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登鹳雀楼》的优质教学教案设计.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1203665
  • 上传时间:2022-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登鹳雀楼》的优质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第二篇:小学《登鹳雀楼》的优质教学教案设计 1600字  设计理念  注重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采用读、想、议、画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指导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本课生字卡片、画纸、画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释题,感知全诗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提问:  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景物?  2.简介作者王之涣及鹳雀楼的地理位置  小朋友们在图上所看到的这座楼,名叫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楼高三层,建好后有鹳雀在上面栖息,因此而得名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登鹳雀楼》孩子们,你们想和这首诗交朋友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  要求:老师很想朗诵这首名诗,可以吗?请孩子们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到位?  学生评价  2.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在难读的字下做上记号  (3)学生交流,练读难读的字  (4)小老师教读难读的字  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学生抢读,教师重点指导“登”、“雀”、“鹳”的字音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比赛认字,互当小老师考考别人。

        (3)教师抽读,适时鼓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识字,分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交流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入”,将“入”与“人”比较记忆  3?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意的字画上“”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  (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2)根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朗读吗?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自己练习练习  (3)同桌孩子比赛朗读,互相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图文对照,了解诗意  (1)反复吟诵,图文对照,同桌互相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2)课件播放与诗相配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全班交流对诗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欲”、“穷”的意思  (3)作者登上鹳雀楼后,他能看见些什么呢?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一下  你可以用语言说一说,也可以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  (4)结合评价学生发言和绘画,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更上一层楼以后会看见什么?  (5)教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登得越高,眼界就越开阔。

        五、熟读成诵,想象意境  1?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次朗读这首诗吧你可以和同桌比赛读,可以扮成诗人来读,可以找自己信任的伙伴合作读……  2?配乐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意境  (1)配上动作,表情朗读  (2)闭眼想象画面读  3?借助媒体指导熟读成诵  4?抽学生背  5?齐背古诗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孩子们,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你们想多了解它们吗?老师给大家推荐《必背古诗80首》、《唐诗300首》等课外阅读资料,希望你们能和古诗交上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