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33153969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4.1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5年11月10号目录一、基本调查情况 1(一)就业环境 1(二)就业行为 2(三)就业去向 2(四)就业途径 3(五)就业岗位 3二、就业原因分析 4(一)社会原因 4(二)用人单位 5(三)自身原因 5三、就业建议指导 6(一)社会方面 6(二)用人单位 6(三)自身方面 6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着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的重要参考那么,当前有多少毕业生在毕业时能确定去向?就业后收入如何?毕业生在各地区分布状况如何?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他们的择业过程和结果又怎样?特此就以我们学院学生就业情况为例做个分析,来说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局面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就业趋势一、基本调查情况(一)就业环境在连续15年毕业人数递增的情况下,2016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2016届大学生就业人数只增不减,竞争压力大。

      据资料统计2001到2016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递增,如图: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14145212280 338413495559611631660680699727749770为了更直观的表示目前就业形势可以用下图表示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这说明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就目前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提前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民营企业和少部分国企和外企以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所以说每个单位的就业机率也相对较少二)就业行为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

      三)就业去向调查显示,我专业目前提前离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以“向中向沿海”为多他们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区划分,在北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9.4%,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7.3%,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0.2%,在沿海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3.1%主要分布着中部和沿海我认为有两=三个原因,第一中部主要聚集在武汉附近离学校近办事方便,另一方面,东部仍然是国家的经济重心工业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不论是重化工业还是轻纺工业还是农业,东部地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虽然仍是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但已进入转型几段,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另外,近代以来,东部也是率先开放,接受外国先进思想文化较早,人们思想相对开放,积极的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港口、码头兴建,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不断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东部相对于西部,有着完全不对等优势并且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原因和职业选择有很多雷同,在这里不详细分析按就业地点分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1.0%,在地级市的占29.2%,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5.5%,在乡镇的占3.8%,在农村的为0.5%。

      四)就业途径通过调查,在已落实工作的同学中,依靠家里的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比例较高,占69.2%,而自己主动应聘找工作的相对较少,仅占30.8%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的来自自身条件及社会竞争的阻力较大,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关系来寻找工作;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应聘找工作的途径了解不多,依赖心理较重,缺乏受挫或碰壁的勇气五)就业岗位根据本专业目前就业岗位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29.2%;其次是各类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占20.2%;各类物流管理工作如快递员、仓库专员等占13.3%;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政管理工作占12.8%;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占8.8%可以说,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但是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毕业生依旧很少,各类一线工人仅占调查者中的3.69%,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工作的更少,仅占0.9%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对于毕业生来所,就业选择多种多样,为毕业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要看到,就业选择的“集聚”性很强,特别是对技术方面工作的选择,差不多和选择服务工作比例持平,并且远远高于本专业工作的比例;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专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经管学子,选择进入企业和公司,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普遍接受的最好的选择二、就业原因分析大学生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现实情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导致就业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一)社会原因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的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的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二)用人单位除了大环境,社会人为因素也对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业生要求两极化,本科以上学历以及有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较受欢迎,普通大专生遭遇就业尴尬,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依旧存在也就可以说:第一,许多效益好的单位门槛过高第二,部分小企业不能解决后顾之忧,一些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无法用人编制或城市户口等问题,即使给出较高的薪酬、不断降低用人条件,照样“门可罗雀”。

      第三,一些单位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少数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用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三)自身原因第一,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迷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所以嬉戏无度,荒费学业大学几年,浑浑噩噩,知识能力都无明显长进,难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第二,眼高手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阶段,如教育部官员说,“大学生的定位应为普通劳动者” 而非以往的“天之骄子”但部分大学生仍坚持固有的观念不放,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眼高手低,不一定能够胜任所向往的工作,而对偏远的地区和乡村、基层又不屑一顾,所谓“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自我封闭了就业道路第三,心态浮躁爱社会浮躁之风影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想走捷径,而不想从基层做起第四,频繁跳槽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企业拒绝大学生的理由第五,规划不足很多大学生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会关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根据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不够充分,30%的人不会关注职业信息,掌握职业信息的仅占3%三、就业建议指导(一)社会方面社会应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

      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眼前暂时的困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人才,他们学有所用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构,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同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对其培训,形成人才阶梯三)自身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去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的择业观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由那些经济发展特区转向西部特区和经济欠发展特区端正就业态度戒除浮躁心理择业观要平和而实际,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从容冷静的面对面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此外,大学生还应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素质,增进奋发向上的信心与勇气总之,调查显示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不但要做好外部环境的净化工作,创造稳定和谐的就业环境,还要积极的引导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