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数学三角公式复习及重要化简技巧综合课件.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69291770
  • 上传时间:2024-07-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2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角公式复习及重要化简技巧综合 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二倍角公式二、二倍角公式( (升幂公式升幂公式) )( (降次公式降次公式) )sin(   )=sin cos  cos sin cos(   )=cos cos  sin sin - - + tan(   )= tan  tan  1 tan tan  - - + asin +bcos = a2+b2 sin( + ) cos2 =cos2 - -sin2 =2cos2 - -1=1- -2sin2  sin2 =2sin cos tan2 = 2tan  1- -tan2  sin2 =1- -cos2 2 cos2 =1+cos2 2 公式选择公式选择1.从函数的名称考虑从函数的名称考虑 切割化弦切割化弦( (有时也可考虑有时也可考虑“弦化切弦化切” ) ), 异名异名化同名化同名( (使函数的名称尽量统一使函数的名称尽量统一) ); 2.从角的特点考虑从角的特点考虑 异角化同角异角化同角, 抓住角之间的规律抓住角之间的规律( (如互余、互如互余、互补、和倍关系等等补、和倍关系等等) );3.从变换的需要考虑从变换的需要考虑 达到分解、化简或将条件与结论挂钩等目的达到分解、化简或将条件与结论挂钩等目的; 4.尽量避开讨论尽量避开讨论 常用技巧与方法常用技巧与方法1.变换常数项变换常数项 将常数变换成三角函数将常数变换成三角函数; 2.变角变角 对命题中的某些角进行分拆,从而使命题中的对命题中的某些角进行分拆,从而使命题中的角尽量统一角尽量统一; 3.升幂或降次升幂或降次 运用倍、半角公式进行升幂或降次变换运用倍、半角公式进行升幂或降次变换, 从而改变三角函数式的结构从而改变三角函数式的结构;4.运用代数变换中的常用方法运用代数变换中的常用方法 因式分解、配方、凑项、添项、换元等等因式分解、配方、凑项、添项、换元等等. 三角函数式化简目标三角函数式化简目标1.项数尽可能少项数尽可能少;2.三角函数名称尽可能少三角函数名称尽可能少;3.角尽可能小和少角尽可能小和少;4.次数尽可能低次数尽可能低;5.分母尽可能不含三角式分母尽可能不含三角式;6.尽可能不带根号尽可能不带根号;7.能求出值的求出值能求出值的求出值.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求求 sin220º+cos250º+sin20ºcos50º 的值的值.= . 3412解法解法1 原式原式=(sin20º+ cos50º)2+ cos250º 3412=[sin(50º- -30º)+ cos50º]2+ cos250º 34=(sin50ºcos30º)2+ cos250º 34思维精析思维精析 从角入手从角入手, 化异角为同角化异角为同角.= . 34解法解法2 原式原式=sin2(50º- -30º)+cos250º+sin(50º- -30º)cos50º=(sin50ºcos30º- -cos50ºsin30º)2+cos250º +(sin50ºcos30º- -cos50ºsin30º)cos50º= (sin250º+cos250º)34思维精析思维精析 从形入手从形入手, 配成完全平方配成完全平方. 2.已知已知 < < < , cos( - - )= , sin( + )=- - , 求求 sin2  的值的值. 2  43 131235解解: ∵∵ < < < , 2  43 ∴∴0< - - < ,  < + < . 4  23 ∴∴sin( - - )= , cos( + )=- - , 45135∴∴sin2 =sin[( + )+( - - )] =sin( + )cos( - - )+cos( + )sin( - - ) =- -   +(- - )  351312451356556=- - . ∴∴sin(  - - )>0, cos(  + )<0, 角的变换:把所求的角转化成已知条件给出的角!角的变换:把所求的角转化成已知条件给出的角! 3.已知已知sin +cos =2sin , sin cos =sin2 , 求证求证: 2cos2 =cos2 .证证: ∵∵sin +cos =2sin , ∴∴(sin +cos )2=4sin2 . ∴∴1+2sin cos =2(1- -cos2 ). ∵∵sin  cos =sin2 , ∴∴1+2sin2 =2(1- -cos2 ). ∴∴1+1- -cos2 =2(1- -cos2 ). ∴∴2cos2 =cos2 . 4.已知已知 sin =msin(2 + ), 其中其中 m 0, 2 +  k (k Z), 求证求证:tan( + )= tan . 1- -m 1+m 证证: ∵∵sin =msin(2 + ), ∴∴m= . sin  sin(2 + ) =tan( + ). ∴ ∴ tan  =  tan  1- -m 1+m sin(2 + )+sin  sin(2 + )- -sin  =  tan  2sin( + )cos  2cos( + )sin  ∴∴tan( + )= tan . 1- -m 1+m 另证另证: ∵∵sin =msin(2 + ), ∴∴sin[( + )- - ]=msin[( + )+ ]. ∴∴sin( + )cos - -cos( + )sin  整理得整理得 (1- -m)sin( + )cos =(1+m)cos( + )sin . =m[sin( + )cos +cos( + )sin ]. ∴∴tan( + )= tan . 1- -m 1+m 4.已知已知 sin =msin(2 + ), 其中其中 m 0, 2 +  k (k Z), 求证求证:tan( + )= tan . 1- -m 1+m 5.已知已知 tan , cot  是关于是关于 x 的方程的方程 x2- -kx+k2- -3=0 的两实的两实根根, 且且 3 < <  , 求求 cos(3 + )+sin( + ) 的值的值.72解解: 由已知由已知 k2- -3=tan cot =1, ∴∴ k2=4.∴∴k=tan +cot >0.∵∵3  <  <  ,   是第三象限角是第三象限角, 72∴∴tan +cot =2.∴∴tan =1.∴∴ =3 + .4  ∴∴cos(3 + )+sin( + )=cos +sin 4  4  = 2 . =cos(6 + )+sin(4 + ) 4  4   6.已知已知 tan( - - )= , tan =- - , 且且  ,   (0,  ), 求求 2 - -  的值的值.1217解解: 由已知由已知 tan =tan[( - - )+ ]1217- -1217××1+ =13= . ∴∴tan(2 - - )=tan[( - - )+ ]1213+1213××1- - ==1.∵∵tan >0, tan <0,  ,   (0,  ), ∴∴0< < , < < .2  2  ∴-∴- < - - <0. 又又 tan( - - )>0, ∴-∴- < - - <- - . 2  ∴-∴- <2 - - <0. 2 - - =- - .43 ∴∴由由 tan(2 - - )=1 知知 注注 亦可由亦可由 tan <1 得得 0< < .4  ∴∴0<2 < . 2  ∴-∴- <2 - - <0. 7.计算计算 - - +64sin220º.sin220º 3cos220º 1sin220ºcos220º 3cos220º- -sin220º解解: 原式原式= +64sin220ºsin220ºcos220º ( 3cos20º+sin20º)( 3cos20º- -sin20º)= +64sin220º sin240º 16sin80ºsin40º= +64sin220º =32cos40º+64sin220º =32(1- -2sin220º)+64sin220º =32. 解法解法1 ∵∵sin22 +sin2 cos - -cos2 =1, ∴∴4sin2 cos2 +2sin cos2 =2cos2 . 1.已知已知 sin22 +sin2 cos - -cos2 =1,   (0, ), 求求 sin , tan  的值的值. 2  ∴∴cos2 (2sin2 +sin - -1)=0cos2 (2sin - -1)(sin +1)=0.∵∵  (0, ), 2  ∴∴cos2  0, sin +1 0.∴∴2sin - -1=0. ∴∴sin = .12∴∴ = .6  ∴∴tan = .33故故 sin , tan  的值分别为的值分别为 和和 . 3312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2.已知已知 cos =- - , cos( + )= , 且且   ( , ),  +   ( , 2 ), 求求  . 131226 17 2 23 23 23 23 解解: ∵∵  ( , ),  +   ( , 2 ), ∴∴   (0,  ). 26 7 2 又由已知得又由已知得 sin =- - , sin( + )=- - , 135∴∴cos =cos[( + )- - ] =cos( + )cos +sin( + )sin  =  (- - )+(- - )(- - ) 131213526 17 2 26 7 2 =- - . 22∴∴ = . 43  3.已知已知 sin( +2 ) sin( - -2 )= ,   ( , ), 求求 2sin2 +tan  - -cot - -1 的值的值. 2  4  4  144  解解: 由已知由已知 =sin( +2 ) sin( - -2 ) 144  4  =sin( +2 ) cos( +2 )4  4  = sin( +4 )2  12= cos4 . 12∴∴cos4 = . 12∵∵  ( , ),4  2  ∴∴ = . 12 5  ∴∴2sin2 +tan - -cot - -1=- -cos - -2cot 65 65 =- -cos2 - -2cot2  = +2 3 32= 3 . 52=cos +2cot6  6   4.已知已知 tan( + )= . (1)求求 tan  的值的值; (2)求求 的值的值.sin2 - -cos2  1+cos2  124  12解解: (1)∵∵tan( + )= , 且且 tan( + )= ,4  4  1+tan  1- -tan  1+tan  1- -tan  12∴ ∴ = . 解得解得 tan =- - . 13(2)原式原式= 2sin cos - -cos2  1+2cos2 - -1 2sin - -cos  2cos  =12=tan - - 13=- - - - 12=- - . 56 5.已知已知 6sin2 +sin cos - -2cos2 =0,   [ ,  ), 求求sin(2 + ) 的值的值.2  3  解解: ∵∵6sin2 +sin cos - -2cos2 =0, ∴∴(3sin +2cos )(2sin - -cos )=0. ∴∴3sin +2cos =0 或或 2sin - -cos =0. 又由已知得又由已知得 cos  0, 2  ∴∴   . 2  ∴∴  ( ,  ), 从而从而 tan <0. ∴∴tan =- - . 23∴∴sin(2 + )=sin2 cos +cos2 sin 3  3  3  =sin cos + (cos2 - -sin2 ) 32sin cos  cos2 +sin2  cos2 - -sin2  cos2 +sin2  = +  32= +  tan  1+tan2  1- -tan2  1+tan2  32=- - + 3 . 13626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