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doc
40页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20 年 月 目 录总说明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项目提要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项目基本特性第二章 项目概况第一节 ##区基本情况第二节项目区基本情况第三节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第三章 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第一节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建设原则第二节 设计依据第四章 工程布局及设计第一节 工程布局第二节 设计标准第三节 工程措施设计第五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施工组织第一节 实施进度第二节 施工组织第六章 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第一节 投资预算第二节 效益分析第七章 项目管理第一节 项目实施管理第二节 资金使用管理第三节 项目资产与土地权属管理第一部分 总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1、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项目建设地点为##区石家寨村和北村村总规模224亩(224个大棚)其中北村村156亩、石家寨村68亩2、主要建设内容(1)水肥一体化设施:购置并安装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224套(每栋1套)包括安装首部系统224套(包括文丘里施肥器、过滤器、各种进出水阀及PVC管道等设备)、铺设田间管网3.36万米、滴灌带33万米。
2)蓄水池:配套蓄水池224个,每个储水量为12方,水泵224台由于井水温度低,流量及用水时间难以控制,不能满足大棚定量、定时、定温灌溉水要求,因此每个大棚内建蓄水池一座,并配小型潜水泵1台,以随时满足作物滴灌要求3)生物发酵剂每个大棚施用改良剂3.75千克,224个大棚共用840千克4)购置滴灌专用肥每个棚需购置滴灌专用肥料60千克,224个棚共需13.44吨专用肥3、 项目预算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71.65万元包括工程措施投资140万元,其中:滴灌设备的购置与安装投资81.648万元,配套设施投资50.96万元,生物发酵剂投资3.36万元,滴灌专用肥投资4.032万元;间接费7万元,利润4.41万元,税金4.88万元,其它费用投资12.32万元,预备费用3.05万元 项目资金筹措:总投资171.65万元,其中拟审请省基建投资171.65万元4、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可观,可达到显著的节水、节肥、节药效果增产效益明显,等内优质率提高20%节水率达到30-40%,每个大棚增收节支总额为1784元,224个大棚年增收入39.96万元提高了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有效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水肥一体化项目二、项目主管单位:三、项目建设单位:四、项目法人:五、项目建设性质:六、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村,实施面积68亩(68个);西韩岭乡北村村, 实施面积156亩(156个)七、主要建设内容:水肥一体化设施配套及安装调试224个 (224亩)其中每栋安装滴灌设备1套,施肥器1台,过滤器1台,配套12立方米蓄水池1个,水泵1台应用生物发酵剂1120千克,购置滴灌专用肥13400千克 八、概算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71.65万元包括工程措施投资140万元,其中:滴灌设备的购置与安装投资81.648万元,配套设施投资50.96万元,生物发酵剂投资3.36万元,滴灌专用肥投资4.032万元;间接费7万元,利润4.41万元,税金4.88万元,其它费用投资12.32万元,预备费用3.05万元 九、资金来源:总投资171.65万元,其中拟审请省基建投资171.65万元十、建设期限: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十一、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可观,可达到显著的节水、节肥、节药效果224个大棚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后,增产效益明显,每个大棚增收节支总额为1784元,年增收入39.96万元。
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及科技素质,为农民进一步增收奠定了基础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减少了以上物质的有害成份在土壤中和大气中的残留,为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项目基本特性一、编制依据1.国务院国发〔2004〕8号《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4〕174号《关于印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3.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04〕10号《关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43次《关于我省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10—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8.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财政厅晋国土资发(2004)167号《关于启动使用土地出让金的省级农业土地开发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9.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财建发(2004)253号《山西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10.财政部经济预算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11.其它农业工程概算依据的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12.建设单位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地籍档案、典型地块等资料二、项目基本特性1、项目概况**村和***村属2007年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中交通、文化、体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但是目前设施农业生产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农业用水与城市用水矛盾突出,节水灌溉滞后,土壤肥力不均衡,影响到农产品的商品性,因此发展水肥一体化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
2、勘测设计过程项目的勘测工作由山西省农牧业勘察设计院、!!市土肥站、##区农业局技术人员共同实地勘测完成三方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和村委会,与农民座谈协商,本着从实际出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以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宗旨,确定内容和地块勘测过程中多次丈量测绘,修复数据,最终取得工程预算和报告设计3、 工程任务(1)水肥一体化设施:购置并安装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实施面积224亩(224个)包括安装首部系统224套(包括文丘里施肥器、过滤器、各种进出水阀及PVC管道等设备)、铺设田间管网3.36万米、滴灌带33万米2)蓄水池:配套蓄水池224个,每个储水量为12方3)生物发酵剂840千克4)购置滴灌专用肥13.44吨第二章 项目概况第一节 ##区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区位于山西省北部,!!盆地西沿,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42公里,东邻!!县,西接左云县,南连怀仁县,北与新荣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径112º53′-113º24′,北纬39º53′-40º17′,地处御河两岸中游地区国土资源总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土壤类型以黄壤土为主全区辖3镇7乡190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5.5万人,2007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为9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
区人民政府驻口泉五一街,距!!市20公里,距!!飞机场35公里,距省城太原270公里,距首都北京370公里,距边境二连浩特457.6公里,距秦皇岛口岸671.7公里区交通便利,境内铁路有京包线、同蒲线和大秦线,支线有云冈线、口泉线等;公路纵横交织,109国道由东向西横贯全境;208国道、同浑路、大塘路、同丰路、大运高速公路、京大高速公路等交汇于##区二、 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1、 地形地貌##区国土总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6%,丘陵沟壑面积356平方公里,占33.4%,平川面积567平方公里,占53%山川丘陵主要集中在西北及东北部,平川地区位于东南部,构成了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主要特征2、气候条件##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较低,有严寒而无酷暑,干燥多风,雨雪较少,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长达190多天,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春季温暖,一般在70天左右,气温回升很快,少雨多风沙,蒸发强烈,春旱严重;夏季温凉短促,仅40天左右,盛行东南风,气候温和,雨水集中;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平均为65天左右,此期间气温迅速下降,经常于9月下旬即出现霜冻。
年降水量为380.5—433.3毫米三、 水资源情况境内河流主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甘河和淤泥河它们分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的一级支流或二级支流河川径流和降水量的总体情况是:山区大于平川区,入境水大于区内水河川径流总量1.65亿立方米,入境水占73.3%1999年全区水资源总量2.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1.08亿立方米由于连续多年地下水不断超采,地下水资源得不到涵养生息,逐年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多年来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区地下水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污染,总的表现特征是:离子含量有所增加,矿化度、总硬度有所提高,水化学类型已形成了污染型水质系,局部地段已遭到有毒有机物和有毒无机物的污染四、 土壤及肥力情况##区土壤属黄壤土分布:北部、西部、西南部为黄土丘陵阶地,以基岩风化碎块及坡积黄土为主,属黄土质山地棕褐色沙壤土,土层薄并夹有浅红色黏土及沙壤土东部和南部是源于山地的河流拽带泥沙形成的增冲平原区,土壤母质系黄土质,沿前裙带多以重沙壤土为主,其下游以轻沙壤土为主五、 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情况##区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主要作物为蔬菜、瓜类、玉米、豆类、马铃薯等。
2007年全区蔬菜总产量26万吨,瓜类总产量1.5万吨2007年,##区地区生产总值为90.2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34.9%;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4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8.5%;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第二节 项目区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范围:项目实施地分为两处,一是水泊寺乡石家寨村的西瓜采摘园(简称石家寨项目区);二是西韩岭乡北村的玉银河生态观光园(简称北村项目区)石家寨项目区:位于!!市##区东部24公里处的水泊寺乡,项目所在的石家寨村又位于水泊寺乡的东南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3º21′,北纬40º04′北村项目区:位于!!市##区东南向5公里处的西韩岭乡,项目所在北村村又位于西韩岭乡东南1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3º19′,北纬39º58′二、地形地貌:项目区源于山地的河流拽带泥沙形成的增冲平原区,土壤母质系黄土质,属典型的御河冲击平原一、二级阶地地表大部覆盖着深厚的沙壤土,项目区地形平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较轻,石家寨项目区海拔高度1050米,北村项目区海拔高度1030米。
三、气候:项目区年降水量396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约为285毫米,占到年降水量的72%,干旱特别是春旱是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素有十年九旱,十年十春旱之称,年平均气温6.5度,无霜期较短,平均只有120天,冻土层为1.4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821小时,光辐射较高,年辐射总量达2300焦耳/平方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