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设多彩任务 成就精彩课堂.docx
6页巧设多彩任务 成就精彩课堂 信息技术课堂常规教学的一般过程为: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模仿,反复操练,最终“熟能生巧”这样的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是被动地、强化记忆的过程,这有违新课程倡导的生本主义教学理念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如何主动出击,巧设任务模块,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多彩任务”实施的几种策略 一、 巧设趣味性任务,使教学课堂活跃而灵动 “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技术任务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设计趣味性的任务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主观愿望,使教学课堂开放、灵动 【案例一】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任务是: 1、想方设法将D盘根目录下的“宝藏.exe”文件“雪藏”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达到同桌很难找到或发现的目的 2、交换座位,快速找到同桌文件夹中的“宝藏.exe”文件 学生看到任务后,在“藏”和“找”文件中寻求到了兴奋点,思维立刻活跃,灵感立刻调动在“雪藏”环节,有些学生使用文件夹套文件夹的方法来藏文件,有些学生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在查找环节,有些学生挨个点击文件夹查找,有些学生用资源管理器查找,有些学生用系统搜索方式查找。
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式任务调动了课堂气氛,充实着教学内容,学生将所学所知的操作运用于游戏任务中,开放式、多样化的操作处处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灵动,课堂知识也在学生的“藏”与“找”,交流与互助中潜移默化地建构并加深 二、巧设生活性任务,使教学课堂真实而积极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其主旨是使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信息技术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任务设计能衍射到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以生活实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能真正意义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二】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搜索引擎》的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任务是:如果给你1000-2000 元的梦想基金,请通过网络查找一部你心仪的智能,并补充完整《购置单》 提示:电子产品网站: http://.cnZOL产品报价 http:// 京东网上商城 http://亚马逊 http://.cn新蛋 购置单(如图1) 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时,如同回归到现实生活――为自己网购一款智能,全力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学到的网络搜索知识,用全文或目录索引的搜索方式快速查找心仪的品牌或价格或性能的,课堂气氛活跃而积极。
三、巧设创造性任务,使教学课堂个性而多样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巧妙设计创造性课堂任务,鼓励学生不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案例三】在《Word自选图形》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让学生用自选图形分组设计各种标志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特点,明确设计思想教师展示课堂任务: AB组“爱心社”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心、手拉手、红色…… CD组“环保社”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绿色、植物、生命…… EF组“广播站”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话筒、无限电波…… GH组“篮球队”标志设计分析设计元素:篮球、火焰、NBA……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路提示后,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设计制作以“爱心”、“环保”、“广播站”、“篮球队”为主题的标志作品 四、巧设探索性任务,使教学课堂奇妙而激情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而经常将知识通过语言描述或者操作演示直接传递给学生。
学生没有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自然不能应对操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巧妙设计探索性任务,做好充分的预设,将知识点融入到探究性任务中,环环相扣,答案一一展开 【案例四】在《Excel数据计算与公式计算》一课其中一个教学任务的设计是: 趣味智力题: 有三个盒子:分别是红,绿,黄三种颜色只有一个盒子有奖品,每个盒子上贴着一张纸条三张纸条写着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 红盒子上写:奖品不在红盒子里 绿盒子上写:奖品不在绿盒子里 黄盒子上写:奖品不在红盒子里 奖品在哪个盒子?(操作提示:答案在图片后,请使用“名称框”寻找答案!) 图片后文字提示答案在“a8000”单元格答案在“小测试”工作表的“IU30000”单元格 (如图2)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利用“名称框”寻找答案,如同化身福尔摩斯,答案层层揭开,趣味性的探索任务点燃了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到问题的核心,触及到知识本身 五、巧设合作性任务,使教学课堂互助而高效 合作性任务设计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巧妙地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组织学生通过分组或同桌合作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五】在《FLASH神奇遮罩》的合作任务设计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闪闪红星遮罩动画》的制作例如,A1、 B1为同桌搭档,在A1电脑上共同观察研究《闪闪红星遮罩动画》的FLASH源文件和步骤说明,在B1电脑上对半成品进行合作探究并实现此遮罩效果 合作性任务设计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求异思维、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的培养尤为有益,使学生更具团队精神 六、巧设递进性任务,使教学课堂完整而深入 设计递进性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能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递进性任务的设计一般具有兼顾性和关联性,层层深入,任务和任务之间会有一定联系和跨度 【案例六】在《西游人物动起来――FLASH运动补间动画》一课的设计上,就采用递进性任务设计方法 任务1:在元件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西游人物,让它在舞台上动起来(简单运动补间动画) 任务2:让西游人物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 任务3:让西游人物腾云驾雾旋转起来(设置运动元件的旋转和次数) 任务4:让西游人物最后消失在天际(设置运动元件的Alpha颜色透明度) 此课堂任务的设计从学生兴趣着手,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递进式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最终完成了完整而有趣的动画效果,任务“动”起来,学生“动”起来,并持续地、递进地“动”起来,并“动”得异彩纷呈。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做了解社会脉动的时尚“潮人”;要活化教材,善于依据新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各种适当、有效的、多彩的任务,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实现自然流畅的知识积累,成就精彩纷呈的信息课堂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