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教学课件:寄生虫病.ppt
77页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寄寄 生生 虫虫 病病(parasitosis)(parasitosis)l是寄生虫作为病原引起的疾病l流行的三个条件: 传染源 (被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寄生虫生活的环境条件、 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 易感人群 (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 疫力低下的个体) 寄生虫对机体的作用寄生虫对机体的作用l1.夺取营养l2.机械性损伤l3.毒性作用l4.免疫性损伤l第一节 阿米巴病l第二节 血吸虫病l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l第四节 肺型并殖吸虫病l第五节 棘球蚴病第一节第一节 阿米巴病(阿米巴病(amoebiasisamoebiasis)l病原: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l部位:原虫主要寄生在结肠l病变:以组织液化坏死为主l分布:以热带及亚热带为多见,农村高 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l一、肠阿米巴病l二、肠外阿米巴病一、肠阿米巴病一、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l病因: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寄生在结肠而引起l临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l生活史:包囊期 传染阶段 滋养体期 致病阶段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因及发病机理 包囊 小肠下段 4个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侵入大肠壁伪足运动和吞噬功能 接触溶解 生成细胞毒素 免疫抑制和逃避病变及临床表现病变及临床表现l多表现痢疾症状,常称阿米巴痢疾。
l部位:主要在盲肠、升结肠l基本病变:变质性炎(液化性坏死)l特点: 烧瓶状溃疡l分期: 急性期病变 慢性期病变1 1 急性期病变急性期病变l大体: 早期:肠粘膜表面多个隆起的灰黄色斑点状坏死及浅溃疡 进展:阿米巴在黏膜下层向四周扩散,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 后期:溃疡融合成隧道状l镜下: 溃疡底部边缘可见坏死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滋养体 滋养体圆形(1060m),核小而圆(47 m),胞浆内可见糖原空泡、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碎片,周围常有空隙阿米巴大滋养体阿米巴大滋养体l临床表现:l 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样大便等l 里急后重及中毒症状不如菌痢明显l粪便检查可找到滋养体2 2 慢性期病变慢性期病变l(1)病变新旧交替:坏死、溃疡、肉芽组织、瘢痕并存l(2)粘膜增生 息肉形成l(3)肠壁纤维组织增生 肠狭窄l(4)肉芽组织增生 阿米巴肿l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腹部不适,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并发症并发症 肠出血(多见) 肠穿孔 肠梗阻 阑尾炎 阿米巴肛瘘 肠结核 肠伤寒 细菌性痢疾 肠阿米巴部位 回盲部 回肠末端 乙、直肠 直、升结肠病因 结核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阿米巴原虫特征 慢性增生性炎 急性增生性炎 纤维素性炎 变质性炎 形状 腰带形 椭圆形 地图状 烧瓶状与肠轴 垂直 平行 无关 无关边缘 鼠咬状 花坛状 不规则 边隆起底潜行侵犯 淋巴结 淋巴小结 粘膜 粘、粘膜下层 特点 干酪样坏死 坏死物 假膜 炎症反应轻 结核性肉芽组织 伤寒小结 炎症 小血管有原虫深度 浆膜层 浆膜层 粘膜肌层内 粘膜下层并发症 狭窄、肠瘘 出血、穿孔 慢性息肉 穿孔、出血二、肠外阿米巴二、肠外阿米巴l多为继发性,以肝、肺、脑多见。
1、阿米巴肝脓肿l时间:13月或数年后l起源:肠道阿米巴经门静脉 直接经肠壁侵犯肝脏 部位:肝右叶(盲肠、升结肠血液进入肝右叶)l病理变化l肉眼: 脓肿多位于肝右叶,单个 脓肿腔内充满棕褐色果酱样物 脓肿壁内侧附有棉絮状未彻底坏死物(结缔组织、血管、胆管等), 破絮样外观l镜下:l1、脓肿腔内为红染无结构的液化性坏死l2、脓肿壁有尚未彻底液化坏死组织,少量炎症细胞浸润l3、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大滋养体l4、慢性脓肿周围有肉芽组织及纤维包绕l临床病理联系:l长期发热伴右上腹痛、肝肿大、压痛、全身消耗、黄疸等l阿米巴肝脓肿继续扩大,可向周围组织溃破,引起膈下脓肿、肺脓肿等 阿米巴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病因 阿米巴原虫 化脓性菌部位 右肝 左右肝均可脓肿 单发较大 多发大小不一脓肿壁 炎症反应轻无肉芽 炎症反应重有肉芽 可见阿米巴原虫 及 血管扩张、 残留血管、胆管等 炎细胞浸润性质 粘稠、咖啡色 稀薄、黄白色 液化坏死组织 液化坏死组织2 2、阿米巴肺脓肿、阿米巴肺脓肿l较少见l来源:直接蔓延或经血流l部位:右肺下叶l病变:咳出褐色脓样痰阿米巴肝、肺脓肿3 3、阿米巴脑脓肿、阿米巴脑脓肿l较少见l来源:血道转移l部位:大脑半球l病变:脓腔内容物为咖啡色坏死液化物,由慢性炎细胞和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脓肿壁。
第二节第二节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schistosomiasis)l血吸虫病是一种地区性传染病常见病原体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等l我国的血吸虫病由日本血吸虫引起,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水稻作业区病因及感染途径病因及感染途径l虫卵 水 毛蚴 钉螺 尾蚴 水 人体 l肠系膜 右心 小静脉 童虫l 淋巴管l 左心 肺l血吸虫发育过程的尾蚴、童虫、成虫与虫卵均可对宿主产生损害产卵 11天 成熟虫卵尾蚴 3周 成虫成虫 4.5年 死亡病变及发病机制病变及发病机制l1 尾蚴所致的损害l2 童虫所致的损害l3 成虫所致的损害l4 虫卵所致的损害1 1 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所致的损害l尾蚴性皮炎l机制:尾蚴头腺分泌毒素和溶组织酶l时间:数小时2-3天l肉眼:见皮肤红色丘疹或荨麻疹l镜下:真皮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出血并伴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2 2 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所致的损害l机制:机械作用+免疫反应l病变:童虫移行至肺时,引起相应部位充血、出血、水肿,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l临床:患者可出现发热、一过性咳嗽和痰中带血等症状3 3 成虫所致的损害成虫所致的损害l机制:代谢产物l病变:主要是死亡虫体分解产物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死亡虫体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
成虫对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损伤较轻4 4 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所致的损害l虫卵沉着引起的损害是最主要的病变l沉着的部位:乙状结肠、直肠、肝l虫卵按发育过程分: 未成熟卵(未成熟毛蚴) 病变较轻 成 熟 卵(成熟毛蚴) 可溶性抗原 严重变态反应(1 1)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l机制:由成熟虫卵沉积造成l性质:急性坏死、渗出性病灶l肉眼: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l镜下:虫卵结节 中心:为成熟虫卵、Hoeppli现象 周边:大量嗜酸粒细胞聚积并发生坏死、其间见Charcot-Leyden结晶 外周:有肉芽组织急性虫卵结节Acute急性虫卵结节晚期急性虫卵结节晚期急性虫卵结节晚期急性虫卵结节晚期急性虫卵结节(2 2)慢性虫卵结节慢性虫卵结节l由急性虫卵结节发展而来(10天)l结节中心:死亡、钙化的虫卵或卵壳l周围: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化现象,形似结核结节,故名假结核结节l结节最终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慢性虫卵结节慢性虫卵结节虫卵结节形成微课主要器官的病变主要器官的病变l1、结肠:l部位:直肠、乙状结肠为显著l病变:虫卵沉积于黏膜下层和固有层,形成褐色斑片状病灶,0.51cm。
急性虫卵结节:坏死脱落 表浅溃疡 慢性虫卵结节:肠壁纤维化及增生 肠壁增厚,腔狭窄l并发:少数并发管状或绒毛状腺瘤甚至腺瘤血吸虫病: 结肠2 2、肝脏、肝脏l部位:虫卵抵达汇管区,肝左叶明显l急性期:l肉眼:肝表面和切面可见灰黄色粟粒大小结节l镜下:l汇管区较多嗜酸性脓肿l肝窦充血,窦内皮细胞增生l肝细胞萎缩,也可变性和小灶坏死l慢性期:l肉眼:l肝变硬、变小l表面有浅沟纹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结节l切面增生的结缔组织呈树枝状l镜下:l见慢性虫卵结节,继而纤维化,导致肝硬化2 2 LiverLiver血吸虫病之肝血吸虫病之肝l血吸虫性肝硬化: 不形成明显假小叶,但汇管区纤维化明显,呈树枝状分布l虫卵结节主要位于汇管区,压迫门脉分支,临床上门脉高压症状出现早3 3、脾脏、脾脏l早期:肿大不明显,主要是成虫代谢产物致脾内单核巨噬细胞增生l后期:脾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脾显著增大,临床上出现脾亢表现l4.肺:l病变:出现多数急性虫卵结节lX线:类似肺的粟粒性结核l5.脑:l部位:大脑顶部l途径:肺静脉至左心l病变:虫卵结节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l临床:脑炎、癫痫寄生虫章节作业寄生虫章节作业问答题伤寒、菌痢和阿米巴痢疾区别血吸虫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区别第三节第三节 丝虫病(丝虫病(filariasisfilariasis)l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l传播途径: 班氏丝虫 库蚊 深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 表浅淋巴系统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l病因:丝虫 l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l急性期:虫体及其产物具有抗原性,引起变态反应,构成周期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基础l慢性期:淋巴管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丝虫成虫堵塞淋巴系统回流是阻塞性淋巴管炎的主要原因基本病变基本病变l1、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l部位:下肢、精囊、附睾、腹腔等处l急性期: 肉眼:发炎的表浅淋巴结呈一条红线自 近端向远端蔓延,即离心性淋巴管炎 镜下:虫体死亡后形成嗜酸性脓肿l慢性期: 在脓肿周围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 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的肉芽肿l后虫体死亡钙化肉芽肿纤维化淋巴管壁 增厚,闭塞导致淋巴回流障碍2 2、淋巴系统回流障碍引起的继发、淋巴系统回流障碍引起的继发改变改变(1)淋巴窦及淋巴管扩张l阻塞的淋巴结内淋巴窦扩张,远端的淋巴管曲张,造成组织水肿 肠干淋巴管入口 乳糜尿 阻塞乳糜反流 鞘膜积液 主动脉前淋巴结 乳糜腹水(2)象皮肿l多发生于下肢、阴囊、女阴等处l外观: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皮皱加深,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有棘刺,疣状突起l镜下:皮肤角化过度,棘细胞肥厚,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极度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