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届高三历史尖子生培优题考点02 中国古代经济(解析版).docx

75页
  • 卖家[上传人]:刚**
  • 文档编号:209122288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5.11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02 中国古代经济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可知,普魏屯田制下耕种者可以获得收成的4/10,西晋占田制下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北魏均田制下农民可出卖一部分桑揄枣树,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可出卖,因此从曹魏到唐代政府将农民所获得的土地福利部分制度化,故A项正确;曹魏屯田制至唐代均田制尽管土地属于闻有,但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仍然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无关社会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授田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封建地主私有制,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

      2.明朝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先说"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然后进一步指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很明显,这突出了商品经济对租彻关系的影响,而租钿关系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到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A项错误;而B项只是概括了 "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这一句话,不全面,故B项错误;C项只是与"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相对应,也不全面,故C项错误3.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B.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答案】C【解析】商朝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并不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青铜器在商朝主要用于礼器,只有贵族使用,故B项错误;三星堆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并不能充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故D项错误。

      4.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5.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表明宋朝商业环境宽松的直接原因A.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B.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C.有识之士倡导"工商皆本"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带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所以本题选B,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地域性商人群体是明清时期的。

      6.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企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④“雇工经营”材料中没有体现7.“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提示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各朝政府都采取食盐官营,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巩固政权8.《诗经•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珍(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农业生产情况,“千耦(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说明生产规模大,集体劳作,C项符合题意私田”从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B、D项分别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后,都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9.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材料意在强调( )A.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根本B.中国古代经济属于自然经济C.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影响中国命运”“促使中国要采取……”等可知,其重在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政治形态的影响, 故选D项A、B项说法正确,但A项没有得到体现,B项并非材料主旨;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10.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 )A.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 B.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闭关造成中外金银比价差距缩小 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非货币需求,故A项错误。

      图中数据无法体现茶叶贸易的情况,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中外金银比价差距缩小,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中叶中国的金银比价急剧上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此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流入国内,故D项正确11.“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题干说的是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分析选项,C说的是宋代的时候,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故C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12.《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④商业发展的推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南宋时期并不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①错误;据所学知识,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总体上是控制的,但不是不再限制,根据材料中的表格所提供的朝代,与南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②④是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

      选择D符合题意13.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因为只有官营手工业是专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而且技艺水平最高,B项符合题意,故选B;民营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工场手工业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形式,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的家庭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要和缴纳赋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4.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亩可养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 B.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C.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 D.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可以分析得出,明末清初江浙嘉兴一带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故A项正确。

      B项,材料的主旨内容是浙江嘉兴地区的桑蚕业在明末清初发展较好,无法推断出其是否成为重要的丝织中心,故排除C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是桑蚕业,故排除无法从材料得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超过了粮食作物,故D项排除15.明清之际也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中国未能乘着新航路开辟的东风与世界正常接轨,而是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学界认为阻碍中国"正常接轨"的内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不如西欧国家发展迅速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C.开口通商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D.重农抑商和"闭关" "海禁"政策的压制【答案】D【解析】A项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表现,B、C两项只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的原因,不能解释“中国未能……与世界正常接轨”,均排除故选D项16.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届高考补充篇目:《青玉案 元夕》课件.ppt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pptx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有法言之有理+.ppt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念奴娇·过洞庭》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pptx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7.1《短歌行》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5.13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古诗文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古诗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_《庖丁解牛》课件-【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pptx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句效果分析题对策+课件.pptx 2024年新课标1卷古诗鉴赏题解析分析+课件.pptx 6.2《劝学》课件-【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pptx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第七单元+整书阅读《红楼梦》之钗黛之争+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11.1《谏逐客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