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6392586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9.56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 实习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时间:2022年11月实习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现状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全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状态、特点,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供应科学的依据通过本实习使同学们驾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根本内容、方法和报告的编写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一)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构造及分布状态的分析这一局部分析要以二级地类为根底,采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构造及分布状态;比拟具体地论述各类用地的根本状况、利用特点以及形成目前利用状态的主要缘由在报告中要分别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进展论述二)土地利用动态改变分析收集10多年来土地利用改变状况的统计资料,从动态改变中分析土地利用的合理方面与不合理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因自然灾难或人为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耕地削减,森林、草原退化,非农业建立用地超占等等问题,最终得出详细的分析结论。

      三)土地资源潜力分析通过内业的资料分析,结合外业勘察,初步确定规划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今后进展整治、改造的主攻方向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主要是分乡镇分别计算以下指标,说明全县土地开发利用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产业布局状态1.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利用和种植业开展程度 2.土地利用率:即巳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全县土地利用的程度 3.农业利用率:是指大农业(农、林、牧、渔)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大农业的开展程度农业利用率=(大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1%4.耕地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其所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及程度 1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总耕地面积)×101%5.粮食作物复种率:是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粮占耕地的利用效率粮食作物的复种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占耕地面积)×101% 6.建立用地率:是建立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建立用地占地状况 建立用地率=(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占地面积+交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1% 7.载畜量:指每平方公里草地所放养的牲畜头数。

      反映牧草地利用程度 草地载畜量=放养各种牲畜总头数/放养草地面积 草地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容许载畜量 (五)土地生产率分析土地生产率是指在现状土地利用水平下,土地的生产实力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现状土地生产率分析,并与全省或一样条件县的生产率比拟,用于评价本县生产率的凹凸;与生产潜力比拟,可得诞生产潜力的大小,为开展生产供应依据现状土地生产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位播种面积产量:用以反映农业技术与精耕细作水平 播面单产=作物产量/作物播种面积2.耕地单产量(产值)=总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3.农村人均纯收入:反映农村经济开展和经济效果的总和指标,它是按农村总人口平均的农村经济纯收入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农村个人所得总和/农村平均人口4.人均占有各类农产品产量:用以反映人们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水平 5.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用以说明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缔造的价值水平.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6.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土地盈利率〕:用以说明单位面积土地的收入水平和对土地的奉献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农产品产值-生产本钱〕/土地面积 7.单位面积草地畜产品产量:用以说明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实力。

      8.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或产值:用以说明单位面积水面的生产实力或生产水平 单位面积水面水产品产量或产值=本县水产品产值或产量/全部可利用水面9.人均占有各类农产品产量:包括粮、棉、油、瓜菜、肉、蛋、奶、鱼、果品(干鲜果) 2等,用以反映本县人民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水平10.单位土地面积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净产值及总收入 (六)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是土地的投入产出进展分析,经济效益的总和是土地的生产率,即单位用地面积上的总产值 2.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对当地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进展比拟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及其开展趋势,详细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探究:〔1〕探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现实生产潜力之比 〔2〕探究自然生态系统构造与人工生态系统构造的相像性,从相像性中可以发觉人类是否违反了自然规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后果七)土地利用现状总评通过以上分析探究,对当地土地利用做出如下结论: 1.土地利用的主要成果及土地资源特点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从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一些详细建议〔1〕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方面,提出如何发挥当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的途径,以及如何改良土地利用的方式,增加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2〕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方面,提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土地利用构造调整和配置看法,探究各部门土地保证程度以及详细措施〔3〕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方面,探讨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改变趋势及其缘由,提出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看法4.提高土地宏观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1〕各类用地面积开发的可能性 〔2〕各类土地深度开发的可能性及措施 〔3〕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途径 3实习二 土地相宜性评价一、目的土地相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说明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产的相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通过评价,摸清每一评价单元对各业生产用地的相宜程度,为定位、定量、定时支配各项用地确定最正确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展土地利用分区,绘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供应科学依据因此,土地相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本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县级土地相宜性评价,驾驭评价的过程、程序、评价所需资料的收集、评价方法等根本学问 二、土地相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1.评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所需资料一般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其次次土壤普查成果;地形地貌图等 2.确定土地相宜性评价的原那么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原那么:①区域性和差异性原那么;②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那么;③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那么;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那么;⑤生产实践性原那么。

      3.土地相宜性评价程序与系统确实定依据当地的详细实际,确定进展评价的根本程序和评价系统 4.土地评价因子的选择因子选择一般采纳专家询问法进展,即聘请局部熟识当地状况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干部、群众,就当地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进展排序、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终,由规划人员依据询问结果进展探讨确定在因子选择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那么:①选择对土地利用起主导作用的因子;②考虑因子的稳定性;③考虑当前技术装备条件下,所选因子的可测量性5.评价因子指标与指数的拟定评价指标的拟定是指评价因子对农林牧各业限制强度的划分指标划分的是否科学合理,干脆关系到土地评价成果的质量、科学性和管用性由于地域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同地区不行能采纳完全相同的指标,故评价因予指标的拟定要考虑因地制宜、作物要求和当地参评因子的大小三个方面来确定 46.评价单元的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是由影响土地生产力诸因素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是土地相宜性评价的根本单元,是评价的对象和根底图斑同一评价单元的土地属性根本—致,不同单元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可比性土地相宜性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评价单元反映出土地质量在地域空间上的差异,并落实到地面和土地相宜性评价图上。

      所以说,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方法许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①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 ②以土壤类型为评价单元; ③以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 三、土地相宜性评价的方法目前,进展土地相宜性评价的方法有定性法和定量法两种 (一)定性法定性法又称综合分析法评价人员依据评价目的及所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对评价单元所具有的属性逐个进展分析,参照评价因素分级表,采纳对号入座的方法进展评定归类,确定每个评价单元的相宜性类和等详细作法及步骤是:①划分土地评价单元;②选择评价因素,拟定评价因素指标,编制土地评价因素分级表; ③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制定出土地相宜性类、等的标准;④采纳对号入座的方法评定各评价单元的等级位置所谓对号入座就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跟各评价单元土地性质评价结果的分级指标进展匹配,找到该单元应定的等级位置,最终确定其相宜性类和等;⑤填图、编图、量算面积、制表登记统计、编写评价报告、提交成果 (二)定量法定量法又称“数值法”,这是在必须的数学根底上进展的,由于这种方法引入数学概念,削减评价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的结果更科学、更切和实际。

      常用的定量法有指数法、评分法1.指数法:本方法是随所选择的评价因子依据等级指标的状况,给予相应的指数,其目的在于:一 5 方面表示各评价因子质量的凹凸;另一方面将以形态特征表示的评价因子数量化,同时把各评价因子之间的不同计量单元无量纲化,使其之间具有可比性详细做法是:先按评价因素分级表中各评价因素的限制强度的大小,定出其相应级位的指数,然后按评价单元逐各地评定,确定其级位和所得指数值,最终依据指数和的多少确定相宜等级指数法中的运算可采纳等权平均和加权平均二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加权指数和法,详细步骤是:①资料的收集; ②划分评价单元;③参评因子的选择,拟定评价因子指标,确定各因子权重; ④编制参评因子分级表,并定出相应级位的指数; ⑤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评价过渡表); ⑥确定各种用地对土地性质的要求(可用指数和表示); ⑦计算各评价单元指数和 A=∑ai*pi 式中:A—加权平均指数和;ai--各评价单元的单因子指数; pi--各因子的权重分数; i——因子编号;⑧确定评价单元的相宜性类、等; ⑨评价结果汇总;⑩绘制评价图,编写评价报告 2.评分法〔又称百分制法〕:首先遵照所选择的评价因素对农林牧利用类型、土地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并给分,然后评出各评价单元诸因素的分数和,再按总分的多少确定各评价单元的相宜性类等。

      评分法习惯用闭合式百分制,即把最好的评为101分,最坏的评为最低分或零分 四、土地相宜性评价成果的整理土地相宜性评价的主要成果有:土地相宜性评价图、评价成果汇总表、土地相宜性评价报告一)土地相宜性评价图的编绘土地相宜性评价图是评价结果的直观表达,图上反映各土地评价单元对某种利用类型的相宜状况及相宜程度其编绘方法如下: 61.编图资料的选取编制土地相宜性评价图,依据的主要资料有:土地评价单元图和各评价单元土地相宜性评价结果、有关文字材料,同时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2.上图内容①底图内容:行政界限、居民点地理位置、河流网、马路、铁路以及高程点 ②专题内容:主要是指土地相宜性分类等级体系,将各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表示在图上,最终反映土地相宜性评价成果3.编图方法①依据土地评价单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