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闪****
  • 文档编号:291799237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1. 解释以下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细致度、切实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根基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回响为根基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片面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细致度、切实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细致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举行屡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切实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举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mL?1)分别为 0.36,0.38,0.35,0.37, 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假设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g?mL?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x?标准偏差 0.36?0.38?0.35?0.37?0.39?0.37?g?mL?1 5s??(x?x)ii?1n2n?1(0.36?0.37)2?(0.38?0.37)2?(0.35?0.37)2?(0.37?0.37)2?(0.39?0.37)2?5?1?1?0.0158?g?mL 相对标准偏差 sr?s0.0158?100%??100%?4.27% 0.37x(2)相对误差 Er?x????100%?0.37?0.38?100%??2.63% 0.38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单位 mg?L?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1 (0.5?1.0?2.0?3.0?4.0?5.0)mg?L?1?2.58mg?L?1 解: x??B?6y?A?(0.140?0.160?0.280?0.380?0.410?0.540)?0.318 6已知线性回归方程为 y?a?bx 其中 b??(x?x)(y?y)iii?1n?(x?x)ii?1n2??(?i?1nBin?2.58)(Ai?0.318) Bi?(?i?1?2.58)2?0.088a?y?bx?0.09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92?0.088x。

      代入数据可求得相关系数 r???(x?x)(y?y)iii?1n?22?(x?x)(y?y)?i??i?i?1?i?1?nn1/2??0.9911 或 r?0.9911 4. 下面是确定某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的一组数据:空白信号(相对单位)为5.6,5.8,6.2,5.2, 5.3,5.6,5.7,5.6,5.9,5.6,5.7;10 ng?mL?1铁标准溶液信号(相对单位)为10.6,10.8,10.6试计算此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 解:xb?5.6?5.8?6.2?5.2?5.3?5.6?5.7?5.6?5.9?5.6?5.7?5.65 11sb??(xi?1nbi?xb)2?0.27 n?1xL?xb?ksb?5.65?3?0.27?6.53 检出限 D?xL?xb3sb? SS 2 1(10.6?10.8?10.6)?5.65dx3?1??5.02/(ng?mL) 其中 S??1d?(10?0)ng?mL? 该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为 D?其次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3?0.27?1 ?1.61ng?mL?15.02/(ng?mL)1. 解释以下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原子放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 (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 (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 (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放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放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确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那么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6)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 1 L;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 S ? 1 LJ (7)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确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

      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而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是化学回响物或回响产物受回响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8)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 2. 表明光谱项中各符号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答:光谱项表示为n 2S ? 1L,其中n为主量子数,其数值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S为总自旋量子数,若N为原子的价电子数,S可取 NNN1,?1,?2,?, ,0;L为总轨道角量子数,对2222于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L只能取值(l1?l2),(l1?l2?1),(l1?l2?2),?,l1?l2 3 3. 计算:(1)670.7 nm锂线的频率;(2)3300 cm?1谱线的波长;(3)钠588.99 nm共振线的激发电位 3.0?1010cm?s?1解:(1)v???4.47?1014s?1 ?670.7nmc11?3030nm 3300cm?1 (2)????(4.136?10?15eV?s)?(3.0?1010cm?s?1) (3)E???2.107eV ?588.99nmh?c 4. 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 ? 20 eV,计算在1 eV,5 eV,10 eV和20 eV时相应的波长(nm)。

      h?c(4.136?10?15eV?s?1)?(3.0?1010cm?s?1)?解:已知?? ?E?E1 eV时,??1241nm 5 eV时,??248.2nm 10 eV时,??124.1nm 20 eV时,??62.04nm 5. 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光谱项 解:光谱项分别为:基态 31S;第一电子激发态 31P和33P 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1. 解释以下名词: (1)振动弛豫; (2)内转化; (3)体系间窜跃; (4)荧光激发光谱; (5)荧光放射光谱; (6)重原子效应; (7)猝灭效应 答:(1)振动弛豫是在同一电子能级中,分子由较高振动能级向该电子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非辐射跃迁2)内转化是一致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的非辐射跃迁 (3)体系间窜跃是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迁 (4)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并在荧光最强的波优点测量荧光强度,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得到的光谱即为荧光激发光谱 (5)固定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测量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即得到荧光放射光谱。

      (6)使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溴乙烷)或在磷光物质中引入重原子取代基,都可以提高磷光物质的磷光强度,这种效应称为重原子效应 (7)猝灭效应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 4 2. 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1)分子布局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布局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巩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外观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巩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降低 3. 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对比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异同,说明为什么荧光法的检出才能优 于吸光光度法 答:(1)在原理方面:两者都是吸收确定的光辐射能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不同的是,吸光光度法测量的是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荧光分析法测量的是从较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辐射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过程中放射出的荧光的强度。

      (2)在仪器方面:仪器的根本装置一致,不同的是吸光光度法中样品池位于光源、单色器之后,只有一个单色器,且在直线方向测量,而荧光分析法中采用两个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在吸收池前)和放射单色器(在吸收池后),且采用垂直测量方式,即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 (3)荧光分析法的检出才能之所以优于吸光光度法,是由于现代电子技术具有检测特别微弱光信号的才能,而且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提高激发光强度也可以增大荧光强度,使测定的灵敏度提高而吸光光度法测定的是吸光度,不管是增大入射光强度还是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都会使透过光信号与入射光信号以同样的比例增大,吸光度值并不会变更,因而灵敏度不能提高,检出才能就较低 4. 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对比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答:(1)在原理方面: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测定的荧光和磷光是光致发光,均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确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测量的是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不同的是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磷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