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幸福感调查报告(汇总篇).docx
45页2024年幸福感调查报告(汇总篇) 报告的撰写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报告的写作要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结论探索下面这些报告样本,了解不同领域的报告写作风格和要点 幸福感调查报告篇一 不丹——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据说是世界上心理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如果让他们长期居住在不丹,可能他们需要深思熟虑原因是,在不丹,他们的知名度所带来的成就感,远远不如在中国香港这就像很多中国年轻人虽然知道大城市压力大,但是依旧守候在北、上、广、深一样 最新发布的20xx年度职业心理研究结果——《职场人士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在这些大城市的职场人士,65%的受访者还是表示总体上幸福,其中仅14%的受访者表示很幸福而新人、男性、高管,是上述20xx职场报告中显示的,幸福感最弱的三大人群 david是某民营大型化工企业的高管,在他人眼中,年薪不菲、家庭幸福的他应该很享受工作和生活但是实际上,三十多岁的他明显感受到身体和精神状态大不如从前,除了感觉化工品本身对身体的伤害外,“每天三餐中除了早餐,几乎都是在陪客户的应酬中度过,大多数时候还必须得陪客户喝酒。
他表示,甚至有“逃离工作,回老家种种地什么的”想法 尽管是公司里“说话算数”且薪酬最高的一群人,但是高层管理者的总体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均显着低于其他人群 史厚今认为,究其原因,首先,高层管理者个人对心理健康的关心程度显着低于其他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是与幸福感成正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高,感受到的幸福度就高 其次,高层管理者的自身工作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的要求常高于其他人群,也可以说,他们的“幸福敏感度”相对较低,一般的成功无法满足他们同时,高层管理者往往是能力和意志力超群的人,他们往往觉得心理问题可以靠个人意志力解决,而不太愿意求助 相比之下,虽然有人认为,单位的中层管理者心理状态最差,因为他们处在“夹心层”,工作内容繁多,但这次调查却发现,中层管理者在工作满意度的各维度上均评价较高——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回报、工作压力、工作氛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 心理咨询师梅祎玮告诉记者:“中层的状态比较好,是因为中层接触下层的员工较多,更多的是作为领导者的身份进行指挥,而上级和下属都给予他们重视和认可在职场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能带来强大的成就感。
而且,很多人到了中层,知道再往金字塔塔尖是不可能了,于是心态放平和,也能比较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另一方面,职场的幸福感不一定只关乎薪酬或者职场权力,也关乎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数比如一些科学家,可能收入并不高,但是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史厚今说 20xx年年底,网络铺天盖地都在“晒账单”,很多网友感慨,在城市拼搏,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幸福?对于职场幸福感受,史厚今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数 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包括对居住环境、经济收入、业余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满意度,包括工作负荷、责任压力、工作胜任感、兴趣相关度、工作成就感、薪酬公平、工作氛围、学习和晋升机会、领导同事组织的认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 自从20xx年芝加哥商学院奚恺元教授在《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中提出以来,幸福指标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在加拿大公共就业与政府服务处联合卡列敦大学进行的70年纵向研究“幸福-高效的员工跨年研究”显示,职场的幸福感和员工的工作效率相关系数高达0.9 事实上,幸福的感受与幸福的敏感性相关本次调研就发现,女性的幸福感往往高于男性。
梅祎玮表示,通常女性的主观感受更敏感、更感性,但女性更关注个人和家庭方面的问题,也相对容易从一些小事中感到满足,如看电视、朋友聊天等,她们有更多的渠道去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会细小的幸福,这些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有一个女性群体——有野心成为高管的女性,在努力实现目标的阶段,个人幸福感显着低于其他女性梅祎玮表示,进取精神是可以的,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不妨放慢自己的节奏,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指数的敏感度,这样才不至于行进得太累 在奚恺元教授看来,“幸福的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然而,即使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连续幸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990年的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是20xx年却下降到6.6020xx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分析中国国民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史厚今认为,在1995年左右,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幸福度提升,但是到了20xx年左右,虽然经济发展依然快速,但是贫富差距开始拉大,比较之下,人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有了变化 梅祎玮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发现工龄1~3年的职场新人咨询工作适应问题、职场人际、工作压力的案例呈上升趋势。
这些新人进入社会,对新工作环境和自我的职业发展都有较高的期望,但期望的实现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磨合,这就形成了焦虑和压力,相应满意度就会较低 调查也显示,职场新人在工作氛围的满意度上显着低于其他人群,职场新人的心理投入度显着低于其他工龄的员工不过即使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选择一份新的工作的时候,不少公司“老新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压力感换了三次工作的李铭辉,仍然不满意自己所在的公司,每次到新的公司都觉得年资比他深的同事总是压着他,资深的同事们仿佛有自己的圈子,他很难融进去,其实,李铭辉之前的几次跳槽也有类似的人际问题 调研显示,不同司龄(即在一家单位的工龄)的群体在工作内容、工作氛围及工作生活平衡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显着差异,随着工龄增加,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的满意度先逐渐递增,经过一段时间(1~3年)的适应后才能越来越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3到5年之后,将是员工在公司里面感觉最好的时候 然而在5~10年后,员工的满意度又开始递减因为这时工作往往会遇到瓶颈,或是厌倦的情绪史厚今说 提高职场的幸福感,史厚今给出了四点建议:首先,不妨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创造更多体验成功和满足的机会;其次,为生活和工作创造更多新鲜和价值,经历挑战和新奇是幸福的重要元素,给工作生活增添更多价值、新目标和新鲜感是持久体验幸福感的好办法;重要的是,不要苛求完美,挑剔、唠叨、苛求完美就难以体验满足的感觉,没有满足感就离幸福感更远了;同时,要关注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是持久体验幸福的关键因素。
幸福感调查报告篇二 幸福是什么?钱和一台新的冰箱,就能买来幸福这是英国的金融时报的总结金融时报为何这样总结?日前,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对全球43个国家进行了有关幸福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何?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的3-6月份对43个国家47643名18岁以上的民众展开了问卷调查,让他们自评幸福等级美联社称,该机构早20xx年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对比可发现人们的幸福感的趋势亚洲新兴国家日益找到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感觉――金钱和购物能够带来幸福,至少可以带来满足感调查结果显示,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墨西哥民众比例最高达79%;埃及最低,仅11%欧美日韩等10个发达国家中,以色列民众的幸福比例最高达75%,希腊最低为37%发达国家平均有53%的民众自评生活幸福24个新兴国家,平均有50%的民众自评生活幸福9个发展中国家,平均有34%的人自评生活幸福金融时报称,59%的中国受访者自评生活幸福,比20xx年增长26%;印尼民众中58%自评生活幸福,较20xx年增长35%;在马来西亚,这个比率由20xx年的36%增至56%相比较在日韩,分别只有43%和47%的受访者自评生活幸福。
不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也发现,当个人所得超过一定程度后其所能带来的幸福感将大打折扣调查结果显示,56%的马来西亚人自评生活幸福,而在人均gdp远远超过马来西亚的德国这个比率为60%,仅比马来西亚高出4%美联社称,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民众优先考虑的是健康、子女教育和安全等这些国家中很少有人认为互联网接入、拥有汽车、有空闲时间或有钱旅游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金融时报的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财富似乎会带来幸福但结果也表明,金钱绝非幸福的唯一因素比如女性往往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中年人比年轻人和老年人更幸福 总而言之,不同国家的现状不一样,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会有明显差异对于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还是要看自己的想法定义和实际付出更多社会调查,就上! 文档为doc格式 --> --> 幸福感调查报告篇三 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研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教师、监护人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如实反应了当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就此问题,接下来我将做深刻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谋求发展,留守儿童也就成为了时代的产物。
许多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留给子女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穷的后患对于学校的影响也令人堪忧,特别是学生自制力差、父母不够、缺乏关心教育,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等,导致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严重缺失、不足孩子们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基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习惯养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刚上学时,就被父母留在了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身边,甚至有的留在了其他亲友身边这就使得孩子从入学开始就缺乏行为习惯的有效指导,比如孩子不知道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不知道来学校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不知道上课该干什么,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他们上课就一塌糊涂,更不要说感受课堂幸福了对于他们来说,上课就是一种任务,一种折磨,怎么谈得上幸福,更别说享受了 2.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在很多临时监护人潜意识里,他们的责任就是看好孩子,孩子安全、健康即可,学习就是随意发展,想学就靠自己,不想学也没人管。
正是这种思想,导致孩子渐渐发现学习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即使不好好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缺乏对上学的正确认识,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来到学校只是为了玩耍、混日子,课堂上也是不动脑筋思考问题,说话,做小动作,得过且过,这种思想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比比皆是对于学习的敷衍了事,如何能在课堂上专注学习,感受课堂的幸福 3.学生的思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积极发言,不能大胆参与课堂活动由于电脑、等现代设备的影响,孩子回家以后,更多的是沉迷于网络,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一起,监护人对于学习的不重视,对于学生不够,对于孩子的溺爱等等这些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他们无法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幸福感体会的自然不够深刻,甚至无法明白课堂学习其实是一种进步、一种享受 (二)家庭方面 1.监护人思想影响 2.缺乏及时沟通指导 懂得倾听,善于沟通,正确引导,是培养孩子的有效做法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遇见问题,跟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