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干教师总结.doc
5页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铜仁市逸群小学 钱小玉2009年3月21日—22日有幸参加由铜仁市教育局主办的“铜仁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会”在短短的两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在学习中,我深深地进一步明白了:作为骨干教师,肩上的责任有多重通过学习,我对骨干教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骨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理应是其他教师的榜样;骨干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是其他教师的楷模,时刻与时俱进,走时代的前列;骨干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应是高超娴熟的,也是随机应变能力较强之人;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两天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彻底的前所未有的一次洗礼,主讲老师的相关引领,如丝丝春雨侵润我干涸的心田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一、以教学科研为依托,带动自身素质的全面优化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的中心因此,教育教学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以教学科研为训练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优化训练来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带动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首先,课堂中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十分重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还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要义不容辞地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同时课堂上要摆正师生间的位置其次,保护和尊重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性不同,每个人对事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儿童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二、以学科教学为起点,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表现兴高采烈,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自然而然就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获得知识了,对学科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学习态度也越来越积极,其师生关系也是其乐融融、和谐而宽松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养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白自己的职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显然,这句话向我们道出了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外,还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经典名篇,特别是博大精深、意境悠远开阔,整齐优美的古诗词、童话,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受到了道德教育,激起了爱美的情趣,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三、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龙头,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稳步行进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必需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同时,重视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要知道,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将学习的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还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因为学习远离生活而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教师要自主开发、因地制宜用好课程资源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式,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风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识字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问题进行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极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起来,并使其发挥作用教师还要善于提炼与深化教材思想语文是民族的根,也是学生做人的本,更是文化的载体,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抓住文本中的人文教育点,巧妙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吸收,直至内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最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升华自己的情感,以更高的学识、更准的前进方向、更睿智的头脑,打造一片新的育人天地总之,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孩子如同一堆堆尚未成型的钢铁机器,他们等待着一座座创新的火炉的锤炼因此,教育和工人生产产品不一样,他们每天都是新的,具有不确定性,它应该是一项充满创造的事业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让教育驱逐我的疲惫,让教育的新理念溢满我的心田,让教育释放我的情感,让教育提升我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