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原知识点梳理.docx
13页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一) 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 科学社会主义(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 马克思主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四)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2、 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其他记忆点:1、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2、 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 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鲜明的特征二)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 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 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试金石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1)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 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革命性是根本的。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2)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 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 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 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 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1)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 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与此 同时,我们又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各个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 踏实地的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世界的物质性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型、何者是第二性 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 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在于 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 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 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 定了基础4、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5、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 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二、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一)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关系是 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二)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 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三) 发展的实质1、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是指合 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2)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 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 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四) 发展与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 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 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五)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 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 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2、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 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3、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 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 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1)必然性存在于偶 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 充3)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4、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1)可能性是指事物发 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2)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 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 把握6、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1)内容是构成 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2)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3)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 质。
2、 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 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4、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2)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3) 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2、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4、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 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八)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 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2、 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 现事物的质变。
九)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 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2)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2、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