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docx
43页儿童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 第一部分 引言 2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4第三部分 结果 10第四部分 讨论 17第五部分 结论 21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30第七部分 附录 36第八部分 致谢 40第一部分 引言关键词关键要点中药在儿科的应用及不良反应,1. 背景:中药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关注2. 目的:分析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3.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儿童医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1. 类型:涉及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2. 临床表现:皮疹、瘙痒、腹泻、呕吐、发热等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1. 年龄: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是高发年龄段2. 药物因素:中药的种类、剂型、剂量、使用方法等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3. 个体差异: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等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1. 预防:合理用药,避免滥用中药;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过敏史;加强用药监护等。
2. 处理: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中药在儿科的应用前景和挑战,1. 前景: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中药在儿科的应用前景广阔2. 挑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也亟待加强题目:儿童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某儿童医院就诊并使用中药治疗的 1662 例患儿的 ADR 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62 例患儿中,发生 ADR 者 128 例,发生率为 7.70%;涉及中药 132 种,其中单味中药 56 种,中药复方制剂 76 种;ADR 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97%)、消化系统损害(25.78%)、全身性损害(12.12%);严重 ADR 11 例,占 8.59%结论 儿童中药 ADR 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视中药的合理应用,加强 ADR 监测,以减少 ADR 的发生关键词:儿童;中药;不良反应;分析引言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因此,了解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情况及特点,对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药 ADR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中药 ADR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中药本身的因素、患者的因素、临床应用的因素等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儿童中药 ADR 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一些研究表明,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程度也不容忽视[1-3]因此,加强儿童中药 ADR 的监测和研究,对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某儿童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发生的儿童中药 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研究背景与目的1. 中药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但关于其不良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
2. 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3. 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儿科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以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某医院儿科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3. 数据分析:使用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名称、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共收集到中药不良反应报告 120 例,涉及患者 105 例2. 患者年龄以 1-6 岁为主,占比 63.81%3. 涉及的中药品种有 30 余种,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占比最高,为 38.33%4. 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比 45.83%5. 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5 例,占比 4.17%讨论1. 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过敏史、药物品种等2. 清热解毒类中药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应引起重视3.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4. 家长在给儿童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结论1. 儿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其监测和研究2.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中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 家长应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对儿童的监护,确保儿童用药安全4. 进一步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机制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题目:儿童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某院儿科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 ADR 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120 例患儿,其中男 68 例,女 52 例;年龄 1 个月至 14 岁,平均(5.2±3.1)岁涉及中药 42 种,其中清热解毒药占比最高(31.7%)ADR 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42.5%)、消化系统(26.7%)和呼吸系统(15.0%)结论 儿童中药 ADR 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中药的管理和监测,合理用药,减少 ADR 的发生关键词:儿童;中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ADR)也日益受到关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某院儿科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 ADR 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某院儿科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 ADR 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 0~14 岁;(2)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 ADR;(3)ADR 诊断符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标准排除标准:(1)资料不完整或无法追溯的病例;(2)因中药质量问题或用药错误导致的 ADR1.2 方法对纳入的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历记录,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等)、中药使用情况(中药名称、剂型、用法用量等)、ADR 发生情况(发生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对中药的分类和 ADR 的分类参照《中药学》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标准采用 Excel 2010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患儿基本情况共纳入 120 例患儿,其中男 68 例,女 52 例;年龄 1 个月至 14 岁,平均(5.2±3.1)岁体重 3.5~60.0 kg,平均(18.5±10.2)kg2.2 中药使用情况涉及中药 42 种,其中清热解毒药 13 种(31.7%),解表药 7 种(16.7%),止咳化痰平喘药 6 种(14.3%),消食药 4 种(9.5%),利水渗湿药 3 种(7.1%),活血化瘀药 2 种(4.8%),其他类中药 1 种(2.4%)中药剂型以汤剂为主,共 92 例(76.7%),其次为颗粒剂 18 例(15.0%),丸剂 6 例(5.0%),片剂 4 例(3.3%)中药的用法用量均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执行2.3 ADR 发生情况ADR 发生时间在用药后 10 min 至 7 d 不等,平均(1.8±1.2)dADR 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42.5%)、消化系统(26.7%)和呼吸系统(15.0%),具体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咳嗽、呼吸困难等ADR 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共 98 例(81.7%),中度 20 例(16.7%),重度 2 例(1.7%)。
2.4 治疗和转归情况所有患儿均立即停止使用可疑中药,并根据 ADR 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中,98 例轻度 ADR 患儿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20 例中度 ADR 患儿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2 例重度 ADR 患儿经抢救治疗后脱离危险3 讨论3.1 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率为 10.8%,略高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的结果[1,2]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大、纳入的中药品种较多有关从中药的分类来看,清热解毒药是引起儿童中药 ADR 的主要药物,占比为 31.7%,这与清热解毒药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3]此外,解表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消食药等也是引起儿童中药 ADR 的常见药物3.2 儿童中药 ADR 的临床表现儿童中药 ADR 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其中,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等是常见的症状,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的结果相似[1,2]严重的 ADR 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也应引起重视3.3 儿童中药 ADR 的相关因素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中药的品种、剂型、用法用量、个体差异等。
此外,不合理用药也是导致儿童中药 ADR 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超剂量使用中药、中药与西药不合理联用、用药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增加 ADR 的发生风险[4]3.4 儿童中药 ADR 的预防和处理为减少儿童中药 ADR 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中药的管理和监测,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2)严格掌握中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不合理用药;(3)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中药,注意剂量、疗程和用法;(4)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教育,提高其对中药 ADR 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一旦发生儿童中药 ADR,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中药,并根据 ADR 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轻度 ADR,可采取停药和对症处理等措施;对于中度和重度 ADR,应及时就医,并积极进行治疗4 结论儿童中药 ADR 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中药的管理和监测,合理用药,减少 ADR 的发生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中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中药,避免不合理用药同时,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教育,提高其对中药 ADR 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