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肩关节影像解剖.ppt

137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64849423
  • 上传时间:2018-12-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24MB
  • / 1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肩关节影像解剖,唐艳华,PLA. Gene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一、正常解剖,骨骼 肌肉 稳固关节的结构 神经血管,肩关节骨骼构成,三块骨:肩胛骨、锁骨、肱骨 两个关节:肩锁关节 盂肱关节,,,,,,,,肩关节固有肌群:,,肩关节非固有肌群: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部,后部,,冈上肌 (supraspinatus),,肩胛冈 (Acromion),,冈下肌 (infraspinatus),,大圆肌 (Teres major),,小圆肌 (Teres manor),,背阔肌 (Latissimus),,三角肌(Deltoid),肩胛下肌,,,,,,,,,,,,,,,,,,,,,,,,,,稳固关节的结构,喙肩弓 肩袖 盂唇 关节囊 关节周围滑囊: 肩胛下囊、三角肌下囊 肩峰下囊、肩峰上囊……,,,一、喙肩弓,肩峰的前1/ 3 喙肩韧带 喙突的前1/ 3 肩锁关节和锁骨的远端,二、肩袖,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前三个肌腱由上向下均止于肱骨大结节,而肩胛下肌腱止于肱骨小结节 位于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之间的间隙称之为旋转间隙( rotator interval) 。

      其内有喙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上盂肱韧带和喙突,三、盂唇韧带复合体,盂唇与关节盂缘的透明软骨相接,其作用在于增深关节窝并与盂肱韧带、关节囊和肱二头肌腱一起维持肩关节稳定性 盂肱韧带包括上盂肱韧带(SGHL) 、中盂肱韧带(MGHL) 、下盂肱韧带( IGHL) 它们都是关节囊前面增厚的部分盂肱韧带与盂唇连在一起被称作盂唇韧带复合体,1、盂唇,盂唇一般分为六部分:前部、前上部、前下部、下部、后下部及后上部 也可按关节盂的钟点方向分为四部份: 1-5点为前盂唇 5-7点为下盂唇 7-11点为后盂唇 11-1点为上盂唇,盂唇上部及前上部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和上盂肱韧带附着 盂唇前部有中盂肱韧带及关节囊附着 下盂肱韧带前束附着于盂唇前部,同时参与构成前盂唇 下盂肱韧带后束附着于盂唇后部,2、盂肱韧带,包括上盂肱韧带(SGHL) 、中盂肱韧带(MGHL) 、下盂肱韧带( IGHL) 它们都是关节囊前面增厚的部分,形成Z型结构 维持肩关节的前向稳定 SGHL向前走行与喙突相平行,止于小结节上方结节间沟区域并与喙肱韧带相融合 MGHL在与盂缘邻近处向下走行,在以60°角横过肩胛下肌腱后止于小结节基底部 IGHL:前束、后束和腋下陷窝部分,Weitbrecht 孔; Rouviere 孔,四、肱二头肌长头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起于盂上结节。

      并在附着处远端与上盂唇紧密相连,两者的胶原纤维相互编织构成肱二头肌腱盂唇复合体(BLC) 长头腱在关节内走行于结节间沟 BLC 有三种类型: Ⅰ型:BLC 牢固的与关节盂上极相连 Ⅱ型:BLC 附着点在关节盂缘矢状面的内侧几毫米处 Ⅲ型:盂唇在形态上与半月板相似,盂唇韧带复合体 最佳显示体位(举过头顶并外旋、外展位)ABER position,上盂肱韧带、喙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五、关节囊及关节周围滑囊,根据其前部附着位置不同分三型: 一型附着于盂唇上或盂唇基底部 二型附着于盂缘内侧1 cm 以内 三型则附着于距盂缘1 cm 以外 由于关节囊滑膜的反折,可在关节囊 内形成隐窝(肩胛下隐窝) 肩关节囊还常与肩周围软组织内的一些滑膜囊相通,肩关节周围滑囊,六、神经血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 臂丛,1、正常盂唇,七、常见变异,2、盂唇变异,盂下隐窝: Ⅱ型或Ⅲ型BLC所致盂唇与关节盂之间的 隐窝,位于12点钟方位,盂下孔:需与盂下隐窝鉴别,位于2点钟方向,索状中盂肱韧带,Buford 复合体:索状中盂肱韧带伴前上盂唇缺如,MRI检查技术-设备,扫描仪:高场MR scanner: 1.5T/3T 低场MR scanner:0.35T 线圈: GP-FLEX柔韧线圈 单环或双环表面线圈,MRI检查技术-体位,仰卧位,检查侧上肢紧贴身体呈中立位或轻度外旋位 ABER位(前臂外旋外展位),检出关节盂及韧带病变,MRI检查技术-扫描参数,层厚/间距:3-5/0.5-1mm;视野为12~16cm;FOV 18 cm ×18 cm 左右中心定位:左/ 右120 mm 序列: SE T1WI (TR/ TE = 300~600ms/ 20~40ms) FSE T2WI( TR/ TE = 2000~4000ms/ 50~100ms) STIR;Water/Fat seperation 扫描序列均需加上相位无卷积伪影技术(NPW) ,预饱和设为全部外饱和及部分外饱和,MRI检查技术-扫描方位,横轴位:取三维立体定位像的冠状像,扫描层面与关节盂垂直,扫描范围从肩峰至肱骨颈下 斜冠状位:取横断位作定位像,扫描层面与冈上肌腱平行,扫描范围为锁骨外端至肩峰 斜矢状位:取横断位作定位像, 扫描层面与关节盂平行,扫描范围包括肱骨头和整个关节盂,轴位:评估Bankart lesions 和盂唇损伤、评估肩胛下肌肌腱 斜冠状、斜矢状:显示肩袖及冈上肌走行、显示喙肩弓 斜冠状、轴位:评估盂唇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与上盂唇的连接,MRI检查技术-扫描方位,轴位:显示肩胛下肌腱撕裂、盂唇撕裂,冠状位:显示肩袖撕裂、盂唇撕裂,矢状位:显示肩袖撕裂、盂唇撕裂,MRI检查技术-关节腔内造影,脂肪抑制T1WI序列 Gd-DTPA 稀释为1~ 4 :1000 后,注射12. 0~16. 0ml至肩关节腔,MRI正常表现,典型正常及异常病例,正常表现(轻度撞击综合征) 130092 平扫+关节腔内造影 异常病例 195082 SLAP+Bankart? 271382 SLAP? 261748 冈上肌腱撕裂?,二、撞击综合征(卡压综合征)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SIS),当肩关节处于外展体位时,尤处于60°~120°时肩峰下空间缩小且肩腱袖刚好从中穿过, 此时由于一些解剖结构病变引起冈上肌出口(肱骨头上方和肩峰下方间的间隙) 狭窄,即压迫肩峰下滑囊和/ 或冈上肌腱,引起以有肩部和上臂疼痛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

      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喙肩弓、肩峰和肱骨头在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因: 肩峰或喙肩弓结构异常、退行性变、创伤 临床表现: 肩关节外展至一定范围即有肩部和上臂疼痛,而在此幅度以内活动时则无疼痛 诊断:肩峰下间隙注入1%利多卡因10ml,如肩关节疼痛消失且可自由活动,则可确诊,病理过程,第一阶段:肩袖的水肿出血 第二阶段:肩峰下软组织的增厚、纤维化,有时伴有肩袖的 部分性撕裂 第三阶段:肩袖的完全撕裂,MRI表现,肩峰的形状:Ⅰ型 扁平型;Ⅱ型 弓型;Ⅲ型 钩型,MRI表现,肩峰下滑囊及肩袖的改变 Ⅰ型:肩峰下滑囊炎,滑囊增厚而冈上肌及其肌腱信号正常 Ⅱ型:a T1WI冈上肌腱异常信号,冈上肌信号正常 b T2WI 上冈上肌腱高信号且冈上肌无回缩 Ⅲ型: 冈上肌回缩及冈上肌腱异常信号,提示肩袖完全撕裂,MRI表现,肱二头肌长头脱位和肱二头肌腱鞘炎 喙肩弓的骨质增生退变: 骨质硬化 软骨下囊肿 骨髓充血,F 66Y 107728 肩锁关节骨质增生,冈上肌腱上部信号增高,F 50Y 130092 肩峰下缘倾斜,肌腱撕裂,338117 典型撞击伴冈上肌腱撕裂,三、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冈上肌腱最易发生 部位:最易发生于距肱骨大结节1. 0cm 处所谓的危险区域 病因: 退变和外伤学说、撞击学说 临床表现:慢性肩部疼痛,疼痛部位为肩关节前外上侧,上臂前屈或外展时加重,劳作后或夜间卧位时症状加重 颈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无力,最典型的是颈肩部的夜间疼痛和“过顶位”(患肢高举超过自己头顶)疼痛,无法侧卧位。

      肩袖病变分期(Neer): Ⅰ期 肩袖特别是冈上肌腱水肿和出血 Ⅱ期 炎症进一步发展及更多纤维组织形成 Ⅲ期 肩袖撕裂(部分性、完全性) 病理改变: 慢性肩袖纤维断裂、修复和肉芽组织增生,肩关节体检:,(1)肩峰下或肱骨大结节处压痛; (2)肩坠落试验:被动抬高上臂至上举90°~120°,撤支持后不能自主支撑; (3)撞击试验:向下压迫肩峰,同时被动上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现疼痛或伴有上举不能时为阳性; (4)疼痛弧征:患臂上举60°~120°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对肩袖挫伤或部分撕裂有一定诊断意义; (5)盂肱关节内摩擦音:盂肱关节在主动/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碾压声,常由肩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凡具有(1)项,同时合并存在(2)、(3)、(4)、(5)中任何一项或以上阳性体征者诊断为肩袖损伤肌腱炎,肌腱形态可正常 T2WI肌腱内线状高信号,未累及上或下表面 肩峰-三角肌下脂肪层正常,部分性撕裂,肌腱增厚、变薄、不规则 肌腱的关节面或滑膜面撕裂,或肌腱内分离缺损,肌腱连续性存在 斜冠面T1WI 上呈低至中等信号强度,PDWI呈中等到高信号,T2WI +FS上呈高信号强度 T2WI+FS,肩峰下滑囊和三角肌下滑囊不应出现高信号(积液),完全性撕裂,原发征象:肌腱局部缺如,连续性液体信号横贯肌腱的全层,这使得盂肱关节和肩峰下滑囊相通 继发征象: ①肩峰下滑膜囊积液,积液在T1WI /PDWI上 成中等信号,T2WI+FS上呈高信号 ②冈上肌肌肉、肌腱结合处回缩(正常位置在 肱骨头上方) ③滑囊旁脂肪垫的渗出丢失,,MR 关节造影:局限性或弥漫性充满造影剂的裂隙贯穿肌腱全层,肌腱失去其连续性,正常、异常肩袖肌腱和邻近软组织结构的MR表现,,冈上肌肌腱撕裂可分为全层或部分,部分撕裂又分为下表面(关节面)撕裂、上表面(滑囊侧)撕裂及腱内撕裂。

      据文献报道,冈上肌肌腱下表面撕裂最常见,可为上表面撕裂的2~3倍,腱内撕裂则最少见 冈上肌肌腱下表面撕裂发病率高可能与肩关节不稳并内撞击,肩关节侧肌腱纤维延展性较差有关 诊断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的金标准是肩关节镜但是腱内撕裂常易漏诊M 23Y 48550 冈上肌腱不完全撕裂,M 51Y 195178 冈上肌腱不完全撕裂伴肩峰下囊积液,M 51Y 183409 冈上肌肌腱损伤(撞击),肩胛下滑囊积液(肩胛下肌腱损伤?),F 37Y 182741冈上、下肌腱撕裂、肩胛下囊积液,TR 5000 TE 105,假相 (pitfall),T1WI 和PDWI 上肩袖的高信号区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肌束间结缔组织 肌腱重叠 肱二头肌长头 魔角现象(“Magic Angle” effect):当冈上肌腱与主磁场方向成近似55º夹角时,T1WI即可见冈上肌腱呈中等信号,魔角现象,正中位,侧弯,后上关节盂撞击征(PSI) Internal Impingement,多见于投掷运动员 多表现为后肩部疼痛 冈上肌的关节面与关节盂后上缘之间的撞击 “kissing lesions”:包括肩袖表面下、后上盂唇、大结节、上关节盂骨质的病变 可继发肩关节不稳 常与SLAP同时发生,Kissing lesions,四、肩关节不稳 (习惯性盂肱关节脱位),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关节周围的所有肌腱及韧带,其不稳定可分为前部不稳定、后部不稳定和多方位不稳定,以前部不稳定多见 不稳(instability): 松弛、半脱位、脱位 病因:创伤性、非创伤性(盂肱韧带或关节囊的松驰)、微创伤性。

      多方位肩关节不稳常与韧带松驰有关,A、盂肱关节前部不稳定,常见病因:创伤,多见于运动员(当手臂处于外旋、外展位) 一般累及盂唇及韧带,尤其是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前下盂唇与下盂肱韧带前束组成) 盂肱韧带在其中部撕裂或附着于肱骨处撕裂,关节软骨覆盖盂唇,类似盂唇撕裂,四、盂唇撕裂,盂唇:上唇、前上唇、前下唇、下唇、后下唇和后上唇 前盂唇撕裂较常见:前下前(整个前部盂唇)前下 撕裂可分为四种: ①瓣状撕裂:盂肱关节急性或亚急性外伤最常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