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国著名大学与校长.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正**
  • 文档编号:41930589
  • 上传时间:2018-05-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民国著名大学与校长民国著名大学与校长》》公选课考查试卷公选课考查试卷大学之大在教育——来自民国著名大学与校长的启示【摘 要】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刚刚起步,那时候国运岌岌可危, 国内战乱频繁,政府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大学教育却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涌现了一大批教育家,名校长,大 师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弊端百出,面对两 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之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出不来大师” ,我们却找不到可 以回答的答案,也许让我们回顾历史,看看民国的大学教育,或许会给如今大 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关键词】 民国 大学校长 大学 精神 教育理念 学术自由 一、一、 民国大学著名校长民国大学著名校长191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教育革命第一人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在此之前,中国尽管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改革,甚至之前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时已经是改革的主要推手,但此时的大学仍只能算旧制的大学,大学教育的春天,还应从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算起蔡先生到任后,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北大的官僚习气严重,学生读书为求利禄的局面,“着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教育方针和制度,来代替北京大学那一套封建主义的腐朽东西。

      1】提出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2】学生必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3】蔡元培给北大作了明确定性,一扫北大的腐朽风气蒋梦麟主政北大,继续强调“学校之唯一生命在学术事业4】“学术衰,则精神怠,则文明进步失主动力矣故学术者,梗会进化之基础也大学及高等教育者,所以养成平民主义之领袖者也”5】一脉相承的大学定位理念,使北大成功创建,平稳运行,把北大铸就成中国近代大学的典范从这些名校长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大学的定位是“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6】在他的努力下,北大迅速崛起为国内一流大学,而蔡先生的办学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一代教育家在他之后,梅贻琦的清华,竺可桢的浙大,张伯苓的南开与北大相比各具特色,但在核心教育理念上与蔡元培都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一批抱有先进理念的校长的努力,大学教育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仍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了三四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以浙大为例,竺可桢校长在艰难的抗日岁月将这所地区性大学从三个学院发展成为七个学院,学生增加三倍多,教职员增加两倍多,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被李约瑟誉为东方的剑桥。

      而西南联大偏居一隅,连像样的校舍也没有,仍培养出了杨振宁,邓稼先等杰出人才,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哈佛现在大学反而不如民国大学,不仅让很多人讶异,也让更多人感慨和困惑当今大学和它的前辈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可以从那个时代的大学中获得怎样的裨益?这个问题的分量相当沉重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 【7】梅贻琦指出:“大学应无所不思,无所不包” 【8】,竺可桢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这个理念:“大学因为包涵万流,所以成其为大 ” 【9】三位民国最著名的大学校长在看待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上竟是如此一致:大学应该是容纳各种思想的圣地二、民国大学学术自由二、民国大学学术自由蔡元培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反对罢黜百家独尊一己的文化专制制度,他聘任教员时,以学术水平为根本标准,只要符合这一标准的无论新派旧派均礼贤下聘在他执掌的北大,学术空气空前自由,学术研究空前繁荣,持复辟论的辜鸿铭,筹安会发起人刘师培,鼓吹革命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等,在北大均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费巩担任浙大训导长时曾说:“思想这东西是无法统一的我们做学生的导师,倒并不是要我们去监督学生的思想,而是要我们去积极培养学生品格。

      我相信每个人自己都长着一个脑子,他们有判断好坏是非的能力,我不喜欢强制人们必须去接受某一种思想,把思想标准化 ”【10】在他支持下,浙大设立了生活壁报,并规定:撰文作者不受任何检查和限制,姓名也绝对保密,竭力维护他们的言论自由一次,学生的文章被训导处撕去,他“闻之气愤” ,亲自到训导处责问竺可桢校长之职乃是蒋介石亲授,但他并不以国民党党化教育为宗彼时的浙大,学生派系间的矛盾相当尖锐,但竺可桢无论共产党派还是国名党派均等同视之浙大进步学生于子三被特务逮捕后,他多方组织营救,于子三被杀害后,竺可桢严词拒绝和国民党合作,冒险向社会公布真相,以致国民党大骂浙大乃是”共产党贼窝“不仅北大浙大,时南开复旦交大等知名大学都对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这一思想推崇备至自由的思想和学术带给当时大学极大地生命力以北大为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以刘师培黄侃为代表的旧学派仍能将国学发扬光大,这不能不说是学术自由带来的奇迹三、民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精神三、民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精神大学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人才在这一点上,民国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足以让当今大学汗颜张伯苓创建南开的时候就抱着“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的崇高理想,熊庆来主政云大的时候一直向学生强调:为祖国复兴而勤奋学习。

      竺可桢认为: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才,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学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其正大精确,独立不阿有如此情怀的教育家,怎么可能办不成一流的大学呢?而他们的人才培养理念更是超越了那个时代梅贻琦指出:“夫社会生活大于社会事业,事业不过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辅翼人生,推进人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谓自通于人 ” 【11】人学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谋一份职业,更是为了升华自己 “偏重专科之弊,既在所必革 ” 【12】此话真乃振聋发聩,即使在专才教育盛行,普遍忽视对人人格培养的今天,又有谁能像梅校长那有能对通才和专才之间的关系作如此深刻的阐释呢?又有谁能对教育体制做如此深刻的反思呢?在通才教育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清华实行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的办法而持这一理念的校长并不在少数,东南大学郭秉文本人就是文理兼通,故他非常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平衡“,规定大一必须同时选修文科和理科的课程一所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人选,图书仪器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选最重要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 ”【13】如果说学术自由,人才培养理念等式一所大学的软件的话,那么名教授就是大学的硬件。

      没有这些硬件软件就无法存在故而民国的大学普遍重视大学师资的建设,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地步蔡元培聘请教授时,不问出生不问年龄,唯才是举徐宝璜被聘为教授时仅 25 岁,朱家骅 26 岁,胡适 28 岁而梁漱溟更特殊,当上教授仅 24 岁,并且没有大学学历这与当今任人唯学历的做法真是有天壤之别但如今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能与那个时代的人比吗?梁漱溟没有上过大学,却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钱钟书本科毕业在光华教书,已是民国第一才子且不说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马叙伦,陈寅恪,朱自清等文科大师的学问今人已无从超越,理科教授的研究成果在那时也是站在了世界的前沿1944 年,李约瑟前往浙大考察,当时流亡他乡办学的浙大条件异常艰苦,但当李约瑟看到在简陋的校舍里,苏步青的微分几何,王淦昌的中微子研究等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时,大吃一惊,赞叹浙大是”东方的剑桥 “回国时,他从浙大教授中选取了 5 篇论文发表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浙大讲学回国后曾答复写信给他的浙大物理系学生,说“你们学校有束星北王淦昌这样的物理大家,何必再出国学习呢 ” 【14】那时的教授教授学术水平可见一斑。

      然而,作为一名教授,光有一流的治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更得具备高尚的人格而在这一点上,当今的教授恐怕更不能望其项背国学大师刘文典在安徽大学任职时,一次学生发起民主运动,蒋介石对此很恼火,亲临安徽大学”视事“,要刘文典交出”闹事的共产党 “刘文典吼道:”我知道该怎么做,容不得你这个旧军阀来管 “蒋大怒,扇了刘文典两个耳光,刘文典被拘押经蔡元培求情才予释放浙大费巩教授担任训导长时,面对国民党的威胁毫不畏惧,坚决不肯服从训导长必须入党的规定,当了四个月训导长后即被迫辞职而他在为中国民主奔走呼喊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更值得人钦佩,他在《大公报》 《东方杂志》 《宪政》等刊物上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公开发表批判时政的政论,遭致国名党特务的忌恨,最后竟秘密将他杀害然而尽管最后连他的遗体也难以寻找,他的名字却依然流传了下来所凭借的,正是那个时代的教授普遍拥有的高尚人格如果说教授是大学的主心骨,那么校长就是教授的主心骨一个有理想有胆识的校长对启迪民智,开化学识是何等重要,而他的道德品质又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的民主氛围和校园独立北大有了蔡元培才有了“兼容并包“的校格,浙大迎来了竺可桢才崛起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考察那个时代的大学校长,他们的为人,理念竟如出一辙。

      从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到交大唐文治,厦大萨本栋,辅仁陈亘,复旦李腾飞,北大蒋梦麟,云大熊庆来,他们无一不是学校民主与自由的领路人当政治势力侵害到学术自由和师生利益时,他们挺身而出,和各种势力做不懈的斗争五四前夕,北洋政府对蔡元培大施恐吓,有人劝他解聘陈独秀以保全北大,蔡元培拍案而起,怒道:“这些事我都不怕,北大一切事都在我蔡元培身上,与其他人毫不相干 ” 【15】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以清廉公正为准则,从不徇私,哪怕是面对高官的威逼利诱也是如此一次,省政府高官陈梦安登门拜访向熊庆来求情,希望为他侄儿入学提供方便熊庆来义正严词回绝道:”我已责成招生办全权负责,绝不过问,陈先生请回吧而那个时代的校长,更是严于律己的典范蔡元培人北大校长时非常节俭刻苦,身为部级大员和全国极具声望的知名教育家,他一直坚持步行上下班,直到友人孙宝琦实在看不下去,送了他一辆马车才结束他的步行生涯而蔡元培一生都未置办房产,在职时住公房,离职时租房直到他 70 岁大寿,他友人和学生为表敬意,才送了他一套房梅贻琦晚年掌管一笔任他自由支配的清华基金,他基金的使用是一笔笔记的清清楚楚,但死后他却没有留下任何遗产,连丧葬费也是友人筹措。

      竺可桢任浙大校长十三年,不仅不贪学校分毫,还时常拿出自己的薪水资助他人,在他离任前夕,他所有存款只够买两袋米正是有了这样高风亮节的校长,他们对政治入侵的自觉抵制,使得 1927 年国民党施行大学党化教育后,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等民主制度仍能得以贯彻,学术自由仍能得以保持4 4、、由民国大学引发的一些思考由民国大学引发的一些思考自由的学术空气,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授,卓越的校长,成就了民国大学的辉煌所谓大学精神,指的正是上面四条凡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灵,他必能独行其是民族的未来正是寄托在这样的人才身上竺可桢校长问得好,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所谓大学,承担的就是培养能挑起民族脊梁的人才知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到,但求学的精神,治学的态度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一所伟大的大学的真谛在于这所大学的内在精神给你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为你塑造了怎样的人格而在这一点上,民国的大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何兆武老先生回忆西南联大时感慨,在西南联大的岁月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杨振宁也说,西南联大教会了他做人,所以才有他今天的成就所指的正是这个道理当代大学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民国的大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板。

      虽然距离那一个时代已经 70 余年了,70 余年里,中国改变了许多虽然旧的大师凋零殆尽,新的大师未见踪影,但无论如何国民素质与 70 年前已有了天壤之别作为新世纪的大学,是否能从前辈身上学到什么,从而再次崛起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顾颉刚.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J].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北京出版社, 1979:9. 【2】蔡元培全集[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