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比例练习教案.doc
14页课 题】解比例练习课【设计教师】郑遂珍【教学内容】练习六第9-11题【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会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养成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教学方法】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板书二、 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三、 基本练习:四、 1 提问:什么是解比 例?怎样解比例? 2 解下面的比例 3 课件出示,先让学生试做,再小组交流1.如果说 = ,则有()×( )=( )×(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等于1,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 )3.在一个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 )4.在一个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30,一个内项是5,那么另一个内项是( )5.一个比例,两个内项的积是8,一个外项是5,另一个外项是( )四、拓展练习:1 课件出示,学生先自己尝试,板演练习,做后订正判断: = 的解是x=1.2 ()求比值和解比例是相同的概念 ()X:12= :2是第一步2X=12× 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 )4.因为3×10=15×2,所以3:15=10:2 )5.因为7:5=0.5:a,所以7a=5×0.5 ( )五.目标检测 课件出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再联系1.某超市门口放着一个按20:1的比制作的模型已知模型的高度是160厘米,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2.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45米,它的高度与它的模型高度的比是600:1该楼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3、1.5:4=12:32,如果第一个比的前项加上2.5,那么第二个比的后项要减去几,这个比例仍然成立?【评价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目标检测1-3题进行检测2. 通过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提问和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2的掌握情况作业设计】练习六第10,11题【板书设计】解比例练习课注意点:1. 解比例时一定要写解字 2.过程要按照解方程的步骤去写课 题】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教师】郑遂珍 【教学内容】课本39页-41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揭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1 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高度怎求? 2 出示例1,学生把表格填完整观察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前面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规律?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扩大,体积随着扩大;体积缩小,高度也随着缩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4 出示例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例1的实验结果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 度是 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cm3的水有多高? 四、目标检测:1 做一做,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订正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形式,下面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1)你能写出几组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在下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然后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并估计一下行驶 120km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评价设计】1、通过自学后的提问和课堂展示检测学生是否知道正比例的意义,以此来检测目标1的完成情况2、通过教师提问和课堂展示以及目标检测题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掌握情况 五、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练习七第1,2题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课 题】正比例练习 【设计教师】郑遂珍 【教学内容】练习七第3-5题【学习目标】1、会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能举出生活中成比例关系的例子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基本练习:1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2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2)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电脑出示. 四、综合练习:1 判断x和y是否成正比例⑴ y︰x= 5 ⑵ y = x ⑶ xy =5 ⑷ x = ⑸ 5+x =y 2 判断m和n是否成正比例如果7a =8 b,那么a 和b ( )。
.如果 m:6=n: 8,那么m 和n ( ) .如果 m+8=n ,那么m 和 n ( ) 学生先尝试练习,再小组内交流3 学生练习.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张英的年龄与跳高的高度( )买同一种作业本的本数和钱数( ) .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 )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 .家庭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一个因数一定,积和另一个因数.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 .圆的半径的平方和它的面积( ).圆的半径和它的周长( ) .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 )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 每袋水泥质量一定,水泥袋数和总质量 ( )订阅《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 )五.目标检测 1. 选择(1).把一根铁丝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截成的段数和每段的长度( )。
⑴成正比例 ⑵ 不成比例(2).修一幢楼房,参加修建的工人数与所修天数( ) ⑴成正比例 ⑵ 不成比例 (3).长方体底面积一定,它的高和体积( ) ⑴成正比例 ⑵ 不成比例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3).房间地面面积一定,房间里的人数和每人 所占的面积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作业设计】练习七第3,4,5题【评价设计】 ⒈ 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提问和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检测目标1.2. 通过基本评价题目检测对正比例意义的掌握情况,即目标2的检测见前面的目标检测题】3.通过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的情况对目标2进行评价板书设计】正比例练习判断方法:1.两种变化的量 2.一种不变的量 3. 两种变化的量的比值一定【课 题】反比例的意义 【设计教师】郑遂珍 【教学内容】课本42页-43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事例。
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判断两种相关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揭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1 出示例3,学生把表格填完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例3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高度/厘米302015105…底面积/平方厘米1015203060…体积/立方厘米 (1)表中的两种量是水的高度和底面积 (2)底面积扩大,水的高度反而缩小 底面积缩小,水的高度反而扩大3)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都是300 2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图像 3 小结两中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y=k(一定) 四、目标检测 1 做一做,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订正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2. 练习七第6,7题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内订正评价 六、全课总结 【评价设计】1、通过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提问和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学生对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通过目标检测1检测学生是否会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这是对学习目标2的检测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2的要求作业设计】 练习七第8,9题【板书设计】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