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 专题综合测评1 公民道德建设 新人教版选修.doc
5页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专题综合测评(一) 公民道德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下列对道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规范 ②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是先天自发形成的 ③道德主要调整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④道德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本身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因此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答案】 C2.一位游客因在狮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乱扔烟蒂,受到了新加坡实施劳改兼罚款惩治条例以来最严厉的惩罚:劳改8小时,罚款1 000新元初读这则新闻,真想替这位游客喊冤,可细细想来,又觉得有道理这启示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①一切外国的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 ②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③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④我们应将道德规范全部纳入法治轨道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②③【解析】 ①④说法错误,我们应该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文明成果,德治和法治是有区别的,不能将道德规范全部纳入法治轨道;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D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从道德建设角度讲,上述要求充分体现了( )A.继承优良传统B.大力弘扬时代精神C.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大力弘扬时代精神D.坚持法律和道德相结合【解析】 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A、B两项没有体现出二者关系,D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不符,故选C项答案】 C4.规范有序的公共秩序,是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保障为了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南京市深入进行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宣传教育,在广场、车站、赛场、剧院等重点公共场所大力推行文明行为守则,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这是因为( )①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要继承传统道德 ④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域文化A.①③ B.①②C.①④ D.②④【解析】 ③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 )①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 ②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 ③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④不符合题意,应选A项答案】 A6.亚当·斯密曾说过:“个人决不应当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要,以致为了私利而伤害或损害他人,即使前者的利益可能比后者的伤害或损害大得多这启示我们(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B.集体利益以个人利益的存在为前提C.充分重视个人利益,发挥个人的才能D.要坚持集体主义,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解析】 斯密的论述旨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D项符合题意要求A、C与主旨不符,B认识片面答案】 D7.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①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是工作岗位层面的价值准则 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故应选A项。
答案】 A8.爱国主义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下列行为是爱国主义的是( )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②尊老爱幼,礼貌周道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④尽职尽责、兢兢业业A.①②③④ B.①③C.①③④ D.②④【解析】 ②是友善的要求,④是敬业的要求,排除这两项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60分)9.(15分)贵州小伙子王洪到温州找工作,发现有人落水,他马上把挎包往地上一丢,脱下裤子和上衣,跳进又脏又臭的温州小南门河,努力将落水的女子拉上岸,接着又从水下捞起了一名男子这时候,王洪才想起自己的包和衣服,谁知就在他见义勇为救人的十几分钟时间里,裤子里的钱包却不翼而飞了钱包里有800多元现金,还有身份证”一边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场面,一边却将罪恶的黑手伸向别人的钱包,两个存在着巨大道德反差的行为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一幅画面中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材料中的现象?【解析】 本题借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考查有关道德的知识,可从道德的含义、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必要性等方面分析答案】 ①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材料中截然相反的两种行为,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10.(15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如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等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美德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道德缺失现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随意破坏公物、在公共场所大小便;在旅游场所乱写乱刻,攀折花草树木;部分官员的腐化渎职问题等等,使人们对社会的道德问题产生了疑问:中国怎么了?据此,有些人认为,解决道德缺失问题,就需要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中找答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道德建设的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在回答时要注意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答案】 ①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解决道德缺失问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②解决公民道德缺失问题还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解决道德缺失问题,还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④解决道德缺失问题,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学习古代传统道德问题上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学习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经验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1.(15分)在重大灾难的救灾现场,有“三种颜色”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坚毅沉着的绿:他们永远第一个出现在群众的危难时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双手创出了生命之路他们是人民最亲的人——人民子弟兵生机盎然的橙:他们有着对受困者最急切的眼神,他们是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抢救生还者的英雄,他们是最专业的救援队——消防官兵安心纯净的白:他们是伤病患者最信任的人,把救出的伤员当成亲人般照顾,他们是人民的再生恩人——医护人员三种颜色”的感人之处是如何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的?【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答题角度侧重“如何体现”,要求学生将“三种颜色”的感人之处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联系起来,加以描述和阐述答案】 ①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三种颜色”的行为都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标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
②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三种颜色”都自觉地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12.(15分)为帮助当代大学生牢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济宁一中的同学们成立了多个“诚信联盟”小组,招募了近100名小组成员,分组履行诚信交通(不闯红绿灯、坐公交规范投币等)、诚信功课(每天保质保量完成技能培训、不抄袭实验数据等)等承诺,并记录每日守信情况,宣传诚信生活方式同时,面对全院同学征集诚信口号,希望同学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得,有作为,将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传播开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践行诚信价值观的认识答案】 ①诚信是基于人的真心实意而表现出来的言行一致,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任、信用、信誉等都是诚信的表现②诚信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也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促进事业的成功③践行诚信价值观,就要懂得以义谋利、以义为利的道理,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信用体系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惩罚机制,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用信念与当担,用超越常人的勇气,克服苦难从抓班子强队伍入手,带领全村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撑起一片遵纪守法、家。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