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洋淀纪事》(配套部编版七上教材)名著阅读材料整理及专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pdf
11页白洋淀纪事名著阅读材料整理及专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 (配套部编版七上教材,包含材料整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片段阅读题) 走近作者 孙犁 (1913- 2002),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 代表作家 与赵树理、 周立波、柳青一起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描写农村生活的“四杆铁笔” 抗日战争爆发后, 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 年去延安 , 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 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 记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 品其笔调明丽流畅, 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内容透析 【综述】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 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 劳动生产、 互助合作 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者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以亲切轻柔的笔调 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 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尤其是勤劳善良、聪明、勇敢 的女性, 展示她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品味作品中所表现的那些难忘的亲情和军 民鱼水情,我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民族伟力和希望之所在 【分述】 作 品 名 称内容概要阅读方法 芦 苇 在一次敌人凶残的轰炸中,“我”和一对 姑嫂在坟地的芦苇中不期而遇虽然素昧平 生, 但面对敌人的枪口时, “我”毫不犹豫地挡 在姑娘的前面,而当要离开时, 姑娘也不忘用 自己的衣服替“我”换下那件目标过于明显的 白布衬衣 抓住小说强烈的矛盾冲突( 凶 残的敌寇与这对姑嫂、“我”之间 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 局促的隐蔽 处, 由于“我”的进入给这对姑嫂 带来新的危险激发新的矛盾; 姑嫂 二人因“我” 的出现而产生意见分 歧,又生一重矛盾 ); 通过人物的言 行体会军民鱼水情( “我”毫不犹 豫地帮姑娘挡枪口, 姑娘用自己的 衣服换“我” 的白布衬衣 ); 理解芦 苇的象征意义( 芦苇象征了女子柔 弱而坚韧的气节, 不被打败的精 神) 荷 花 淀 抗日战争时期, 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农村 里,以水生为代表的七个男青年去参军, 以水 生嫂为代表的几个女青年在探望丈夫的途中 遇到敌人后机智脱险,并助夫歼敌, 表现了根 据地军民不畏强敌、热爱生活、保卫家园的高 贵品质。
梳 理 情 节 : 夫 妻 话 别 ( 开 端) 、探夫遇敌 ( 发展 ) 、助夫杀敌 ( 高潮、结局 ); 感受水生和水生嫂 的变化 ( 水生积极参军,直接打击 敌人 ; 水生嫂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 担 , 支持丈夫参军, 最后更是配合 子弟兵作战); 了解水生嫂的性格 特点 ( 勤劳、勇敢、质朴,也具有 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 找出文中 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体会其 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芦 花 荡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 船, 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 线, 为游击队运输粮草, 护送干部但有一天他 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 敌人的小火轮 ( 日军用于巡逻的武装船) ,一个 女孩受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 前进的动力,但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第二天 他只身智斗敌人, 为女孩报了仇 了解情节 : 护送女孩 ( 开端 ) 、 女孩受伤 ( 发展 ) 、 痛打敌寇 ( 高潮、 结局 ); 从文中找出表现老头子“过 于自信和自尊”的内容; 探究景物 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 体会老头 子的性格特点( 自尊自信、爱憎分 明、英勇机智) 嘱 咐 抗日战士水生回到了阔别八年的家乡,与 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和女儿有了短暂的相聚, 然后又得重新出发去参加战斗。
深明大义的水 生嫂在家国之间毅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嘱 咐水生好好打仗, 并亲自划着冰床送丈夫上战 场,期盼战胜民党反动派后一家人团聚 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夫妻久 别重逢而又匆匆离别); 体会水生 和水生嫂这对革命夫妻互相理解、 互相支持的深情厚谊; 理解水生嫂 最后的“嘱咐” 里蕴蓄着的丰富的 言外之意和真挚的情感; 抓住细节 描写,品析人物心理 蒿 儿 梁 作者在反“扫荡”中随部队转移来到深山 里的一个小村庄, 因剪头发而生病,只好到蒿 儿梁 , 住在郭四家这里虽然极为贫瘠,气候 条件也十分恶劣,老百姓住的全是泥墙小房, 吃的只有莜面和山药蛋,可是这里有伤员们温 暖的家,有让人垂涎的莜面窝窝, 有如家人一 般热情淳朴的村民作者在这里安全而舒适地 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季 找出表现蒿儿梁村民对“我” 的关心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军 民鱼水深情);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 句, 体会其蕴含的丰富含义 吴 召 儿 作者在晋察冀边区阜平三将台村的民校 识字班认识了一位自卫队女队员吴召儿在反 “扫荡”斗争中,她被村长指派为“我”所带 领的小组的向导,临危不惧,领着小组战士爬 上了很高很险的神仙山。
在第二天敌人要上山 搜查时,她不顾危险,自己去阻截敌人, 掩护 山上的战士们转移 抓住作者对吴召儿这个形象 描写中的几个特别打动人的瞬间 ( 吴召儿给“我”当向导时换上了 一件红棉袄 ; 爬又高又险的神仙山 时, 不怕危险, 爬得很快 ; 当敌人包 围了神仙山时, 她毫不犹豫地迎上 去); 体会吴召儿的形象( 外在美、 内在美 ) 山 地 回 忆 本文是作者的回忆之作我”与女孩子 在冰冷的河边相识, 因为当时是抗战时期,物 资紧张,抗日战士连御寒的袜子也要等到寒冬 腊月才能配备一双就在此时,那位女孩慷慨 相助,送“我”一双袜子,让“我”度过了那 年的寒冬这段回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的 记忆 , 即使黄河冲走那双现实中的袜子,也不 能冲走“我”对那位女孩子的怀念 把握文章主旨( 战争年代亲密无 间的军民关系、 美好温馨的军民鱼 水情 ); 体会女孩的形象( 勤劳能 干、爽快率真、 质朴善良、 关心他 人 ); 品味女孩对战士所说的那些 取笑的、任性的话, 体会其与小说 主题的关系 白 洋 淀 边 的 一 次 小 斗 争 借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之口, 讲述了抗战时 期发生在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五六个日本 鬼子进村抢东西, 什么都没有找到,后来一个 鬼子在一棵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于是拼 命追赶大红公鸡很聪明, 跑到了苇垛里去了, 鬼子一路追赶,在苇垛里没有抓住大公鸡, 却 发现了穿红衣服的姑娘这五六个鬼子本想欺 负这位姑娘 , 没想到却被姑娘的手榴弹炸死了 三个等鬼子们来增援时,姑娘早已躲到白洋 淀里了白洋淀边的这一次小斗争, 写出了白 洋淀人民的机智和勇敢 把握文章主旨( 表现白洋淀人 勇敢无畏、 不断觉醒 ); 抓住文中描 写姑娘 与鬼子做斗争的句子, 体会姑娘的 形象 ( 勇敢、机智 ); 品味文中对茂 盛的芦 苇进行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的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 味) 思想内涵 白洋淀纪事 是孙犁创作的部分小说散文的结集,文章大多篇幅短小,没有紧张的戏 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语言朴素洗练, 颇有诗意 作者通过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期,冀中、冀西地区一个个小人物,如水生、水生嫂、老头子等的斗争和生活的描述,体现 了战争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及其对革命事业的激情,歌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 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人情美; 此外,作品还借助对战争与 革命的记叙 , 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时代对人民生活方式、思想情绪和行为状貌等的 影响。
简言之, 作品描绘了当时该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直至现在,仍具有重要 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人物名片 人物 姓名 人物透视 水 生 人物出处荷花淀嘱咐 形象性格识大体 , 明大义 ; 爱国爱家爱孩子,但以国家利益为重, 事事争先 主要事件积极参军 ; 在荷花淀伏击歼敌; 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与妻儿短暂相聚 总体评价水生是白洋淀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 他爱家庭、 爱妻子、 爱孩子 , 却为了民族和人 民的利益抛小家, 积极抗日 , 并在抗战胜利后又投入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 水 生 嫂 人物出处荷花淀嘱咐 形象性格水生嫂勤劳、朴实、善良, 深明大义 ; 贤惠、温柔、刚毅,敬重老人, 疼爱孩 子,体贴丈夫 ;对敌人怀着无比仇恨,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打败国民党反动 派抱有很大的渴望和信心 主要事件带着其他妇女一起编苇席; 得知丈夫参军 ,心疼丈夫 , 但依然同意并为丈夫准 备行装 , 和其他妇女在探夫途中遇敌, 助夫杀敌 ; 撑冰床送丈夫离家去打击国民党 反动派 总体评价水生嫂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虽然爱丈夫、爱家庭, 眼光却 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 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老头 人物出处芦花荡 形象性格老头子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和活力、无所畏惧的抗日老英雄形象; 自信自尊 , 对乡土充满感情, 对侵略者充满仇恨;有强烈的责任心,对自己严格要求 主要事件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总体评价 对乡土 , 对同胞 , 对抗日队伍 ,老头子是如此深情, 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对革命, 老头子尽心竭力, 勇敢得出奇老头子强烈的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斗志 昂扬的精神让我们明白了当年革命胜利的原因,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 是不可战胜的 十 六 七 岁 女 孩 人物出处山地回忆 形象性格爽快率直、勤劳能干、善良淳朴的普通山村女孩 主要事件小女孩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白布给“我”做袜子 总体评价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一双普通的白布袜子,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子弟的深情 厚谊 针对练习 一、填空题 1. 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 ,他是“派”的代表作家 2. 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本文的主 要故事情节是和都具有传奇色彩 3. 白洋淀纪事主要记叙了时期的事迹 4. 一提到作家 , 人们仿佛就看到了 (地名 ) “那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 光舒展开” . 他喜欢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讲述父老乡亲的故事。
5. 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姊妹篇”是和 6. 白洋淀纪事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集 7. 阅读名家文章能拓宽视野,启迪智慧 (作者 ) 的芦花荡中为我们塑造 这一人物形象, 让我们知道了为人要爱憎分明; 选自的阿长和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表达作者对阿长的深切同情和诚挚的怀念, 让我们懂得了对曾 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学会感恩 8. 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分析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的语言,体会 她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1)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 件衣裳 () (2)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3)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来 ”() (4)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有什么看头啊 ! ” () 二、选择题 1. 下面对荷花淀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B.荷花淀 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 年妇女 C.荷花淀按照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段 D.写景清新 , 细节生动,对话传神, 这儿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2. 下列对芦花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孙犁 , 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之 - 是他的另 - 篇小说荷花淀 B.这篇小说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自信自 尊、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C.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 但还让我们看到了英雄少年的风貌, 还让我们想到了苇塘 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这使我们感受到: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D.“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有非常过分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