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9页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耐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化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以下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弦外之音是什么?6、作者援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本人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本人的陋室能够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C.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本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D.说明作者思念诸葛亮、扬子云7. 作者在本文结尾援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么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予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表达了他们怎么样的精神质量?(3分)(二)《爱莲说》比拟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 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3分)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4)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6)而名之不可 (7)莫能肖也(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作者“独爱莲”的缘故是什么?(请用原文答复)4. 【甲】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的高尚品行在我国非常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 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一直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甲】 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1)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档次: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7.【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衬托梅花的形象甲】【丙】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质量上有什么类似之处?8.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由于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肮脏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爱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9.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假如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短文两篇》过关测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戒备本人 称述功德 押韵2、(1)知名、出名(2)显灵(3)散布的非常远的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4)大儒,博学的人(5)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咨询的人(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文中指奏乐的声音(7)官府公文 / 形体、身体3、B4.(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妙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前,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5. 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场、官府公事的厌倦6、C7. 孔子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作者以此完毕全文,突出全文的旨意,立意高远,论证有力8.文中围绕“惟吾德馨”从三方面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清静优雅的环境,博学多识的交往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0、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1.(1)多 (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 (4)立 (5)少 (6)说出 (7)酷似,逼真(“类似”亦可) (8)我 (9)等待;等2、(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非常少听说了2)我只爱莲花,(由于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3)莲,是花中的君子4)关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关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非常多了。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两个要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例如:一样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涵养,尽管周边的环境非常不好,但人格能够是非常高尚的6.(1)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洁身自好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7.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本人的节操(质量、精神)8.写出喜爱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例如:我喜爱“香远益清”这句话,由于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9.例如l;赞成兰花,兰花不管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清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质量例如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例如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能够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非常强的有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