引发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这个女子思想上不成熟,被“氓”的甜言蜜语哄骗,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借此机会,笔者告诉同学们,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希望被人关爱、理解,感情胜过理智,这时就非常容易陷入一些“温柔的陷阱”,成为早恋的对象而高中生一旦早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心学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

      同时,在心理上承受家长和他人的责备、议论,影响了与同学、家长的关系,思想上会产生负担,心理、性格都将发生改变,吃下早恋酿成的苦果趁此机会,笔者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文件,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早恋就如“苦涩的青苹果”,希望不要急着品尝类似的课文还有很多,像《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窦娥冤》中涉及的刑事案件审理的一般程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严重违背《婚姻法》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做法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始一一领略,一个新的领域向他们打开而笔者也在摸索,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挖掘文本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适时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二、利用新闻材料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现在的学生,关注政治,关注人生,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鉴于此,除了巧借教材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外,笔者还针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议论、分析、总结,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培养他们正确客观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笔者发现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些栏目,像《新闻周刊》、《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常常会捕捉一些贴近百姓生活、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的热门话题。

      笔者精选其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案例,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达到让同学们明辨是非,增强法律意识的目的,启发他们做守法的、正直的人前一段时间的新闻热点事件,例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甘肃正宁“校车事件”,学生们对此议论纷纷大家的矛头都是指向国民的道德素质,却忘了生命是可贵的,当生命逝去时,一切都是虚幻从法律角度思考,怎样避免和制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怎样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这才是我们事后应该做的工作笔者专门从学习驾驶的朋友那里,借来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带领大家学习《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内的道路通行规定》和《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因为笔者了解到,学生安全事故中,有一大半是交通安全事故笔者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学生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认得常见的交通标志,街上逆行和闯红灯的人群中少一些他们的身影,少一些意外伤害三、语文主题活动深化法制教育面对着学生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笔者以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直到他们成年,他们所拥有的法律知识,通常都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或是卷入一场法律纠纷后习得的。

      在这种形势下,将法制教育引进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白做事的底线是什么,教导他们明白对错和该不该做,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和生活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笔者至今不能忘怀,班里的一个学生,放寒假期间,参与了赌博,被人哄骗欠下了几千元的赌债,他从家长和亲戚那里骗了钱来还债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这个学生就缺乏法律常识,试图用一个错误的做法去弥补上一个错误,结果却是一错再错,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组织了一些法制教育的主题活动,采用演讲比赛、手抄报和黑板报的形式,内容涉及“夜不归宿使你处于危险境地”、“旷课是走下坡路的信号”、“学坏常从抽烟开始”、“交友不慎容易走邪路”、“珍惜青春,远离网吧”等,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大量的实践证明,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性,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主题活动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事先的“曲突徙薪”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事后的“亡羊补牢”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突如其来的犯罪伤害当不可知的犯罪行为降临时,应该怎么办?这时,平日灌输的法制知识就有可能发挥效用,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免伤害。

      举行生动的课本剧,来场精彩的小讲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教会学生面对犯罪时如何自我防范,懂得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做到遇事不慌,想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以上是笔者将法制教育引进语文课堂的一些做法,笔者真心地希望自己的这些做法是用不上的,永远多余,学生可以快乐地成长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意外说不准什么时候降临那么,笔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学生可以有备无患,让他们少一些伤害,人生少一些弯路尹业强 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 45465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