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共11页).doc
11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A.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3.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③是否生成气体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5. 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6.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XAZ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7. 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8.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9.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10. 烃 ①有机物 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③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11. 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乙酸乙酯12. 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物质(离子)方法及现象Cl-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O32-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Al3+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NH4+(★)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Na+焰色反应呈黄色K+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I2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B.学业考试《化学必修1、2》复习学案 《化学必修1》1. 练习1: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例题2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A.4 处 B.3 处 C.2 处 D.1 处练习3:萃取和分液都要使用的仪器是A.漏斗和烧杯 B.分液漏斗和烧杯C.容量瓶和烧杯 D.锥形瓶和烧杯练习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 B.食盐 C.纯碱 D .酒精 练习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 B.食盐 C.硫酸 D.蔗糖例题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CO32-+2H+=CO2↑+ H2O B.氯气与H2O反应:Cl2+H2O==2H++Cl-+ClO-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硫酸铜溶液与Ba(OH)2反应:Ba2++SO42-==BaSO4↓练习7:下列各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OH-、NO3- B.Cu2+、Ba2+、Cl-、NO3-C.Na+、Mg2+、OH-、SO42- D.Fe2+、H+、NO3-、ClO-例题8: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能发生的是 A、Cl-→Cl2 B、Fe2+ →Fe3+ C、I2→I- D、CO32-→CO2元素化学知识要点: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① ② ③ ④Na2O2←Na→NaOH→Na2CO3←NaHCO32、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④ ① ② ③Al → Al2O3 ← Al(OH)3 → AlCl3 ⑥ ⑤ ⑦ NaAlO2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⑦ ⑧① ② ③ ④ ⑤Fe3O4←Fe→FeCl2→Fe(OH)2→Fe(OH)3⇌FeCl3例题9: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碱金属可能为钾或钠 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C.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例题10: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A 冷、浓HNO3 B Cu(NO3)2 溶液 C 稀HNO3 D Fe(NO3)3溶液练习11:在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试判断:A.溶液中一定有Fe3+ B.溶液中一定无Fe2+ C.溶液中一定有Fe2+ D.无法确定 4. 氯元素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HClO←Cl2→←HCl→NaCl↖↙ ↘↙Ca(ClO)2 AgCl 5. 硫酸、硝酸和氨(一)硫酸:①酸的通性②吸水性③脱水性④强氧化性 金属和浓硫酸反应的规律:①常温时浓硫酸能使 等金属钝化;(二)硝酸:① 氧化能力:浓HNO3 稀HNO3② 硝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能力 ,越容易 ,其还原产物的化合价就 。
③ 在常温下浓硝酸能使 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在常温下可以用 的容器来盛装冷的浓硝酸三)氨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二性”:①碱性:与水、酸反应时显碱性: 、 ;②铵盐的热解:氯化铵受热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