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doc
14页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 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画一画1、 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2、 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
3、 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4、 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二、描一描,量一量5、 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6、 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培养动手能力7、 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8、 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9、 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摸一摸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2、找一些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如:课本、黑板、文具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四、算一算,比一比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 教科书第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五、课堂回顾六、课后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第二课时 游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教学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学会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灯片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游园(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二、活动二:算一算(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三、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 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做好铺垫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1) (2) (3) (4) (5) (6)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3.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l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第①图: 4+5+6=15(cm)第②图: 5+5+4=14(cm) 5×2+4=14(cm)第③图: 6+6+6=18(cm) 6×3=18(cm)l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①出示情境:新年快到了,三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要把教室好好打扮了一番你看,他们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②学生看图,整理数学信息: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理解题中“至少”的含义:即要算出黑板的周长)③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黑板的周长④交流讨论各种计算方法: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34+12+12=92(分米)34×2+12×2=92(分米)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相加,再乘2:(34+12)×2=92(分米)(说出算式中每个数34、12、2所表示的含义)⑤回答问题:花边至少长92分米。
⑥小结: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学生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2、思考练习六第一题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 P49 3 学生独立完成四.作业:练习六第5题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60×4=240(厘米)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60cm60cm 60cm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60×3×2=360(cm)60×4×2―60×2=360(cm)60×6=360(cm)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长有几根小棒宽有几根小棒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a) 2cm 10cm (b)6cm8cm(c) 2cm 2cm6cm10cm(1) 2cm (2) 6cm 4cm8cm 9cm(3) 6cm (4) 10cm 6cm 2cm 6cm (5) 2cm (6) 2cm 4cm6cm 8cm10cm(7) 8cm6cm(a)——(3)(6)(b)——(1)(7)(c)——(4)(5)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第五课时 拼桌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米尺、小棒、细铁丝教学过程:一、拼一拼、想一想1、拿出准备的几张正方形纸片,模拟拼桌子活动:每张桌子的桌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2张桌子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2、师:看到“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分米)3、师: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操作并计算,小组交流并汇报1)8×6=48(分米)2)32×2-2×8=48(分米)(3)(8×2+8)×2=48(分米)4、师:如果是3张桌子这样拼起来呢?(学生模拟操作并计算交流8×8=64(分米)(2)3×8×2+8×2=64(分米)5、如果是四张这样的正方形桌子,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试试看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10=80(分米)。
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8×2×4=64(分米)或8×8=64(分米)3)也可以是这样拼的……二、练习P50 6师:要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就要先求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集体订正P50 7(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围一围,在具体操作中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