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科书插图研究综述.pdf
3页插图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科书插图除了有利于教学的基本功能以外,还是人们认识教材的重要媒介所以近年来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教科书插图的 研究本文选取了国内中小学教科书插图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论述, 以便更好地了解教科书插图 回顾我国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对教科书插图的分析主要是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进行, 并存在多个基本视角 一、理论层面1.现存问题关于教科书插图的使用情况,卢杨的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目前教科书插图还不能令大多数学生满意, 插图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插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插图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水红认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插图内容的单一化教材插图一味追求 “像” 与 “不像” 导致的反映内容的唯一化、 想象空间的局限化, 颇受青少年喜爱的以简单的 线条勾勒成的卡通形象、漫画作品等未对教材插图产生任何影响2 ) 教材插图形式的单调化 从插图类型上看, 过于单一从插图性质上看, 缺乏动态 (3 ) 教材插图功能的固定化 插图与文字之间呈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文字是主角, 插图充当配角2.插图的分类 为了更科学地使用插图并发挥其教学功能,对插图 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根据不同的维度, 国内学者对插图进行了多种分类。
宋振韶根据插图的组织形式将插图分为: 独立图 画面上相对完整的单幅图, 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可以不受其他图的影响, 可以让读者体验图画带来的感受; 发散图 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 用多幅图来共同表示一个主 题 序列图 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排列起来的一组独立图, 每幅图表现事物的一个重要环节, 几幅插图连接起来即为文章的主题 多层图 表达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插图, 多数是由一个独立图展开, 层层递进, 深入表达 主题内容康树林等根据插图的抽象水平将课文插图分为: 实物图即现实的真实写照、 画家作品等是对现 实景象的概括,它省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是对现实的高度异化, 通常将动物和植物人物化, 更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陈光全按照一篇教材中插图数的不同,把插图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教材多幅图的画面至少有两幅, 最多的 有十六幅), 再从画面意义沟通的差异性考察, 又将多幅图划分为 “连环式” 和 “环拱式” 两类另外还有不少研究者根据插图的性质将插图分为国 画、 油画、 水彩画、 版画、 宣传画、 漫画、 照片等3.插图的功能鲁迅先生曾说过,“书籍的插图, 原意是在装饰书籍, 增加读者的兴趣, 但那力量, 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
可见插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 究力度也是相对较大的 (1) 从对学习者的影响角度看站在教科书的学习者的角度,廖辉认为教科书图表具有这样一些重要的功能: ①影响的功能 图表能增加学习者的阅读兴趣, 促进 学习兴趣(动机)②注意的功能插图能够吸引学习者对书面材料的 注意, 发挥导向作用, 充当指引的功能中小学教科书插图研究综述《教学与管理》2010 年 12 月 1 日江苏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唐翔筅70··③导向的功能 图表能够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并使其 集中定向于某一对象,有助于学习者集中于概念的核心 部分④支持的功能图表具有协助能力较低的学习者学 习的功能,通过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有助于 学习 (2 )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宋振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教科书插图分为三种 基本功能: ①装饰功能 这类插图独立于文本, 主要指那些没有特别含义, 只是为了增加教科书的美观、 激发购买欲望和 阅读兴趣而编排的插图 ②解释功能 这类插图是服务并依赖于文本而存在,注重对文本内容形象化, 将复杂的概念、 原理、 过程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以读者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为目标 ③促进功能。
这类插图既服务和依赖文本,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传达额外的信息 香港学者黄显华、霍秉坤认为图表在教科书中可扮 演的五项功能, 除了装饰性功能外, 还有表征性功能、 组织性功能、 理解性功能和转换性功能研究者关于插图的分类研究成果众多,但反过来也 可以说众说纷纭, 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权威、 得到普遍公认的分类标准此外,众多研究者揭示了插图的功能和作用, 但是总的来看, 他们大都是从教科书插图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考虑, 对于教科书插图的其他作用, 尚未作深刻揭示 二、应用层面1.插图教学(1) 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曾天山认为 “近年来, 世界各国对插图的形式、内容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结果证明, 教科书插图在丰富教科书的内涵、 提高教科书的质量、 增强教育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 众多研究者站在不同的学科角度, 研究了插图 对各自学科教学的影响虽然每个学者关于插图作用的论述不尽相同, 但是总体说来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①激发学习兴趣 这是教科书插图最明显的功能 诸 多研究者都提到了教科书插图的激趣作用例如李丽华认为插图色彩鲜明、 形象逼真的画面和显眼夺目的 格式能够给学生以枯燥平板的文字所不及的视觉刺激。
学生会从喜欢看插图,继而喜欢看课文并引起图文之间 的思维互动, 由此喜欢教科书②帮助理解与记忆插图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使其能再现课文内容, 将文字中抽象的概念、 逻辑思维方式呈现为形象的表达方式,所以叶春秀认为插图有利于 调动人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对文本的理解过程,激发学习 动机, 促进整体理解和记忆张俊瑞也认为 “直观形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它对充分发掘大脑的思 维潜能、加速记忆,有着纯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③培养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冯剑以生物学科为例指出 “生物图片形象直观, 充分地展现了生物学科本身特有的 丰富广博、 色彩绚丽的特征, 使学生在读图时体会其隐藏的丰富内涵 这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一切手段 要学生有 一定的观察力, 看出图片隐藏的信息; 要学生有一定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把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进行前后联想,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学生有 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能够用生物学语言, 准确表达图片的丰富内涵” ④思想教育作用课文插图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 分, 其思想性和教育性也是十分突出的。
魏景泗认为插图 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为, 通过对插图里自然美景的欣赏,儿童可以从亲身感受中产生热爱家乡、 热爱自然、 热爱祖国、 向往未来、 追求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插图里人际关系 美的体验, 儿童可以增进愉悦的情感, 在欢快的活动中增加与人交往或自我表现的机会, 学会与人友善相处、 亲密合作, 学会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插图里道德美的判断, 儿童可以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真与假、 善与恶、 美与丑, 可以形成善良诚实的品质、 乐观开朗的情绪、 坚韧 顽强的意志2 ) 利用插图组织教学从有关插图功能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合理利用插图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插图呢?崔军和任大吉提出了要发挥教科书插图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掌握插图的特点 教科书插图类型多样,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插图的特性,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促进 学生的学习 ②掌握利用插图的方法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插图中的要点所在,要教会学生善于区分有关细节和无关细 节, 教师还要帮助记忆插图, 把插图与具体的背景联系起 来, 把插图与适当的词汇联系起来, 让插图语言化③再造插图 对图中内容超过课文信息的, 教师要适 当补充文字。
当图中内容比课文传达的信息简单的, 教师要及时补充插图 2.插图开发(1) 教科书编制者的开发 插图的开发首先是教科书编制者的开发陈文婕认唐 翔: 中小学教科书插图研究综述71··为教科书编制者应在插图配置问题上遵循下列原则:①年龄的层次性 插图的配置, 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段 进行合适的选择②插图的写实性视觉教材过于具体写实或抽象皆 可能妨碍学习③插图的排列位置 插图置于学习内容之前, 学生便 可藉此组织要学习的内容, 并引发其注意力 置于某段学 习内容之后, 可帮助学生复习所学习的内容, 加强理解与 记忆 ④插图与课文的联系 要发挥插图的功能, 图画最好与课文内容重复或相关, 而不应只停留在装饰上⑤插图的色彩 若能将色彩合理利用, 便能增强学习者对文字信息的吸收与领悟, 对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陈月茹从心理学现有实证研究成果存在的缺失出 发, 认为 “教科书插图编制工作须从以下方面加以提升: 准确进行效能定位, 激活静态画面, 体现时代特色, 对学生进行插图学习策略指导” 2 ) 教科书使用者的开发 李定、李臣之认为课程专家开发的教科书插图具有普适性,只有经过符合具体教学情境的二次开发后才能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他们探讨了 “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 制约因素与实施途径” , 提出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的制约因素包括主体因素、 对象因素和条件因素, 各个因素又包涵若干相应的子因素基本关系包括图文关系和师生关系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实施途径有识图解文、调整增删、 设计活动串、 媒体活化、 匹配方法、 动态生成等, 每一途径均有各自的操作要领 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主要是教科书使用者进行的开发, 因此一些中小学教师对插图开发进行了研究 如郑静和韩景仲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认为“教材的插图是 根据课文主要情节或中心人物特点, 为帮助读者(或学生)理解文意而绘制摄制的图片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 资源, 适当开发教材插图的内容, 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李志红以插图为课程资源开发出服装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与课文教育思想相一致、 与主人翁的性格特征等探究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课程目标发展的全新视角总的来说, 与理论层面的研究相比, 教科书插图的应 用层面的研究还不够 对于直接运用插图组织教学, 广大 研究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做了一定的探索,结合任教学科, 总结了一些经验, 但缺乏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 探讨, 且理论高度不够。
教科书插图的开发, 尤其是教科书使用者———师生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对教科书插图的开 发, 本应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 也是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者却较少论及除此之外, 对不同学科教科书插图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均衡,语文、 历史、 思想品德等文科教科书插图研究做的比较多, 数学、 物理等理科教科书和外语教科书插图研究做得比较少 参考文献[1] 卢杨. 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形象助读系统———关于 插图功能及其利用探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4). [2] 高水红.教材插图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3).[3] 宋振韶.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4] 康树林, 陈瑶, 叶瑞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析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005(4).[5] 陈光全.思想品德教材插图的分类与教学.课程教材教法, 1996(7).[6] 孙卫平.论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宁波教育 学院学报, 2001(2). [7] 廖辉.教科书图表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4).[9] 黄显华, 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 基础.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0] 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外国教育研究, 1999(3). [11] 李丽华. 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 宁夏教育, 2002(5).[12] 叶春秀.谈谈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功能.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2).[13] 张俊瑞.插图教学: 价值与实践.新课程, 2008(4). [14] 冯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强化 “插图” 教学的必要。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