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色温等概念资料.doc
5页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色温等概念0、前言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谱),它只是电磁波谱上的一段频谱(波长为380-780nm)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衡量灯具发出的光的主要参数有色温、照度、亮度、光通量、显色性、发光效率和发光强度光度学与光相关的常用量有4个: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这4个量尽管是相关的,但为不同的,不能相混正像压力、重力、压强、质量是不同的物理量一样评价LED质量还有另外3个直指标:显色性、色温和光效1、光通量(F,Flux),单位流明(lm)是光源的固有属性,是单位时间内光源辐射的总能量,即光功率)定义: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量称为光源的发光通量 解释:同样,这个量是对光源而言,是描述光源发光总量的大小的,与光功率等价光源的光通量越大,则发出的光线越多对于各向同性的光(即光源的光线向四面八方以相同的密度发射),则 F = 4πI也就是说,若光源的I为1cd,则总光通量为4π =12.56 lm与力学的单位比较,光通量相当于压力,而发光强度相当于压强要想被照射点看起来更亮,我们不仅要提高光通量,而且要增大会聚的手段,实际上就是减少面积,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强度。
要知道,光通量也是人为量,对于其它动物可能就不一样的,更不是完全自然的东西,因为这种定义完全是根据人眼对光的响应而来的2、发光强度(I,Intensity),单位坎德拉(cd)是点光源的固有属性,表征光线的汇聚能力)定义: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定义为光源在该方向的(发)光强(度),表示光源在某球面度立体角(该物体表面对点光源形成的角)内发射出1lm的光通量 1cd=1lm/1sr (sr-----立体角的球面度单位)1cd定义:在每平方米101325牛顿的标准大气压下,面积等于1/60平方厘米的绝对“黑体”(即能够吸收全部外来光线而毫无反射的理想物体),在纯铂(Pt)凝固温度(约2042K或1769℃)时,沿垂直方向的发光强度为1 坎德拉(Candela,简写cd)或者:发射540×1012Hz(波长555nm)频率单色光,在指定方向的光线发射强度为1/683W/sr的光源,在该方向的光强就定义为1cd与通常测量辐射强度或测量能量强度的单位相比较,发光强度的定义考虑了人的视觉因素和光学特点,是在人的视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解释:发光强度是针对点光源而言的,或者发光体的大小与照射距离相比比较小的场合。
这个量是表明发光体在空间发射的会聚能力的可以说,发光强度就是描述了光源到底有多“亮”,因为它是光功率与会聚能力的一个共同的描述发光强度越大,光源看起来就越亮,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被该光源照射后的物体也就越亮,因此,早些时候描述手电都用这个参数现在LED也用这个单位来描述,比如某LED是15000的,单位是mcd,1000mcd=1cd,因此15000mcd就是15cd之所以LED用毫cd(mcd)而不直接用cd来表示,是因为以前最早LED比较暗,比如1984年标准5mm的LED其发光强度才0.005cd,因此才用mcd表示,现在LED都很厉害了,但还是沿用原来的说法 用发光强度来表示“亮度”的缺点是,如果管芯完全一样的两个LED,会聚程度好的发光强度就高因此,购买LED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高I值,还要看照射角度很多高I值的LED并非提高自身的发射效率来达到,而是把镜头加长照射角度变窄来实现的,这尽管对LED手电有用,但可观察角度也受限另外,同样的管芯LED,直径5mm的I值就比3mm的大一倍多,但只有直径10mm的1/4,因为透镜越大会聚特性就越好 之所以用发光强度来表示手电或LED,是因为在相同距离下对被照射地的照度是与这个成正比的。
特别的说,距离1m的lx就是cd值但是,很多场合下我们需要照射面积大一些,所以只用发光强度这一特性还不能全面反应手电的能力比如,同样的筒身,换个大头(大反光杯)则I值马上增大许多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用光通量(单位流明,见下)来表示手电了以上我们说“亮”和“亮度”时带了引号,是因为这是我们常规说的亮度,并非光度学严格意义上的亮度,这一单位后面会展开 前面说到的光通量是说明某一光源向四周空间发射出的总光能量不同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引入发光强度的概念例如悬吊在桌面上空的一盏100W白炽灯,它发出1250lm光通量但用不用灯罩,投射到桌面的光线就不一样加了灯罩后,灯罩将往上的光向下反射,使向下的光通量增加,因此我们就感到桌面上亮了一些 40W白炽灯正下方具有约30cd的发光强度而在它的上方,由于有灯头和灯座的遮挡,在这方向上没有光射出,故此方向的发光强度为零如加上一个不透明的搪瓷伞型罩,向上的光通量除少量被吸收外,都被灯罩朝下面反射,因此向下的光通量增加,而灯罩下方立体角未变,故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加大,发光强度由30cd增加到73cd常见光源发光强度(cd):太阳,2.8E27高亮手电,100005mm超高亮LED,153、光照度(E,Illuminance),单位勒克斯(lx,以前叫lux)。
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光源亮不亮)定义: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度解释:光照度是对被照地点而言的,但又与被照射物体无关一个流明的光,均匀射到1m2的物体上,照度就是1 lx照度的测量,用照度表,或者叫勒克斯表、lux表事实上,照度是最容易测量的了(相对其它三个量),照度表很便宜就可以买到(几百元)为了保护眼睛,便于生活和工作,在不同场所下到底要多大的照度都有规定,例如机房不得低于200 lx阳光下的照度是自然界里面很大的也很常见的了,为11万lx左右(自己实测)我刚才测量了一下,房间是3.8mx6.5m,有12个20W的日光灯管,桌面照度为400勒克司为了对照度的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下面举一例进行计算,一只100W的白炽灯,其发出的总光通量约为1200Lm,若假定该光通量均匀地分布在一半球面上,则距该光源1m和5m处的光照度值可分别按下列步骤求得:半径为1m的半球面积为2π×12=6.28 m2,距光源1m处的光照度值为: 1200Lm/6.28 m2=191Lux 同理,半径为5m的半球面积为:2π×52=157 m2,距光源5m处的光照度值为: 1200Lm/157 m2=7.64Lux。
常见照度(勒克司):阳光直射(正午)下,110,000阴天室外,1000商场内,500阴天有窗室内,100普通房间灯光下,100满月照射下,0.2简单的计算原理(实际很复杂,涉及微积分自己网上了解即可)照度E=(光通量L/(照射面积S*垂直距离的平方))*COS3θ (夹角为垂直光线与照射面法线夹角)举例:快速路要求20Lx,光源垂直距离为8米,照射半径为2米,则选择什么光源和功率?答:根据公式推出 光通量L=(E/ COS3θ)* 照射面积S*垂直距离的平方=20*1*3.14*2*2*8*8=16076Lm根据不同光源的光效推出功率:W=L/光效,如选择无极灯,W=16076/60=268W,但是实际上这么大功率的直流无极灯很少用,可换成低压钠灯:W=16076/120=134W即可 备注:衡量公路路灯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是: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要求,常见公路的照度及照度均匀度要求:道路类型 平均照度 照度均匀度快速路、主干路 20Lx ≤0.4次干道 10Lx ≤0.35支路 8Lx ≤0.34、亮度(L,Luminance),单位尼特(nt)。
反映的是发光面或反射面光线进入到人眼里面时的感受亮不亮定义:单位光源面积在法线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流,也叫单位面积发光面的光照强度坎德拉/平米解释:这个是最容易被误解的概念了亮度是针对光源而言,而且不是对点光源,是对面光源(包括发光面和反射面)而言的无论是主动发光的还是被动(反射)发光的亮度是一块比较小的面积看起来(人眼的感受)到底有多“亮”的意思这个多“亮”,与取多少面积无关,但为了均匀,我们把面积取得比较小,因此才会出现“这一点的亮度”这样的说法事实上,点光源是没有亮度概念的另外,发光面的亮度与距离无关,但与观察者的方向有关说一个手电很“亮”,并不是说该手电的亮度高(因为手电是没有亮度概念的),而是说其发光强度大,或者是说被它照射的物体亮说一个星星(点光源)很亮,并非是说其亮度高,而是说其星等高而已亮度不仅取决于光源的光通量,更取决于等价发光面积和发射的会聚程度光亮度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即从一个表面出来或反射出来的光通量,而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反射系数(或吸收系数),例如在同一照度的地方,先后放上一张白纸和黑纸,对人眼而言其亮度差别是很大的白纸的反射系数是80%,而黑纸的反射系数只有3%。
常见发光体的亮度(尼特):红色激光指示器,20,000,000,000 太阳表面,2,000,000,000白炽灯灯丝,10,000,000阳光下的白纸,30,000人眼能习惯的亮度,3,000满月表面,2,500人眼能比较好的分辨出颜色的亮度,1满月下的白纸,0.07无月夜空,0.0001对比分析:照度与亮度 照射在某一单位面积表面上的入射光的总量,可用照度来反映; 若从某一单位面积表面上反射到人眼中的反射光总量,可用亮度来反映还有说照度和亮度一般是对照射距离一定,照射光斑一定的发光体而言的,如:路灯;对于手电筒之类的光斑、照射距离不定的没法说照度和亮度,要说则一定指出是在什么距离和照射面积下小结:光通量、光强、亮度和照度的关系简单归纳如下:光通量除以单位立体角等于光强;光通量除以单位面积等于照度;光强除以单位面积等于亮度用一个简单图来表示:5、色温(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CCT)即通过开尔文温度表示的黑体的温度来表示颜色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因为颜色细分可以有上百万种,而不是简单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只有通过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出的相应光线来定义,最为科学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设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开尔文认为,根据Max Planck的理论,将一具完全吸收与放射能力的标准黑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光度亦随之改变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 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 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