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相学复习资料.pdf
6页一、名词解释1. 矿相学 :矿相学是以矿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地质科学其任务主要是用矿相显微镜(反光片光辉显微镜) 等手段研究金属矿石的矿物成分、组构(构造、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2. 反射率:在矿相显微镜下垂直入射光经矿物光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强于原入射光的比率3. 反射色: 指矿物光片在矿相显微镜直射光下所显示的颜色4. 均质性:在正交偏光镜下, 转动物台光片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的光学性质叫做“均质性”5. 非均质性: 在正交偏光镜下, 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方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除四次消光之外)的光学性质叫做“非均质性”6. 双反射: 单偏光下, 当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方位时,有一些矿物的切面可以观察到亮度(反射率)的变化,此即为“矿物的双反射”7. 反射多色性: 单偏光下,若转动载物台观察到矿物反射色有变化时即为该矿物的“反射多色性”8. 内反射:白光射向矿物光片表面除反射光线外,一部分光线折射透入矿物内部,当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理、 裂隙、空洞、晶粒界面包裹物等不同介质分界面时,光线就会被反射出来或散射开,这就是矿物的内反射作用9. 硬度: 矿物抵抗外来借些作用力的能力即为硬度。
10. 矿物的综合鉴定: 利用一项或几项典型鉴定特征来鉴定矿物的方法11. 矿石的结构: 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或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关系等所反应的形态特征12. 矿石的构造: 是指组成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13. 矿化期: 也称成矿期 ,是指一个相对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14. 矿物生成顺序: 同一矿化阶段内,能形成一组矿物,这些矿物不是都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各种矿物行成的时间关系称为矿物的生成顺序15. 矿物嵌布特征: 是指该矿物的嵌布粒度和嵌布均匀性而言16. 嵌布粒度: 是指矿物颗粒的粒度范围及其大小颗粒的含量分布17. 嵌布均匀性: 指矿物在矿石中的空间分布均匀性18. 矿物晶粒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受外力作用可以形成解理三角形空穴——方铅矿二、改错1. 一般来说, 反射率越高的矿物 ,内反射越低×)反射率> 40% ,无内反射2. 光波进入矿物逐渐衰减的现象叫做折射率 (×)叫做反射率3. 矿物在浸油中的反射率 高于空气中的反射率4. 内反射色就是矿物的透射色,称为表色 。
(×)体色5. 矿物的透明度与反光能力成正比 (×) 反比 三、填空题1. 反射率是鉴定金属矿物的重要光学数据2. 用钢针和铜针来确定矿物的硬度,中硬度的矿物是指铜针划不动、 钢针划得动 的矿物3. 组成矿石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矿物颗粒4. 用来调节视域大小的光圈叫视域光圈5. 四个标准矿物的反射率: 黄铁矿: 53% 、方铅矿: 43% 、黝铜矿: 31% 、闪锌矿:17% 四、选择题1. 孔雀石的内反射色为( C) ,辰砂的内反射色为( B) A、灰绿色 B、朱红色 C、翠绿色 D、黄褐色 E 、黄绿色2. 矿相学是以( E)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地质学科A、金属矿物 B 、非金属矿物 C 、矿石矿物 D 、脉石矿物 E 、矿石3. 矿石中有用矿物占( B)称为块状A、90% B 、85% C 、70% D 、65% 五、计算题公式:矿物的体积百分比=× 100× % ×累 积 格 数所 测 视 域 数网 格 目 镜 总 格 数矿物重量百分比 =× × 100% ×体 积 百 分 比比 重体 积 百 分 比比 重金属百分比 =重量百分比×矿物中元素的百分含量六、问答题。
1. 考查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 考查元素在赋存状态的方法,除了常规性的显微镜法、化学物相分析法、X射线研究法等方法以外, 还采用电子探针分析、 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和电渗析等分析方法2. 矿相学的研究意义是什么?答: 一、在帮助查明矿石形成条件和探讨矿床成因方面的意义1. 帮助判断成矿方式、成矿深度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2. 帮助分析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过程;3. 帮助评价深部矿石质量和矿床远景;4. 帮助确定找矿方向二、在指导矿石技术加工方面的意义1. 帮助查定矿石的可选性;2. 帮助选定矿石工艺加工流程;3. 帮助确定矿石综合利用方案3. 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主要有哪些?答:①单矿物形式;②类质同象混入物;③机械混入物;④固溶体分解物;⑤吸附状态(胶体)4. 矿物形成先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答:1. 穿插关系及有关的矿石结构:一种矿物呈细脉穿插另一种矿物的颗粒,被穿插的矿物生成的早2. 交代关系及其典型结构:被交代的矿物是早形成的3. 填隙关系及其某些结构: 晚形成的矿物沿早期矿物的颗粒间隙或其它空隙充填- 交代,以及结晶作用形成的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 海绵陨铁结构、斑状结构以及包含结构等等,均能作为矿物先后顺序的标志。
5. 溶液、液体的区别?答:6. 矿物的晶粒内部结构有哪些?答: 双晶结构:①双晶结构的主要形态类型:简单双晶;聚片双晶;复合双晶;②双晶结构的主要成因类型:生长双晶;压力双晶:转变双晶环带结构:①熔体或溶液结晶而形成的环带结构;②胶体物质重结晶而形成的环带结构解理结构7. 确定矿石结构成因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答: 1. 不同成因的矿石结构,其组成矿物亦多不相同2. 不同成因的矿石结构,其矿物颗粒的特点亦不相同3. 不同成因的结构其矿物颗粒间的接触关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异4. 应联系矿石构造和周围的地质特点8. 确定矿石构造成因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答: 1. 不同成因的矿石构造,其组成矿物也往往不同;2. 不同成因的矿石构造, 其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和集合体间的接触关系也有一定差异3. 要结合矿石的空间产状和分布特点及矿床的基础地质情况来分析矿石成因4. 矿物集合体特点相似的一些矿石构造,不易确定其成因, 在有条件的状况下,可查明主要造矿矿物的某些标型特征,帮助阐明矿床成因1. 影响矿物硬度的因素:① 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温德华键矿物)②晶体结构: 配位数大、硬度高③切面方位 (石墨)④离子原子的半径 (半径大,硬度小)⑤电价高,硬度大⑥化学成分及类质同象2. 硬度的分级: 高硬度(钢针划不动)中硬度(钢针可划动,铜针划不动)低硬度(铜针可划动)3. 矿物的简易鉴定: 在矿物综合鉴定的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矿物特征中的一项或几项与其他矿物不同的特征对比,快速而简易的定出矿物的名称。
4. 矿石结构构造的意义: ①为研究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探方面提供基础资料(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成矿作用特点及其演化过程)②帮组选择合适的矿石加工方法(选择工艺流程、技术加工方法)5. 矿化期的确定: ①对矿床的基础地质进行观察分析,了解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的产出条件,②结合矿化期中典型的矿物组合和矿是的组构特征6. 矿化阶段: 成矿阶段只某个矿化期内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同一矿化段所形成的一组矿物属于一个共生组合7. 矿化阶段的划分: ①结矿床的基础地质,查明矿体间的产出特点②结合矿体的产状,查明稳定的共生组合特点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③典型的矿石组构④结合矿石的组构, 注意主要造矿矿物的世代 ⑤其它标志: 矿物的晶胞参数、矿物的微量元素、矿物的包体测温资料8. 矿物同时生成的标志: ①固溶体分解结构②矿物颗粒呈共结边接触③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各种变晶9. 矿物的世代: 同一种矿物的形成有先后顺序,它们每形成一次即为该矿物的一个世代10. 矿物世代的确定: ①矿物的形态特征及颗粒性质不同,可反映为不同的世代②矿物的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质的差异③晶粒内部结构和典型结构的特征④矿物共生组合特点的不同。
11. 矿相学的测定方法:①光学测定法:五级( I R >53% 黄铁矿 II 53% >R>43% 方铅矿 III 43%> R>31% 黝铜矿 IV 31%>R>17% 闪锌矿 V R <17% ②光电学测定法:12. 矿物反射率: I 毒砂、黄铁矿 II 红砷镍矿、方铅矿 III 黄铜矿、磁黄铁矿、黝铜矿 IV 辉钼矿、赤铁矿、辰砂、斑铜矿、磁铁矿、闪锌矿V 方解石、石英、萤石13. 测定的影响因素: ①磨光质量②光片安装质量③温差④准焦⑤光源电压溜放大倍率⑦标样⑧包裹体14. 矿物的反射色: 黄铁矿(浅黄白色)黄铜矿(铜黄色)方铅矿(纯白色)磁铁矿(灰色微带棕色) 、磁黄铁矿(乳黄色微带玫瑰棕色)黝铜矿(灰白色微带浅棕色)闪锌矿(灰色微带淡棕色) 、红砷镍矿(钱玫瑰色微带黄色或棕色) 、辰砂(浅蓝灰白色)石英(深灰色)方解石(深灰色- 灰黑色)15. 矿物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的分级:未见(红铜矿、磁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可见(磁黄铁矿、红砷镍矿、辉钼矿、方解石)16. 均质性、非均质性的观察方法:①严格正交偏光发,②不完全正交偏光发,③油浸法17. 矿物均质性、非均质性:强非均质(辉锑矿、辉钼矿、毒砂、红砷镍矿、磁黄铁矿、辰砂)弱非均质(黄铜矿) 均质性(黄铁黄、 磁铁矿、 方铅矿、闪锌矿)18.44%>R >18% 有内反射19. 内反射的观测方法: ①斜照法②正交偏光发20. 矿石 是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
21. 金属矿石构造的五个主要成因类型:岩浆矿石构造、气水热液矿石构造、风化矿石构造、沉积矿石构造、变质矿石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