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练习题.docx
9页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下图是我们所熟悉的启动画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图2 A.正圆的球体 B.东半球略大的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西半球略大的球体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3~4题 图3 3.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4.在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完成5~6题。
图4 5.图中所示区域的半球位置是(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6.对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丙地位于北温带 C.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D.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 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7~8题 图5 7.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8.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确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图6 家住台北市的马明计划到祖国大陆的福州市祭祖,出发前他做了一些准备结合右图,完成9~10题 9.马明在图中量得台北与福州的直线距离约为 2.2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 ) A.115千米 B.253千米 C.345千米 D.466千米 10.马明计划借助地图畅游福州城,最好选择( ) A.福州城区交通图 B.福州市人口图 C.福州市政区图 D.福州市地形图 我国北方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周末到学校附近山区进行野外考察,下面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据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图7 11.假如在图中某地宿营,一般不能选择甲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B.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C.位于河谷,山洪威胁大 D.位于陡崖,山石崩塌威胁大 12.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山顶的海拔在900米以上 B.乙处可能会发育河流 C.甲处陡崖相对高度小于100 m D.丙处位于山谷,坡度大 13.读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该图中心极点为________(填“南极”或“北极”) (2)判断图中M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如果图中N点所属是白昼,AMB为晨昏线那么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图中N点属于东西半球的________半球 (4)判断图中B点在M点的________方向 14.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8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________(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_____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______(填数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6)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下列①②③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图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 图9 1.C [解析]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所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C [解析] 该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现象有: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登高可以望远,月食现象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C 4.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读图能力第3题,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的形状反映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不能精确反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读图可知,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也有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纬线图中没有反映地球大小的数据,故选项B、D不能从图中读出第4题,东半球的范围为20°W以东,160°E以西;纬度0°~30°之间为低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存在阳光直射现象据此判断,甲、乙、丙位于低纬度,且甲、乙无阳光直射现象,但甲位于东半球,乙位于西半球 5.B 6.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半球的判读和经纬网确定方向第5题,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图示区域主要处在50°N~80°N之间,为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图示区域主要处在160°E以东至140°W,为西半球。
第6题,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丙地位于北寒带;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方,从丁地一直向北,到达的是北极点,所以不能回到原地 7.D [解析]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8.A [解析]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 9.B 10.A [解析] 本题组考查比例尺的应用及地图的选择第9题,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得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2×11500000=25300000厘米=253千米第10题,畅游福州城,适宜选择福州城区交通图,从而确定交通路线 11.D 12.B [解析]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1题,甲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山石崩塌威胁大第12题,据图可知,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为100米,山顶的海拔在800~900米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甲处重叠的等高线为两条,故其相对高度应该是100到300米之间,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13.(1)北极(2)15°E (3)南回归线东 (4)东南 14.(1)550 (2)陡崖(3)西南 3.2 (4)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5)可行。
理由: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言之有理即可) (6)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可知,大青山山顶海拔介于550~600米之间第(2)题,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适合攀岩第(3)题,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判断,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则6.4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2千米第(4)题,三个方案中,③线等高线比较稀疏,表示坡度缓,可以让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第(5)题,沿着溪流走出山区的理由可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且沿岸常有人居住分析第(6)题,B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