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整理版施工方案】21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通用施工工艺(DOC 10页).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8818047
  • 上传时间:2024-0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QB中国石化集团企业(通用工艺)标准第四建设公司 ★建筑工程卷★FCC/TS06.11-21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通用施工工艺2006—12-20发布2007—01-01实施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技术处发布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通用施工工艺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2 施工准备2.1 材料a) 现场搅拌混凝土:参见 “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b) 预拌混凝土:与预拌混凝土供应厂家签订供应合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进场时对混凝土质量严格检查验收;c) 混凝土养护用塑料布、麻袋布等2.2 机具设备a) 机械: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送设备、布料杆、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等;b) 工具:混凝土吊斗、刮杠、木抹子、钢卷尺、墨斗、标尺杆、照明灯具等2.3 作业条件a)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木屑、泥土等杂物清除干净;检查钢筋保护层及其定位措施的可靠性;顶板钢筋应设马凳支架,铺搭脚手板,严防浇筑、振捣时踩压钢筋骨架;模板清扫口在清除杂物后应再封闭;施工缝处混凝土已将表面软弱层剔除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b)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c)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验合格;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的标尺杆就位,夜间施工还需配备照明灯具。

      2.4 技术准备a) 对预拌混凝土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一般应明确浇筑部位、浇筑方式、浇筑时间、浇筑数量、浇筑强度、强度等级、坍落度、水泥品种、骨料粒径、外加剂及初凝时间等,并根据浇筑强度,提出保证连续浇筑供应要求;b) 编制好混凝土浇筑方案,并对操作班组交底,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已批准;c) 预先弹出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线.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试块留置养护3.2 操作方法3.2.1 混凝土搅拌:如条件允许宜采用预拌混凝土;若利用现场搅拌,参见 “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3.2.2 混凝土运输a) 混凝土水平运输宜采用混凝土罐车或机动翻斗车,垂直运输采用泵车或塔吊如采用地泵,合理确定泵管及布料杆的位置;b) 在风雨或炎热天气运输混凝土时,容器上应加遮盖,以防水分进入或蒸发夏季高温时,混凝土砂、石、水应有降温措施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大于30℃,浇筑温度不宜超过35℃;c) 冬期运输要采取保温措施,确保入模温度;d)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并逐车检测其坍落度,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分层现象或坍落度不满足要求时,不得使用;e) 混凝土泵送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送连续工作,因故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清除管内残留的混凝土;f) 混凝土泵要搭防雨、防晒棚,混凝土泵管夏季要覆盖降温,冬季要保温3.2.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3.2.3.1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一般要求a) 混凝土从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可用加长软管或串筒等方法;b) 混凝土浇筑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应分层、分段均匀布料,分层厚度一般为振捣棒有效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c) 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400mm~5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层间接缝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为止,防止漏振、欠振及过振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边缘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d) 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位置有无移动、变形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在已浇筑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好;e)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需按施工缝处理;f) 施工缝处理1) 水平施工缝:先将已硬化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其砂浆软弱层剔凿、清理干净,铺适当厚度(一般为50mm左右)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混凝土.墙、柱根部施工缝先弹线切割后剔凿,切割线距墙、柱边线(向里)宜为5mm,沿切割线剔凿直至露出坚硬石子,剔凿深度不宜超过10mm。

      墙、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出板底或梁底30mm左右,切割线高出板底或梁底线宜为5mm,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外观效果;2) 竖向施工缝:先将混凝土表面浮动石子、钢板网等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浇筑宜从垂直施工缝处开始,但要避免靠近缝边直接下料和振捣,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不胀模.3.2.3.2 墙、柱混凝土浇筑a) 墙、柱浇筑混凝土之前,底部应先垫一层50mm左右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分层厚度用标尺杆控制,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b) 墙、柱高度在2m之内,可直接在顶部下料浇筑,超过2m时,应采用软管等辅助浇筑;c) 振捣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如墙体拐角处及门洞两侧)及洞口下方混凝土的振捣,宜采用小直径振捣棒,且需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浇筑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宽大洞口的下部模板应开口,再补充浇筑振捣;d) 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将外露的钢筋整理到位;e) 施工缝留置:墙体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柱施工缝可留置在基础顶面、主梁下面、无梁楼板柱帽下面.3.2.3.3 梁、板混凝土浇筑a) 梁、板与柱、墙连续浇筑时,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h~1.5h;b)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压茬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向前推进。

      大截面梁也可单独浇筑,施工缝可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c) 当梁、板、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差异时,应与设计协商浇筑方法,当分级浇筑时应采取分隔措施,先浇筑柱子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应在柱子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保证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钢筋较密,需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d)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振捣完毕后先用刮杠初次找平,然后再用木抹子找平压实,在顶板混凝土达到初凝前,进行二次找平压实,用木抹子拍打混凝土表面直至泛浆,用力搓压平整;e) 顶板混凝土浇筑高度(标高)应拉对角水平线控制,边找平边测量,尤其注意墙、柱跟部混凝土表面的找平,为模板支设创造有利条件;f)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多层板或钢丝网封堵;g) 施工缝处需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按本标准3.2.3.1款(f)规定执行.3.2.3.4 楼梯混凝土浇筑a)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b) 施工缝位置:视结构具体情况选择,既可留设在休息平台板跨中的1/3范围内,也可留置在楼梯段的1/3范围内。

      3.2.4 混凝土养护常温施工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以内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措施,防止脱水、裂缝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于掺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养护期间应能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楼板混凝土宜采用铺麻袋片浇水养护的方法,柱混凝土宜采用包裹塑料布保湿的养护方法,墙体混凝土可采用涂刷养护剂的养护方法3.2.5 试块留置试块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制作标准养护试块的取样与留置组数应根据浇筑数量、部位、配合比等情况确定,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此外还需针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留置同条件养护结构实体检验试块,抗渗试块的留置在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他规定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3.3 季节性施工3.3.1 雨期施工a) 雨期施工前应编制应急预案,应加强对粗细骨料含水量的检测,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保证水灰比及坍落度;b) 要随时了解天气情况,尽量避开雨天浇筑.浇筑现场应预备防雨材料,避免雨水冲刷新浇混凝土表面3.3.2 冬期施工a) 冬期施工前应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据此施工.此外,对于采用的抗冻剂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并对外加剂添加入员进行业务培训;b) 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对于入场混凝土的检测,除常温检测项目外,还应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检测,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c)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d) 冬期施工养护: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且表面系数M不大于5m—1结构,宜采用蓄热法养护;当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综合蓄热法或其他方法养护。

      保温层的解除,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是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为依据;e) 冬期施工测温:先做好测温孔布置图及不同构件的测温孔布置方法,并对测温员进行培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每2h测温一次,之后每6h测温一次,并做好记录;f) 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至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使其缓慢冷却;g) 试块留置:除按正常规定留置外,还应增设不少于两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受冻临界强度和冬期施工转常温28d强度.试块留置组数根据需要确定4 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及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a) 检查数量: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外加剂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b) 检验方法:水泥和外加剂等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4.1.2 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和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1.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1的规定.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表21-1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4.1.4 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留置、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l07的规定。

      4.1.5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1.6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严重缺陷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表81的规定执行.a)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b)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4.2 一般项目4.2.1 混凝土中所用矿物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