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29):活血化瘀药.doc
13页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基础知识 中药学——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多辛、苦、温,主入心、肝二经,入血分 要点二 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善活血化瘀,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癥等 要点三 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血脉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内科的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体内的癥瘕积聚,中风不遂,肢体麻木以及关节痹痛日久; 伤科的跌仆损伤,瘀肿疼痛; 外科的疮疡肿痛; 妇科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 要点四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 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要点五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活血止痛药: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 活血调经药:大多辛散苦泄,主归肝经血分,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 活血疗伤药:味多辛苦咸,主归肝、肾经 破血消癥药:味多辛苦,虫类药居多,兼有咸味,入归肝经血分,药性峻猛,走而不守。
要点六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活血止痛药: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 活血调经药: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 活血疗伤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等作用 破血消癥药:有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作用 要点七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活血止痛药:主要适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 活血调经药:主治血行不畅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亦常用于瘀血痛证、癥瘕、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活血疗伤药: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 破血消癥药:主要适用于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癥瘕积聚,以及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证 细目二 活血止痛药 川芎 性能: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为“血中之气药”为妇科要药 2.头痛,风湿痹痛为治头痛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延胡索 性能: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气血瘀滞之痛证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郁金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 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 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畏丁香 鉴别用药:香附与郁金 同:疏肝解郁,同治肝郁气滞证 异:香附药性偏温,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 而郁金药性偏寒,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证 姜黄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2.风湿痹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3.牙痛,牙龈肿胀疼痛,疮疡痈肿,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郁金与姜黄 同: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同治气滞血瘀证 异:姜黄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 郁金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乳香 性能: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为伤科要药 2.气滞血瘀痛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没药 性能: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同乳香 五灵脂 性能:苦、咸、甘,温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 1.瘀血阻滞痛证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 2.瘀血阻滞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包煎 使用注意: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 细目三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性能: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 3.疮痈肿毒 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川芎与丹参 同:均能活血行瘀止痛,同治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产后瘀阻,内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痈肿疮毒,伤科跌打损伤等血滞证。
异:丹参微寒,又善凉血,故宜于血瘀血热之妇、内、外、伤科诸证,并治肝脾肿大、风湿热痹;还能清心,无论外感或内伤之血热心烦不眠均可治疗 川芎则性温味辛,又能行气散风寒,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又兼气滞之妇、内、外、伤科诸证,并治肝郁气滞胁痛、各种头痛、风寒湿痹等 红花 性能: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应用 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2.癥瘕积聚 3.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 4.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5.瘀滞斑疹色暗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桃仁 性能: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应用 1.瘀血阻滞诸证 2.肺痈,肠痈 3.肠燥便秘 4.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鉴别用药:红花与桃仁 同:均为破血之品而具活血化瘀之功,同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痛、心痛,以及伤科跌打瘀痛 异:桃仁性平,甘苦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
红花性温,辛散温通,又能化斑消肿,治痈肿疮毒、脱疽、斑疹 益母草 性能: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应用 1.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为妇产科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泽兰 性能: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应用 1.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疮痈肿毒 3.水肿、腹水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及无瘀滞者慎用 牛膝 性能: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 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应用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及跌仆伤痛 2.腰膝酸痛、下肢痿软 3.淋证、水肿、小便不利 4.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孕妇月经过多者忌服 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鸡血藤 性能: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应用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王不留行 性能: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应用 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3.热淋、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凌霄花 性能: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应用 1.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及跌打损伤 2.风疹、皮癣、皮肤瘙痒、痤疮 3.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细目四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性能:咸,寒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 1.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2.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马钱子 性能:苦,寒。
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应用 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 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自然铜 性能:辛,平 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应用: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痛为伤科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入丸散,醋淬研末服,每次0.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久服凡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慎用 苏木 性味:甘、咸、辛,平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应用 1.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 2.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痛经,心腹疼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月经过多者和孕妇忌用 骨碎补 性能: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应用 1.跌打损伤或创伤,筋骨损伤,瘀滞肿痛为伤科要药 2.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3.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
血竭 性能:甘、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