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商榷.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730078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5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商榷    新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注释基本是准确的通过对教材认真研读,发现个别文言文注释存在问题,这无疑给讲授文言文和学习文言文造成了不便本文把有待商榷的地方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前人说解不误,编者另作新解,反而使文意龃龉难通《诗经?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语文课本直接翻译为:“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仔细推敲,其实不合常理,生硬别扭为什么说“没有人可委托”呢?就看你委托不委托其实前人对此已有正当明确之解释,编者却未采纳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靡使,本又作靡所清人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中说:“此承上‘我戍未定’言之,言其家无所使人来问,非谓无所使人归问前文已重申“曰归曰归”,说明回家的消息已经报告给了家人,然而至今未归我们试推想:家人心急如焚,但由于我驻守的地方还不确定,家人就没地方派人来问靡使归聘”的主语应是家人这样才符合诗歌语境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虚室有余闲教材注释“虚室”为“空室”不当,难道说房子里是空的吗?是一无所有吗?不是,这里其实是用典《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司马(司马彪)云:‘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成(成玄英)云:‘观察万有,悉皆空寂,故能虚其心室,乃照真源’”按:“虚室”指的是一种澄澈明朗,心无挂碍的心境二、选文有的地方学生容易误解,应该注释,但是没有注释《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教材没有注解新版《辞海》:“依依:轻柔貌一说隐约可辨貌语义可通,但与下句的“霏霏(纷纷)”不能形成对仗,解释欠佳清人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对此解释较为精确,考证也详明马氏云:“《韩诗》薛君《章句》曰:‘依依,盛貌’《车辖》诗:‘依彼平林’《传》:‘依,茂木貌’则‘依依’亦当训盛,与《韩诗》同依,殷古同声,依依犹殷殷,殷亦盛也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中,“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佛”字该怎么读呢?教材没有注释《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弃写台格以与之云:‘斩佛狸首,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万匹’”元?胡三省注:“台格,宋台所立赏格也佛读如弼《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毛传:“佛,大也郑玄笺:“佛,辅也陆德明《经典释文》:“郑音弼”(陆德明认为,“佛”读作“弼”是郑国的一种地方方言)这里“佛”通“弼”。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古‘弼’字其音均与‘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焘”有覆盖之意,诸葛亮《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迈仁树德,覆焘无疆焘”又引申为庇荫如:焘冒(荫庇)弼”有辅佐辅助之意因此“弼”与“焘”有相近之处,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一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佛”字该读bì,作为中学语文教材应该注出读音三、有的注释不当,不合语境,望文生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新版语文教材注释“濡缕”为“沾湿衣缕”仔细品读语段,联系语境就会发现这条注释有误这段文字主要是要说明这把匕首非同一般,锋利无比然而用一把普通的匕首去刺杀人,血流出来,也会沾湿衣缕的如果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普通的匕首上,去刺杀人,人也会立刻死掉的难道燕太子丹用“百金”求得的匕首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匕首吗?不是,教材对“血濡缕”的注释有误由于匕首异常锋利,刺得很深,刀口又小,肌肉内部压强很大,鲜血像一根丝线一样冒出来缕”不是衣缕,在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像一根丝线一样”,并且状语后置《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此条教材没有单独注释“斗”,注释“斗卮”为“大酒杯”读者误以为“斗”有大意考查古代文献典籍,“斗”主要表“小”意:“斗帐”,小帐;“斗食”,古代俸禄微薄的小官;“斗室”,狭小的屋子;“斗筲”,《论语?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饶炯《说文解字部首订》:“斗当为枓之古文,本酌酒器而容十升者《说文解字》:“枓,勺也从木,从斗《玉篇?斗部》:“枓,有柄,形如北斗星,用以斟酌饶说甚确《史记?张仪列传》:“作为金斗司马贞索隐:“凡方者为斗;若安长柄,则名为枓,音主甲骨文“斗”字有柄,形如北斗星,像勺子的形状斗”的本义就是舀酒的勺子后来借用为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说文解字》:“卮,圜器也清代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应劭注〈汉书?高祖纪〉云:‘卮,乡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由此“斗”为舀酒器,“卮”为饮酒器故“斗”名词活用为动词,“舀酒”则与斗卮酒”可译为“就给他舀了一杯酒”Reference:[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2]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7.[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王筠.说文解字句读[M].北京:中华书局,1988.[5]司马光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97.[6]顾野王.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5.(鄂海鹏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74820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