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一果”溯“多因”:充分考虑现实问题的复杂性.doc
12页由“一果”溯“多因”:充分考虑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冯渊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很多现象或问题,都不是只由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人们的思维习惯那么倾向于把锋芒指向一个因素轻易地归因,很容易导致责备,这不仅是逻辑才能的问题,还容易造成其他不愉快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比方,生活中的两个人发生争吵,很少有人会主动成认是自己的错误;假如某一方或者双方都受到了伤害,可能大家都会首先选择责备对方——如何解开这类“死结”,还是要回到逻辑分析^p 上来这就是我们本期所要讨论的,辩证考虑现实问题的复杂性现 象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在某乡村小学做实习老师村里有一条河,河上没有桥,两岸来往靠渡船河面宽阔,正值汛期,水流湍急,撑船要非常小心,航运公司也对每一艘木船的载客人数有严格规定:不得超过20人有一天,艄公没有注意清点人数,等开船时才发现船上有21名乘客这21名乘客谁也不愿意下船,也都不知道最后上来的那个乘客是谁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航运公司强行将站在船尾的一名乘客带下了船这名乘客说他不是最后一个上船的,他到对岸有急事,可还是被拉扯着强行带下了船在这件事中,终究是谁的错?有这样几种观点:艄公的错,他没有注意清点人数,没能及时回绝最后一个上船者;航运公司的错,他们没有权利将一名不能确认是最后一个上船的乘客强行带走;被带走的乘客的错,即使不是最后一个上船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应配合航运公司,不应该回绝下去而发生拉扯的行为,失去个人尊严;其他所有乘客的错,每个乘客都有义务提醒艄公清点人数,在放任人群上船的过程中,船上的每个人都难辞其咎;航运管理部门的错,他们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健全机制。
……分 析在不理解所有信息的情况下讨论问题是不明智的当多个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一个结果时,无论其中哪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引起结果的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因素都该为结果负责,因为导致该结果的可能是其中局部因素的结合在渡船超载这件事中,与乘客发生不愉快的事件是由以下多方面因素造成的:〔1〕艄公没注意清点上船人数,导致超载;〔2〕为了让大局部人顺利抵达对岸,航运公司决定将其中一名可能是无辜的乘客从渡船上带走;〔3〕没有人愿意无偿分开渡船;〔4〕航运公司所带走的乘客是随机选择的,而不是查明的最后一名上船者;〔5〕航运公司不会对这个乘客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6〕乘客回绝分开渡船而发生拉扯;〔7〕航运公司工作人员没有和乘客进展沟通,而是将他强行带走为理解答上面的疑问,我们想要知道为什么艄公这次没有清点人数?这是偶发行为,还是他一贯如此大意?假如一贯如此,以前遇到类似情况是如何处置的?假如航运公司要求乘客下船,为什么不给予一定的补偿,这难道不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忽略造成的吗?为什么航运公司选择了这个乘客?是完全随机的还是有倾向性的?为什么这个乘客会回绝分开渡船?他迫切到对岸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吗?还是觉得挑选他就是对他的不尊重?……只要我们不停追问与情况相关的问题,就会提醒出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网。
可以看出,只归因于一个条件是多么简单化的思维习惯那么,这件事应该由谁来负责?即便将上面每个问题都答复清楚也于事无补,正确的做法是:谁应该为改变这个结果负责?为了理解周围的复杂世界,我们需要有抽象概括才能,但是在提炼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因素因此,尽可能完好地列出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因素,对于解释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讨论这些思维误区并寻找可能的正确途径,是为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更全面、更辩证地考虑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语文的角度有效地解决阅读与写作问题作文题下面是一场大型考试的小作文题某校规定,眼睛不近视或一个学期视力下降不超过0.1的学生,才能评“三好学生”,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项规定的看法100字左右由于同学们的视力普遍下降,学校才出台这个规定,如何对待这个规定呢?我们的习惯思维方式是非黑即白:要么赞同,要么反对发表看法是简单的,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问题如何被解决〔即上文说的为某个结果负责〕当我们考虑这种现实问题时,不要觉得学生没有权利干预学校的规定,而是要明白,我们今天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明天踏入社会做预演,获取一切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才能,都是为了将来能解决现实问题。
对公共现实问题,我们最好以主人公的身份设想如何去解决它,这就需要上文所说的考虑造成结果的各种因素,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而不建议仅作为旁观者发表一己之见仅从语文角度看,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品质,远远高于发表看法,因为发表看法只需要站在一个角度,而解决问题需要全盘考虑多种因素,最后提出各方能承受的意见这是将来社会的需求,也是语文学科所需要的重要的思维品质我们来看命题者为这道题拟定的参考答案:例如一这个规定不好!要求太苛刻了因为我们平时作业多,看书、学习时间也很长,自觉的同学还要主动找作业来做,难免会近视而且近视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遗传,有的是其他身体原因,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似乎有点简单粗暴,有失公平例如二學校这个规定出发点是好的,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希望我们保护好视力如今好多同学都戴上了眼镜,假如再不重视,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我们自己要保护好眼睛,同时也希望学校能真正减轻学业负担,让我们有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从语言表达的标准来看,我们对这两个答案表示认同但是对这类开放性试题,我们有必要抱有一种警觉的姿态有了这样的考虑,我们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调整为以下的方案:例如三学校出台这个规定目的是积极引导我们保护视力。
三好学生”中本来就有“身体好”一项,而“视力”是身体安康的必要指标将视力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指标不仅正确,还很必要,因为它针对的就是越来越不容乐观的学生视力的现状这个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不注意用眼卫生的现状但是,一项好的政策出台还要考虑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如先天性近视,如突发疾病造成的视力下降,以及其他非个人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视力下降等情况都应排除在外另外,关注学生视力,这个政策似难治本,因为学生学业压力大才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从解决问题的现实角度来看,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同学们也可以继续考虑自己的答案阅读题某大型考试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散文《子规的画》子规即正冈子规〔1867—1902〕,诗人,夏目漱石的同学,也是教夏目簌石写俳句〔日本一种古典短诗〕的老师然后命题者设置了如下试题:假如傅雷读过这篇散文,你认为他会推荐给他的儿子傅聪吗?请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展阐述傅雷是著名翻译家,艺术素养极高,傅聪当时在波兰学钢琴,已经崭露头角在家书中,傅雷跟儿子讨论的主要是学习问题、艺术问题傅雷会不会将随意看到的一篇名家散文推荐给儿子看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这个问题与上面的作文题不同作文题中的问题是面向社会公共事务,决断之后会对一批人造成影响,所以不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应该全面考察、最大限度地提供合理化建议;这道阅读题中的问题属于个人问题,而且指向的是个人兴趣,任何选择都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傅雷推荐或者不推荐这篇文章都无伤大雅这种情形下,我们要训练的是如何选择材料〔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一才能请看下面的参考答案:例如一我认为会文中的子规于病中画“关东菊”,画的虽是一幅简单的花草,却极其仔细耐心,舍弃捷径,苦心孤诣地涂抹,表现出一种为艺术的认真态度《傅雷家书》中傅雷提到傅聪弹肖邦作品时风格常变,指出他在艺术方面不容易“结实执着”的事实,并提醒对新感受的东西要仔细认真地分析^p 由此看来,子规为艺术的态度符合傅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他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阅读例如二我认为不会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画作读懂子规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拙”,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带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情感真挚,但关于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教诲是严肃而理性的夏目漱石对子规为人、为艺术的主观认知和傅雷的理性考虑不太一样,因此,我认为傅雷不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
此题目实际上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傅雷会不会将这样的文章推荐给傅聪看”这个问题是否成立?阅读是件极开放的事,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文章不一定就不读,否那么傅雷就太狭隘了傅雷是否推荐某篇文章是一件太个性化的事,影响因素太多,很难评判任何依靠单一元素的评判都可能有瑕疵,所以就此而言,这个问题是否还有意义?时评题某地一名17岁女孩欲投河轻生视频显示警察动作缓慢,在女孩跳河后没有及时应对,在女孩跳入水中30多秒以后,几位民警才开场互相搀扶尝试下水救人为首的民警在走到水没腰处返回后来有增援警察下水救人,但已错过时机,女孩不幸离世事后,政府处理了救援不及时的警察首先,必须成认整个救援系统“失灵”其次,针对这件事,有许多问题值得考虑:〔1〕警察最开场没有贸然下水,是不是担忧过于剧烈的动作刺激女孩,导致女孩选择更快地跃入深水区?〔2〕前来救援的警察是否会游泳?是不是所有的警察都应具备专业施救才能?〔3〕職业身份要求警察承当救人重任,救人未果被指责“太过冷血”,这样的批评是否不够公允?〔4〕除了涉事警察的现场应对才能欠缺,警察系统内部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并借此总结教训?〔5〕对已经造成的悲剧,最大的补救就是不让悲剧重演。
那么,除了追究警察责任,还有尽可能在矛盾激化之前化解矛盾、在事件发生之后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等,在这次事件中,应急预案明显缺位……关于现实的问题,不建议随心所欲发表看法,而应从有利于汲取教训、减少悲剧发生的角度全面地考虑问题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根本是“人民养活了警察,警察辜负了人民”〔这是以偏概全的简单判断〕、“警察的命也是命”〔当然是,但是特殊职业应承当特殊使命〕这类偏执一端的发言这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和解决问题都无济于事许多愤怒的“键盘侠”假如真的在事发现场,即使有救人的热血,也未必有救人的才能和智慧,因为所有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就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平时假设没有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那么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有效的处置所以,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切忌简单归因、逞一时口舌之快延伸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12名科技专家和296个工程,获奖者平均年龄只有44.6岁,其中最年轻的团队人均年龄只有35岁;各奖项评选侧重科技助力绿色开展成果;各奖项中国内外合作成果越来越多材料二2022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人们赫然发现:医护人员成了战士,人民老师成了主播,机关干部成了门卫。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将来职业规划的考虑要想理顺这道作文题的写作思路,我们需要先分析^p 以上两那么材料从材料一可知:①科技创新才能和创新人群集中于中青年群体;②国内外合作成果和科技助力绿色开展成果占比偏高从材料二可知:①职业在社会变化中不断丰富其内涵;②将来社会更需要一专多能、随时提升和更新自己的职场角色以材料二为例,我们由“一果”溯“多因”,将来职业角色的丰富多变,原因有:①社会变化越来越复杂,对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②局部职业的边界模糊,为一专多能提供了可能;③专业精深者不断学习,迅速实现职业角色转换;④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一些从业者扮演了多种角色,但成为战士的医生仍然主要是医生,成为主播的老师仍然主要是老师,等等审读材料,假如我们尽可能将问题设想得复杂一点〔现实生活永远比我们设想的要复杂〕,应对措施就会更加丰富、全面,对问题〔现象〕所持的观点和主张就越可能理性、公允,最后也就越有利于问题的分析^p 、解释和解决猜你喜欢 航运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