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外”也会很精彩 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doc
7页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意外”也会很精彩——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陆坪中学 王成玉一、引言今天,我准备上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课前我精心准备好了 果临要上课,停电了,点儿真有点背!我精心准备的情景导入《孔融让梨》图片是没有办法展示了本想或许用《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导入也不错吧走进教室,我都还没拿定主意应该选择哪个故事来导入,以便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案例描述进了教室,环视四周,少两位同学正想问班长,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学着孙悟空的腔调大声的说:“我来也!”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我看过一个笑话就用它了:从前,有个樵夫,以砍柴卖来维持一家的生计一天,他把柴卖到了一家私塾,走过学堂时好奇心作怪,就听了下先生在讲什么?结果他也没有听明白看看天色不早,该回家了走在镇上,他还在想先生所讲的内容正好张秀才走过来樵夫像一个好学宝宝一样,一脸虚心地向张秀才问道:“张秀才,请问你‘令尊’是什么意思?”张秀才一看是大字不识的樵夫,就想忽悠他随即解释说:“令尊呢就是问你家有几个孩子?”樵夫恍然大悟,喃喃道原来是这个意思于是他现学现卖,问道:“张秀才,那你家有几个令尊呢?”张秀才瞬间脸色一变,狠狠的答道:“一个都没有。
樵夫满脸的同情,说:“真可怜我有五个孩子,送一个给你做令尊吧!”还一脸的不舍,“送谁好呢?”张秀才长袖一甩“我不要”!故事讲完,教室瞬间爆笑,但是有几位同学像樵夫一样昏昏然于是我就提问:谁知道“令尊”是什么意思啊?学生争相回答,也让那几位“樵夫”学生灿然一笑然后,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讲解:文言文就是我们古代文人所说的话,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学习文言文,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要做现代的“樵夫”哦!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出乎意料的顺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笔记 ,连最让人头疼的背诵,大部分人在课内也能完成三、案例反思随着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成为了辅助教学的利器特别是语文课堂的情景导入也因之多姿多彩: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时空的限制,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注意力;它的高密度和大信息容量,加快了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它的动态画面,有利于改进传统教学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单调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正是由于这众多优势,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开展,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就如同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向往;又好比一把金钥匙,开启着学生的心扉,生动形象的的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共鸣。
一停电,我们好像也跟着短路,只剩下干巴巴的讲解,老师讲的索然无味,学生听到昏昏欲睡但是我们似乎忘了我们语言的力量,在我临时设计这个情景导入的那一瞬间,我也担心会不会对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留下阴影,但最后我还是坚持了采用,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学习需要情境,学习情境需要真实,即贴近生活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生活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有很大不同,我们的生活中有神舟 9、神 10······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同样会飞的“奥特曼”“电击小子”;我们的生活里有哈勃望远镜、有“黑洞”,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和同样能对宇宙星际了如指掌的“蓝猫”、“淘气”;我们的生活里有对“雾霾”式环境的担忧,他们的生活里有“熊大”、“熊二”式的坚守······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的生活里有属于他们的乐趣,有属于他们的精彩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抱着电脑里的那些感动我们的“高大上”情景,舍不得放弃,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生活,应该进入学生的世界去,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在他们的玩乐中,在他们的游戏中寻找,搬到我们的课堂上,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引发他们的遐想,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与文本碰撞出火花。
我庆幸我的坚持,我的这个“意外”的设计跟我们的教学目标没有矛盾,跟我们的教学理念没有矛盾,跟我们的文本相契合、跟我们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也没有矛盾因为怕当现代的“樵夫”,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争先恐后的发言、认真的做笔记我们的语文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效的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哲理、思想等用在生活中,以便促成学生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实际,在新课的情景导入上做精心设计,使新课的导入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初中学生,拨动他的心灵之弦,使他们快速、高效、主动、积极地进入到新课学习阶段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所学校,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的不够好,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二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主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三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来提高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四是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评价及反思]:在教育中,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的实现人性化教育但在现在的教育中有一部分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代替人本的教育目标,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失败这次的教育方式的设计,则在根本上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孩子主动、自主的通过体验接受教育,从而在自主中建构自己新的认识体系,不断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她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她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建构新认知体系的过程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是最佳效果的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并结合实践,通过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教育,得到感悟,这样的教育就给了学生最深的体验,并在切身体验的认识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教育是一种促进人成长的手段和方式在教育中,必须要根据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个性发展来实施教育的手段,针对他们,我选择了体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面明镜,她能照真、也能照假;教育是一页风景,她有靓丽、也有回味;教育是一回历程,有老师、更有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教育中不断经历、不断成长!课题:《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想]《陈太丘与友期》为(新人民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教学方法]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学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解一、教学目标: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二、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二)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前置性作业):1、熟读课文,朗读至少 5 次,抄写课文一次2、孔融让梨的故事学生收集)3、查阅字词:舍(不(二)新课学习1、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2、展示学习目标(1)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2)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4)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3、朗读整体感知(1)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3)齐读4、疏通文意(1)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2)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3)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5)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6)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5、讨论探究:(1)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2)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 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 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3)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读背这段对话)(4)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友人:“无信”“无礼”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知错能改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小结: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