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doc
5页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地理知识若在我们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能适时而恰当地运用这些古诗文, 则不仅能使学生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是一个理论性非常强的问题,教 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也枯燥,如何把这一纯理论问题变 得有趣呢?我的做法是引入唐诗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崔,冬至阳升春又来"我在上课时首先把这句诗板书在黑板上,接着给同学们讲解,杜甫先生把" 冬至阳升" 这 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 转换,巧妙地写 进诗中,这句诗意境既美丽、观点又科学,非常难得这一讲 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知识难点也就有了一个解决的前提 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直观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正午时候,太阳位于正中天,所以物体的影子很正,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正午时候的影子朝向正北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生动的描写了地球自转在赤道上的线速度,还可以由 这句诗印证赤道的周长大约是 40000 千米。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形象的说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类登上月球已经从理想到了现实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 变、不 稳定的特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是说我国分 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而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的“ 春 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由暧锋形成的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快行冷 锋之快对 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等等 夏季阵雨一般是夏季冷锋的影响造成的,降雨范围较小、突来忽去、时间短、强度大等特点古诗中是这样描述的:“坐看黑云 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 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梅雨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的降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完全可以了解梅雨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等有关知 识,如 “雨萧潇”、 “三日雨不止”两句 诗就形象地表 现了梅雨雨期长、雨量大的特点。
我们还能从“江南梅熟日……梅子黄时”等诗句中 窥探梅雨的名由——梅雨时节正值梅子成熟,因而得名;“湿菌生枯 篱,润气醭素裳 ”则说出了梅雨的另一个名称与名由:梅雨又叫霉雨因为梅雨季节气量已 经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大,衣物易长霉古诗甚至还描写了空梅的情况,如“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些诗句不但是言情佳句,而且是写实的名篇巴山夜雨泛指我国的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巴蜀地区的盆地地形,导致夜间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故夜雨较多,夜雨率高达达 70---80%西南地区直到 9 月底 10月初,西南季风仍然影响此地,同时由于云贵高原对 于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季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影响,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早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 应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很多的古典诗词中还写道陆地环境的地带性分布纬度地带性差异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 长安落花时”五原,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 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江南已经鲜 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垂直地带性差异与山地气候,以庐山为例,该山属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正如古 诗道:“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 ;白居易也以《大林寺桃花》一诗大发感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 恨春归无寻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其他山地也是如此“ 山前桃花山后雪,怎能叫人不回 头”、“ 南枝向暖向雪,一 样春风有两般” 是写山地阳坡和阴坡对于植被的分布的影响在讲解水循环时,可以出示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问该句是否符合地理规律 学生在争 论过 程中(该诗说出了黄河水的补给——天上来——大气降水,却没有认识到黄河水还能循环回去),不仅运用了地理知识对该诗句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并使一股豪放之气充溢课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长安回望 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确切的表明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忍看图画移 颜色,肯将江山付劫灰”来说明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是比较贴切的,且能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
在我们学习旅游活动知识时,有很多的诗词和其关系密切许多的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产生的美感是部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选择欣赏的角度和位置所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充分说明观赏风景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对于一些湖沼池塘一般是近观对于高大雄伟的山峰,远眺俯视的效果会更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是 观赏瀑布景观最好在适当的距离仰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于一些地貌的酷似形态, 应该在特定的位置方能欣赏到其中的意境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不只是地点要把握好,还要把握时机, 许多的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欣赏 北方的雪景最好是冬季了所谓是季:“ 北国风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 ”要是看西湖美景夏季才能更加的凸显西湖的浓墨重彩“ 漠模云阴 敛小光,平波才欲倒垂 杨 ,诸峰尽在微朦例,今日西湖是浓妆” 对于一些特定的景观,不只是需要特定的位置还需要特定的时间比如潮汐,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一般以八月十八的最为壮观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我们的旅游欣赏,贵在用丰富的内心去感受,只有以情观景才会真正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不到 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运用的古诗文一般要浅显易懂,最好是学生熟悉的,否 则讲解诗文、解释词意就要费上许多口舌,将影响教学的流畅与进度2、运用古诗文必须要适时、恰当、不要刻意牵强 ,否则有些哗众取宠、故意卖弄之嫌3、所运用的古诗文要注意艺术性、思想性和地理性的给合,以有助于教学目标能更好的实现在人文关怀贫乏的当今社会,我们却可以借助地理课堂、借助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有所体悟,其起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