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doc
14页待补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12)第一章 发展现状一、 概况待补镇位于会泽南部,距县城 50 公里,东邻鲁纳、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境内有国道“213”线、会曲路和嵩待、待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通道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镇辖 15 个村委会 210 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 35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7038 亩,全部为旱地,主产玉米、马铃薯境内最高海拔 4017 米,最低海拔 2277 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 1074mm,森林覆盖率为 43%2007 年末,全镇有人口 12068 户 47343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 11367 万元,人均有粮 310 公斤,人均纯收入 1723.5 元2007 年地方财政收入 44 万元二、发展条件(一) 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2009 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 万元,年均递增 7.8% ;现价农业总产值达到 万元,年均递增 8.5% ,全镇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 万吨以上,2009 年粮食总产量达 万吨, 创历史最好水平; 生猪出栏 63 万头,家禽出栏 980 万只,水 产品产量 6000 吨,农产 品实现了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 2009 年,已建成中药材基地 0.5 万亩, 香料基地 2.8 万亩,花卉基地 0.3 万亩,出栏家畜达 30 万头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培育建成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建立了以蔬菜、水产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 万亩,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 2 个、绿色食品品牌认证 1 个注重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 7100 人次,集中连片开发培育支柱产业,在贫困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个,综 合服务社 个,入社农户 户,开通了鲜活农产品“ 绿色通道” ,全镇农业农 村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面临六大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列为“五大支柱 产业 ”之一,为农产品加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嵩待高速公路的开通,待补进入 2 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农产品加工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作用四是待补是会泽 1 小时经济圈南部承接昆明主城核心区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镇,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五是待补经济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将继续保持六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作为发展稳定基础的农业,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基础条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些新的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待补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农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三) 农产品加工业现有基础2009 年待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 1.2%,农产品加工种类几乎涉及所有门类 “十五 ”期间,在政府的引导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加工技术和设备上的投入近 5000 万元,加工规模年增长率达 20%以上目前,待补已具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待补宏远农产品开放有限公司、待补镇兴烨果仁厂、会泽县大集电解铜厂、会泽县唐公酒厂等企业,开发出了一批特色产品,创立了 2 个著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为待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就加工总体技术水平和规模而言,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实施农产品加工工程,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新产品开发,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三、面临挑战当前待补农产品加工业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良好态势,形势令人振奋,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矛盾,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优势不强,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集群尚未形成,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率不到 33%待补的中药材、畜禽、蔬菜等品种优良,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昆明和国内有比较优势,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农产品加工业原料品多量少待补农产品种植尽管品种多,质量好,特色较为明显,但大规模成片种植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原料支撑,致使农产品加工业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和品牌效应,难以做大做强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加工品多为资源型初级加工品,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之间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不多。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已成为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待补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 从田间到餐桌” 的 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安全检测技术滞后二) 农产品加工业经营规模较小待补农产品加工企业,稍有规模的企业数量少,大多为小型手工作坊式企业,小酒坊、小米厂、小油坊、小面厂、豆腐作坊等“五小” 企业几乎村村都有,其加工技术水平较低,距离现代加工企业发展要求很大,直接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从整体上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三) 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 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企业整体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较为落后,新产品研发和升级严重滞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知名品牌欠缺同时,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产品成本较高国内发达地区利用率达到了 40%~50%,而待补区的利用率不到 10%加工企业中高素质科技管理人才缺乏综上所述,待补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好的条件,农产品加工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尽管有一定的挑战,但面临发展机遇,待补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待补经济的“五大支撑产业” 之一,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决策是正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做好发展规划,以便理清发展思路、发展步骤和发展重点。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和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城乡统筹,带动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与开发,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中药材、畜禽笋,稳定发展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待补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为发展待补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城乡群众就业和收入,加快建设和谐待补,促进待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待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二、发展原则(一)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待补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实际,待补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中药材、竹笋、畜禽,稳定发展优质蔬菜产业 (二)发展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原则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首先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推动农工结合,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对待补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应当予以全面扶持,才能带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发展中,要注重节约原料,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在企业布局过程中,注意防止周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同时,更要防止加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具体建设中,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 制度四)创建品牌的原则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引进支撑、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努力创建名牌产品鼓励和扶持具有自主知名品牌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扩大自主知名品牌的国内外影响,通过龙头企业和品牌作用辐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五)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更要面向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三、发展战略(一)总体思路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方向上,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发展重点上,主要发展中药材、竹笋、畜禽、优质蔬菜加工产业,其中,突出发展中药材、竹笋和畜禽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在发展载体上,大力推进待补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的建设;在发展步骤上,分三步走,即 2010 年全面打基础,2011 年提质扩能,201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把待补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发展定位努力把待补打造成为重庆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畜禽肉类产品和无公害都市商品化蔬菜基地,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国家级竹笋和优质稻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集聚地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镇四、发展目标到 2011 年,农产品加工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高地;到 20115 年,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到 2012 年,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农产品资源集散地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轴,带动区域内其它农产品加工的全面发展,广开致富渠道一)总量发展目标到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分别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37亿元、100 亿元、189 亿元,年均增长均为 22%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30 亿元、60 亿元、80 亿元,年均增长均为 1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 40 亿元、70 亿元、90 亿元,年均增长均为 20%以上二)工业投资目标到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分别累计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投资 5 亿元、25 亿元、40 亿元,年均增长均为 20%以上三)综合效益目标到 2012 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 55%,二次加工转化率 40%,农产品加工出口额年均增长 10%以上;到 2011 年、2015 年、2020 年实现利税分别为 5 亿元、12 亿元、23 亿元。
四)企业发展目标到 2011 年,规模以下企业达到 20 户以上,培育 5 户产值(或销售收入)超 5 亿元的企业,培育 10 户产值(或销售收入)超 1 亿元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雏形到 2015 年,将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增长型企业为支撑,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结构,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种养-加工产业链第三章 产业布局遵循“全面 规划、总 体布局、分步实施、重点建设” 的原则,根据待补的产业发展布局和工业发展的布局,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待补区内建立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三大基地,并带动原料基地的建设和初加工、深加工向待补的集聚一、加工原材料基地布局待补适宜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中药材、竹笋、畜禽、蔬菜等农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只要规划布局合理,大力实施产业化工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产品品质,必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丰富的优质原料资源一)中药材基地布局在待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